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桥 编辑
港珠澳大桥(英文全称: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英文缩写:HZM Bridge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 ,总工程师是苏权科 ,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
港珠澳大桥采取“三地三检”通关模式,其中珠海、澳门之间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2019年12月,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20年8月,港珠澳大桥获“2020年国际桥梁大会(IBC)超级工程奖”。 2024年1月,获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24年2月13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达14.4万人次,单日出入境车流首次突破1.8万辆次,双双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截至5月28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出入境车辆累计突破1000万辆次。
中文名:港珠澳大桥
外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始建时间:2009年12月15日
投用时间:2018年10月24日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广东省珠海市
类型:斜拉桥、特大桥、公路桥
长度:55 km
宽度:33.1 m
车道规模:双向六车道
设计速度:100 km/h
起止位置:香港国际机场、珠海拱北口岸
途经线路: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G94)
票制票价:150元人民币/次(小型客车)
管理机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珠澳大桥海事局
日最高出入境:1.6万辆次(截至2024年8月30日)
出入境人次:超1000万人次(截至2024年5月21日9时40分)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珠澳大桥海景
前期规划
港珠澳大桥线路编号
1989年,珠海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02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03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工厂
2005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06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港珠澳大桥墩台吊装
200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建设过程
2009年12月15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施工现场
2012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港珠澳大桥隧道施工
港珠澳大桥架梁工程
2015年1月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成功封顶;2月3日,九州航道桥206号墩上塔柱整体竖转提升完成,为中国国内首次采用整体竖转提升的方式安装上塔柱;青州航道桥56号墩索塔“中国结”结形撑首个节段吊装成功;8月23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座钢索塔完成吊装;9月6日,港珠澳大桥208座海上墩台全部完工;11月22日,九洲航道桥段主体完工。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车队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安装成功;3月26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钢壳混凝土浇筑完成;4月10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贯通;5月2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在伶仃洋主航道吊装下沉对接完成;5月22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成功; 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面铺装完成; 12月31日,88辆大巴车和工程车开过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施工路面
2020年2月16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公布,港珠澳大桥由17日起,所有通行车辆免收通行费,直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具体截止日期将另行公布 。2020年4月5日起,香港、澳门调整港珠澳大桥各自口岸通关服务时间 。2020年5月3日起,恢复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关闸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旅检大厅的原有通关时间 。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 。
2020年9月12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
2022年1月18日0时起,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港珠线双向暂停运行,1月31日起恢复珠海往香港班次服务,2月12日恢复双向运行。
2023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港澳办组织的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委员会评价认为,大桥主体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工程质量等级和综合评价等级均为优良,打造了一座“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超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截至4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已达6220.5亿元。 8月8日,港珠澳大桥澳门跨境货物转运站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港澳两地货物陆路直达运输。 11月1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开始钢桥面铺装。 12月9日0时,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鹤港高速全线建成通车。 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开通试运营。
