圭亚那高原 编辑

南美洲北部的高原

圭亚那高原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南美洲北部的高原,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和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三国(沿海平原除外),以及巴西北部地区的低高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圭亚那高原

外文名:Guiana Highlands

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和圭亚那等

地理位置:南美洲北部的高原

地形特点

编辑

圭亚那高原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位于南美大陆北部,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奥里诺科平原与亚马孙平原之间。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西和南部较高,向东、北方向缓倾。基底岩系主要由太古代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成为高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岩性坚硬的地区往往构成坡陡而顶部浑园的蚀余山,高约1000-1500米,如东南部的图木库马克山。中西部一带,覆有呈水平层次的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形成桌状高地。

地质构造

编辑

圭亚那高原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 (Guiana Highlands)其构造基础是南美洲陆台上升部分的圭亚那地盾,前寒武纪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基底岩系广泛外露,久经侵蚀,形成海拔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边缘部分较陡,岩性坚硬部分形成坡陡顶圆的蚀余山,一般海拔1000-1500米。海拔2771米的罗赖山为本高原的最高峰。高原主体南缘为奥里诺科水系和亚马孙水系的分水岭。局部地区上覆有呈水平层次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高原上铝土矿储量丰富,产于古老结晶岩风化残积层中,属红土型铝土矿。

气候资源

编辑

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除中部山地和河谷地带覆盖热带雨林外,其余地区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产巴拉塔树、糖胶树、香子兰及药用植物等。有铝土、铁、金、金刚石等矿产。水力资源丰富。

简介

编辑

圭亚那高原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地处奥里诺科河以南,亚马逊河以北。基底岩系主要是太古代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表现为高约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全境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巴西北部、圭亚那、法属圭亚那除沿海平原外的地区。位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的安赫尔瀑布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圭亚那高原地势从南向东北缓斜,大部分海拔300-1500米。南部边缘山岭陡立,构成奥里诺科河与亚马孙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的安赫尔瀑布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圭亚那高原

南美洲高原、低山区。大部分在圭亚那地区,亚马逊河以北、奥利诺科河以南。高原地区森林茂密,全境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圭亚那全部、巴西北部和哥伦比亚东南的一部分。与巴西高原虽为亚马逊低地东部所隔断,但地质构造相似。三段上升混合地形∶基底为波状丘陵山地,海拔在300米以下;分水岭附近低山地带,海拔600-900米;以及抗蚀砂岩覆盖的平顶高原。最高处为平顶高地,如罗赖马山

印第安人有的从事农业,种植果树、可可、烟草和棉花,但不会织布;有的养蜂、饲养野猪、家禽;有的编筐、制陶器和贵重金属手工业;有的则善于航海,进行贸易,他们的货币是制成圆片的贝壳;有的仍过着游牧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有的部落习惯将死者以坐姿埋葬在洞窟内,并将尸体制成木乃伊。印第安人的游戏也含有宗教的色彩。他们的游戏有玩球、赛跑和跳舞。跳舞时用泥或竹子制成的喇叭、鼓和葫芦笙伴奏。

下一篇 拉普拉塔平原

上一篇 墨西哥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