2024年1月1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随着伶仃洋大桥东泄洪区右幅沥青摊铺结束,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高质量完工。
2024年4月17日,经过136辆总重约5000吨的大货车组的重压测试,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完成动静载试验,这是世界首次在全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上完成的荷载试验。
2024年6月8日截至19时,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客流车流达7.6万人次和1.36万辆次,其中入境的客流车流分别达到5.47万人次、0.95万辆次,是出境方向的2.56倍和2.3倍。
2024年7月,港珠澳大桥水域客运船舶流量日均约200艘次,旅客流量日均约2.5万人次,最高达2.7万人次。
2024年7月消息,上半年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破千亿。据统计,2024年1—6月,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1044.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出口建筑材料总值34.71亿元,同比增长23%。
港珠澳大桥“中国结·三地同心”主题斜拉索塔
线路走向
港珠澳大桥线路走向示意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西起大屿山岛散石湾,向东经沙螺湾水道至赤鱲角岛屿南部,再向北经观景山,沿赤鱲角东岸线至香港口岸人工岛; 珠海连接线东起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向西依次经过拱北湾西南部海域、陆地茂盛围边境特别管理区、前山河、白面将军山,至拱湾港东北部;澳门连接线起于珠海澳门人工岛,经友谊圆形地至填海新区。
线路对接
截至2019年1月,港珠澳大桥属于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组成部分。线路东起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接北大屿山公路和机场路; 向西途经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至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分岔出珠海主线和澳门支线。其中,珠海连接线西端同时衔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4)南环西段和广州—澳门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0425)南端,引入中国高速公路网。
港珠澳大桥互通线路一览(由东向西) | ||||
路口名称 | 所属区域 | 对接线路 | 互通形式 | |
香港口岸 | 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岛区 | 大屿山公路、机场路、东岸路 | 全互通进出 | |
东人工岛 | - | 环岛内路 | ||
西人工岛 | - | 环岛内路 | ||
港珠澳大桥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 港珠澳路、港东一路、港东二路、港东三路 | ||
港珠澳路、珠澳路、西澳一街、西澳二街、西澳四路 | ||||
昌盛路、港昌路 | ||||
南湾立交 | 昌盛路、南湾南路 | |||
横琴北立交 | 环岛东路、保北路 | |||
洪湾立交 |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广澳高速公路 | 全互通立交 | ||
参考资料 |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引桥
设计理念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几个方面。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造型索塔
设计特点
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造型优美、抗风性能好以及施工快捷方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往往是跨海大型桥梁优选的桥型之一。 结合桥梁建设的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因素以及通航等级要求,港珠澳大桥主桥的三座通航孔桥全部采用斜拉索桥,由多条8至23吨、1860兆帕的超高强度平行钢丝巨型斜拉缆索从约3000吨自重主塔处张拉承受约7000吨重的梁面; 整座大桥具有跨径大、桥塔高、结构稳定性强等特点。
港珠澳大桥曲线设计与斜拉桥体
设计参数
港珠澳大桥主要参数
建筑名称 | 结构参数 | 实拍场景 |
---|---|---|
青州航道桥 | 青州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线跨径最大;全长930米,为半漂浮体系,“(110+236+458+236+110=1150)米”跨径布置;索塔采用双柱门形框架塔,为中央独柱型混凝土塔,塔高163米,共设有112根斜拉索;上下塔柱分别高135米、45米,上下塔柱断面为空心矩形断面、倒角空心菱形断面,塔底5米采用实心断面;大桥设有通航孔1个,净空高度42米,净空宽度318米,通航吨级1万吨。 |
|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是一座中央单索面三塔钢箱梁斜拉桥,斜拉索采用空间扇形布置、钢混组合结构塔身;“(129+258+258+129=774)米”跨径布置,共3个主墩和4个边辅墩;主梁为倒梯形、带悬臂整幅单箱三室截面;斜拉索采用接近竖琴型双索面,共42根斜拉索,最长索长约135米,最大索重约20吨,索塔为中央独柱型混凝土塔,其基础均采用群桩钢管复合桩基础;中塔高106米,重2800吨;过渡墩高18.8米,墩底厚4.5米,宽12米,采用预制空心墩身;大桥设有通航孔1个,净空高度40米,净空宽度210米,通航吨级1万吨。 |
|
九洲航道桥 | 九洲航道桥是一座双塔单索面钢混组合梁5跨连续斜拉桥,共设有64根斜拉索;“(85+127.5+268+127.5+85=693)米”跨径布置;主梁为倒梯形、带悬臂整体单箱三室截面,梁顶宽39.1米,底宽22.8米,梁高3.575米,顶板悬臂长度为5.5米,标准梁段长16米,拉索锚固位置位于中央直腹板处;斜拉索采用竖琴型中央单索面,梁上索距为16米,塔上索距9.63米;索塔为中央独柱型钢塔,塔顶标高136.190米;两个索塔皆与主梁固结,辅助墩设竖向支撑,过渡墩设竖向支撑及横向抗风支座;在纵向,三个索塔处设置纵向阻尼装置提高抗震性能;大桥设有通航孔2个,净空高度24.5米,净空宽度173米,通航吨级5000吨。 |
|
非通航孔桥 |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每跨85米,采用了单墩双幅梁;深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每跨110米,采用了单墩整幅梁;净空高度20米、宽度85米,通航吨级为500吨。 |
|
海底隧道 |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接头共同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7.4万吨,最大排水量达8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米;通航吨级为30万吨。 |
|
香港连接线 | 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是双程三线行车道路,全长约12千米,连接主桥与香港口岸,包括约1.8千米陆上高架桥段、约7.6千米海上高架桥段、约1千米观景山隧道和约1.6千米沿赤鱲角东岸地面道路。香港接线走向设计降低了对周边设施和环境的影响:靠近观景山隧道的一段紧贴北侧机场岛南岸,远离南侧北大屿山生态敏感地区;接下来一段拐向南侧并弯弯曲曲,以免影响机场西南角政府飞行服务队运作,同时降低对大屿山居民的影响;到开阔海面后桥面开始升高,供大型船只通行。 |
|
珠海连接线 |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全长13.4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桥梁总宽31.5米,隧道总宽2×14米;整体式路基宽度32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6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主线两座隧道长6204.0米,3座桥梁全长5779.8米;设人工岛1处,南湾互通、横琴北互通、洪湾互通3处互通立交和口岸人工岛连接匝道1处。 |
|
拱北隧道 |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是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全长2741米;由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陆域明挖段三种不同结构的隧道连接而成。隧道地处类似泥潭一样的高富水地质结构区,同时下穿我国第一大陆路出入境口岸至拱北口岸,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环境密集;车辆按”先分离并行,再上下重叠,最后又分离并行”形式设置。 |
|
加林山隧道 | 港珠澳大桥加林山隧道是珠海连接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单洞全长3641米,全隧道段采用双洞上下行分离式设计,每洞为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该隧道近距离三次穿越对澳输水管道、两次穿越水库和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
|
前山河特大桥 | 港珠澳大桥前山河特大桥是珠海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777米,采用“(90+160+90)米”跨径布置,为一座新型、大跨、宽幅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通航净宽80米、净高8米,满足国家Ⅳ级航道要求。因桥面设计标高在河面20米以上,加之波形钢腹板安装定位操作空间要求大,桥梁高空作业施工风险高。大桥主跨160米,居当时中国国内同类型桥梁首位,整体线形控制精度要求高。 |
|
东西人工岛 |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东西人工岛是水上桥梁与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为全线路段的重点配套工程。东人工岛西边距铜鼓航道中心1563米,采用椭圆形布设,岛长625米,宽225米,总面积为10.31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西人工岛东边距伶仃西航道中心2018米,也设为椭圆形岛,岛长625米,宽185米,总面积为9.79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减少阻水效应,两岛均位于-10米等深线以外。其中东人工岛除了养护救援功能外,附加旅游服务功能,建设环岛步道用以观光;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设运营、养护以及救援站。东西人工岛建筑顶部均设有一个帽子状的中央风口,保持隧道空气畅通。 |
|
| ||
三地口岸岛 | 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总面积约217万平方米,其中东西宽950米,南北长1930米,由珠海口岸管理区、澳门口岸管理区和大桥管理区组成,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是可实现香港、珠海以及澳门三地旅客或车辆通关的互通陆路口岸。珠海口岸岛采用白色调椭圆形整体设计结构,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澳门口岸岛采用灰色调长方形设计结构,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米。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造地面积130公顷,设置在香港机场东北面对开水域,一个面积约150公顷(包括130公顷土地用作香港口岸和20公顷土地用作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南面出入口)的人工岛上,邻近香港国际机场及东涌新市镇。 |
|
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包括收费、通信、监控、照明、消防、供电、给排水和防雷等12个子系统。
路面
港珠澳大桥桥面景观
照明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亮灯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亮灯
供电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亮灯
受大风、温度、车辆等多种负荷作用,大桥会发生一定位移,需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大桥上的各种电缆在通过桥梁伸缩缝处时会承受较大张力,易造成金属护套断裂与绝缘损坏,给大桥的通信与照明带来故障 。港珠澳大桥斜拉索附近的桥面装有由长1.7米、与大桥等宽的折叠式材料铺设的电缆伸缩装置,共计74套,覆盖大桥4种伸缩量和7种安装形式要求。该电缆伸缩装置既满足桥梁的自身条件,又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和设备抗震的要求。
监控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亮灯
防撞
港珠澳大桥高等级路面
消防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口
抗震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
排水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预警
港珠澳大桥通航孔
通信
港珠澳大桥全线桥隧路段实现4G信号全覆盖,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4条288芯光缆从珠海公路口岸沿着桥梁管道先后进入西人工岛、海底隧道、东人工岛;其中在桥梁上的25处龙门架中安装了25个分布式基站,在海底隧道安装了36处分布式基站。
港珠澳大桥进出口弧形收费站
因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实行不同过路收费模式,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电子不停车收费(ETC)与人工半自动收费(MEC)相结合的收费方式。考虑到中国两岸三地特殊的收费应用环境以及方便已有ETC用户的使用,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项目部开发了兼容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ETC收费等方面内容的软件;经过累计1110次的模拟测试后,收费系统车牌平均识别率从不到30%提高到96.7%,平均识别时间从0.5秒缩短到0.3秒。
通行事项
汽车经过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2018年12月1日起,对批文有效期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澳门私家车(已办理和未办理批文延期车辆)和所有粤澳公务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口岸。
根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通知,港珠澳大桥路段执行中国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
2020年1月24日至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港珠澳大桥白海豚岛设分会场 。
2020年2月16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公布,港珠澳大桥由17日起,所有通行车辆免收通行费,直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具体截止日期将另行公布 。4月5日起,香港、澳门调整港珠澳大桥各自口岸通关服务时间 。5月3日起,恢复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关闸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旅检大厅的原有通关时间 。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 。
2022年1月31日0时,恢复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珠海至香港单向运行。
2022年3月2日,广东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从2022年3月7日起,香港往返澳门班次、香港往返珠海班次调整。公告称,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通知,从3月7日起,香港往返澳门班次调整为每天15时对开出1个班次。
2023年8月22日16时许,一批来自澳门的5.1吨烟熏风味鸡肉肠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通关进口,标志着澳门肉制品首次进入内地市场。
票制票价
汽车下穿港珠澳大桥中国结桥塔
同年10月19日,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穿梭巴士票价,港珠线与港澳线同价,以人民币计算;日间正价票价为58元,时间为每日06:00-23:59;夜间正价票价为63元,时间为每日00:00-05:59。运营初期,繁忙时段车辆为5至10分钟一班,夜间为15-30分钟一班,并视客流量调整班次时间。支持多种方式付款,乘客在珠海口岸可以使用人民币和几种常用支付平台购票;3岁或以下不占座位的幼童免费,可购买优惠票价的人员包括不足12岁或身高不足1.2米儿童、伤健人士和65岁及以上老人,车票按正价五折优惠。
大巴进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管理机构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港珠澳大桥的管理机构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由广东省、香港和澳门三地政府共同组建成立,承担大桥主体部分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营运设施总体布置
1、管理养护中心: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横龙路,设有综合办公楼、调度中心、路政服务窗口、宿舍、多功能礼堂等房建设施;具备办公作息、调度指挥及路政管理等功能,是大桥主体工程的控制枢纽。
2、大桥管理区:位于珠澳口岸人工岛,设置有收费站、收费及养护办公楼、救援楼、备品备件仓库及养护基地等;具备收费、养护、救援等管理功能。
3、西人工岛:具备监控、养护、救援及政府部门(消防、边检、海关、交警、边防等部门)联勤办公等管理功能;以实现营运管理功能为主,不对外开放。
4、东人工岛:首层具备养护、救援、路政及政府联勤办公等管理功能,二至四层为预留商业开发;东人工岛后续将根据三地政策的放开,适时启动对外旅游观光及市场开放的功能。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
2019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正式揭牌成立,是海事部门为保障港珠澳大桥安全和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增强大桥水域海事执法力量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应对复杂的水域情况,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增配了大型海巡执法船艇,该船最高时速可达30节,具有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好、抗风能力强等特点,适应海上巡航、应急搜救、安全警戒等多种任务场景,该船的列编有力提升了大桥水域海事执法装备水平。还设立了一个24小时的电子巡航室,对整个大桥水域实施24小时的巡航监管,目标远程处置,巡船精准执法,做到精准监管精准护航。同时,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将联合珠海海警、珠海海事、公安边防、渔政以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单位开展大桥联防联动海上巡查工作,建立起联动执法工作机制。
交通流量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
2019年春节期间,港珠澳大桥累计通行客流达68万人次。
截至2019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收费站总车流153万次,截至同年9月底,累计21.58万吨、价值84.45亿美元货物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 。
2020年12月18日,查验出入境车辆近6200辆次(货车超过1400辆次,客车超过4700辆次),再次刷新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以来单日验放最高纪录。
2021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三周年。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显示,三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过310万辆次。
2023年4月7日至10日港澳公众假期期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23.5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1万辆次。其中,4月10日口岸单日出入境人数达6.8万人次,创最近三年以来的新高,出入境车辆超过8300辆次,刷新口岸开通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2023年4月16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总数超过8320辆次。这是该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第五次刷新车辆通行最高纪录,其中澳门单牌车日验放量首次超过4000辆次,达到4500辆次,占当日车流总量的54%,刷新了4月9日3900辆次的单日最高纪录。
截至2022年底,经大桥珠海口岸进出口总值超5000亿元,涉及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地区)。2023年2月6日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人员往来后,经大桥珠海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持续增长,周末出入境旅客最高峰时(3月18日至19日)达10万人次,刷新了近三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2023年8月6日,因“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叠加暑期进出境高峰,经该站查验的出入境车辆数首次突破单日1万辆次,达到10300辆次,是2023年第十次刷新口岸单日最高记录。
2023年9月26日,随着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口岸车流大幅增长,9月16日至25日共查验车辆10.8万辆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在出入境车流方面,9月29日、30日入境客车方向将分别在20时至22时、10时至12时迎来车流高峰;10月1日、2日20时至24时,出境客车方向将出现极端车流高峰。假期期间,港澳单牌车预计占客车通行总量的60%左右。
2023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21.4万人次、车辆3.5万辆次。其中10月1日当天,单日通关车辆超过1.2万辆次,达到双节假期前三天车流顶峰。
2023年10月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港澳返程高峰。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当日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10.7万人次,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第三次单日客流破十万人次,创近四年来新高;出入境车辆首次突破1.4万辆次,刷新口岸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截至10月9日,港珠澳大桥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港澳单牌车86万辆次。 截至11月1日,今年经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的北上港澳单牌车已经超过100万辆次。今年,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带动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流量月均增长超过8.1%。 截止12月25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辆突破1.6万辆次,今年第19次刷新纪录,创造了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12月26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客流车流双高峰,单日出入境客流首次突破11.5万人次,刷新了2019年2月7日创下的11.3万人次最高纪录,单日出入境车流首次超过1.7万辆次,刷新了今年以来全国各口岸的单日最高纪录,两项数据同创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五年多以来历史新高。 12月28日,拱北海关对外发布消息,“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近一周年,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澳门单牌车突破110万辆次。
2023年经大桥口岸进出境客车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其中港澳单牌车近140万辆次,占比超过50% 。
2024年1月,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2023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163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过326万辆次,分别为2019年的1.29倍和3.8倍。数据显示,2023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的内地旅行团超过4.5万个,人数超过250万人次。
2024年2月13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达14.4万人次,单日出入境车流首次突破1.8万辆次,双双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月10日至13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客流超45.5万人次。
截至2024年2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达8088.9亿元,其中,2024年前两个月,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310.7亿元,同比增长24.8%;海关监管进出境货车超8.69万辆次,同比增长25.7%;监管货运量36.39万吨,同比增长12.45%。
2024年3月3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达1.84万辆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4年4月1日(截至2日0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境车辆超1.95万辆次,创口岸开通以来历史新高。
2024年3月28日至4月6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车流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和17万辆次,日均超过10万人次和1.7万辆次,同比增长均超过一倍。其中,经珠海口岸出入境的港澳旅客超过74万人次、港澳单牌车近11万辆次,约占客流车流总量的73%和64%。
2024年4月6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流达到1.957万辆次,7天内第3次刷新车流最高纪录。
2024年4月27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公布,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截至2024年4月27日16时,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突破1000万辆次。据统计,今年以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日均验放出入境旅客6.99万人次,较2023年日均验放量增长56%,单日最高验放量为14.4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49.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60.06%。
截至2024年5月21日9时40分,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7.7%。
截至2024年5月24日12时,港珠澳大桥水域累计船舶流量达10.9万艘次;旅客流量达107.42万人次。
截至2024年5月28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出入境车辆累计突破1000万辆次。
2024年6月,自“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已有超过6万辆香港单牌私家车完成申请,经港珠澳大桥出行,港珠澳大桥使用量屡创新高。 同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消息,6月29日(周六)9时至16时,西行方向(香港前往珠海/澳门方向)车流量较大;7月1日(香港假期,周一)15时至24时东行方向(珠海前往香港)车流量较大。请三地自驾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选择错峰出行。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自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7月7日16时,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月均增速超过33.8%,保持逐月增长态势。
2024年1—6月,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1044.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出口建筑材料总值34.71亿元,同比增长23%。
2024年7月1日至8月8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3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60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62.15%和74.27%,均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据边检部门统计,自暑运开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不断增加,2024年7月份日均客流达7.6万人次、日均车流达1.535万辆次,分别环比增长8.9%、1.16%;进入8月份后,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首次突破8.7万人次,日均车辆首次突破1.6万辆次,均刷新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月度日均最高纪录。
2024年7月1日至8月29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484万人次,车辆超过94.5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超过57.85%、70.6%,客流车流同时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其中,车辆总数位居全国各口岸第一位。
截至2024年10月4日0:45分,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86%,超过去年全年总量。这也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年客流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2024年10月5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客流洪峰,单日进出境车辆突破2.26万辆次,其中港澳单牌车突破1.45万辆次,两项均刷新了口岸开通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
截至2024年10月5日22时,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数首次突破2万辆次,创造了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单日最高纪录。数据显示,10月1日至5日期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达45.3万人次、车辆达9.3万辆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4.33%和56.38%。其中,港澳单牌车总量超过5.6万辆次,同比增长73%。
2024年是港珠澳大桥开通6周年。据拱北海关统计,自2018年10月23日大桥开通,截至2024年10月20日,海关累计验放进出境车辆1273.88万辆次。其中:客车1050.49万辆次,货车223.39万辆次。自2023年“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先后落地实施以来,截至10月20日,海关在大桥口岸已累计验放香港、澳门单牌车383.10万辆次。目前,港澳单牌车占进出境客车总量六成以上,已成为拉动进出境车辆数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目前,港珠澳大桥口岸日均进出境车流量约1.62万辆次,最大单日车流量已突破2.28万辆次。
截至2024年10月22日8时,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6230万人次,车辆已超过1276万辆次。
2024年10月23日消息,港珠澳大桥开通六年,进出口货物总值达9427亿元。
技术难题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建筑景观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海面景观
经验匮乏
港珠澳大桥是至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跨海工程,其沉管海底隧道规模也位居全球之首。中国工程师们虽然有建设跨江隧道的经验,但截至2010年,仍对海底沉管隧道非常陌生。大桥建设初期,国外保持高度技术封锁;大桥建设中期,许多国外技术经验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故港珠澳大桥是一座集多项世界性难题的工程。
深海环境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深入外海,同时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气候和海底地质条件,存在深水深槽、大径流、强回淤等不利因素。2015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安置对接经历多次无功而返;其中E15节沉管历经三次浮运两次返航156天完成安装。
生态保护
港珠澳大桥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约9千米、缓冲区约5.5千米,共涉及保护区海域面积约29平方千米。为实现海豚不迁移、零伤亡目标,建设单位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多次调整,如将桥墩数量由原来的318个减少至224个;尽量避免4至8月份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大规模疏浚、开挖等容易产生大量悬浮物的作业活动;调整桥位主线与海流流向的夹角,减少疏浚物开挖倾倒量,降低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和生物资源的不利影响等。
2018年6月,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目击中华白海豚380群次,共2180头次;据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珠江口水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在数据库新增234头,累计已识别海豚2367头;关于保护白海豚的花费达3.4亿元人民币。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通航桥“海豚三塔”景观
重点工程
外海造岛
港珠澳大桥巨型钢筒围岛施工
沉管对接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水下对接
港珠澳大桥沉管对接动画演示
港珠澳大桥沉管安置现场
港珠澳大桥索塔吊装方法
索塔吊装
港珠澳大桥的斜拉桥距离机场很近,受密集航班影响,海上作业建筑限高严格,传统的架设临时塔式起重机吊装方法无法施展。为此,施工团队采用预制索塔牵引吊装的方案,即在陆地上造桥塔,然后通过桥梁底座上的连接轴进行连接,由巨大的钢缆将原水平置放的桥塔牵引旋转90度角垂直于桥面后再固定。
隧道开挖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是全球最大断面双层公路隧道,隧道顶部距离拱北口岸地表不足5米,隧道洞口上方是广珠城际高速铁路及其珠海站,施工范围极为有限;为避开“星罗棋布”的管线、桩基,降低对口岸建筑及通关的影响,施工如“针尖上跳舞,麦芒上绣花”。拱北隧道采用上下并行的双层隧道方案,隧道开挖断面达336.8平方米;同时采用“大断面曲线管幕顶管施工”、“长距离水平环向冻结”、“分台阶多步开挖”相结合的施工工法,即先将36根直径1.62米、平均长度约257.9米的顶管,从隧道一侧工作井顶入、另一侧工作井穿出,再通过冻结管道和低温盐水,让土层中水结冰形成2米厚的冻土层,以此隔绝地下水。
新型材料
为满足港珠澳大桥高标准的抗震抗腐蚀等要求,中国科学家们研制了多种高性能材料,应用于桥隧建设。 其中,港珠澳大桥斜拉桥锚具材料采用经热处理与表面改性超高强韧化技术的碳低合金钢,力学性能大提高。
科研成果
港珠澳大桥深入海面
港珠澳大桥工程主要奖项专利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床回淤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获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霞光景象
《港珠澳大桥装配化桥梁建设成套技术》获中国交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养护棚》《一种泵送混凝土的降温装置》《一种控温型输料系统》《混凝土凝结状态的实测系统》项目获中国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大桥项目总设计师孟凡超、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与总工程师林鸣
荣誉表彰
时间 | 奖项 |
---|---|
2018年 | 港珠澳大桥工程先后获《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18年度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奖、国际隧道协会“2018年度重大工程奖”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期刊《NEW CIVIL ENGINEER》评选的“2018年度隧道工程奖(10亿美元以上)”。 |
2019年12月10日 |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
2020年8月 | 港珠澳大桥获“2020年国际桥梁大会(IBC)超级工程奖”。 |
2021年 | 6月19日港珠澳大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7月1日,港珠澳大桥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2022年1月 | 港珠澳大桥拟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
2022年3月30日 | 港珠澳大桥(管养中心)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2022年4月 | 港珠澳大桥荣获国际焊接学会“Ugo Guerrera Prize”奖,这标志着继2010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之后中国再次获得国际焊接最高奖项。 |
2022年11月 | 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榜单“桥梁”类别。 |
2022年12月15日 | 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的“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
2023年12月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入选2022至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
2024年1月 | 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2024年4月 |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土木建筑组特等奖。 |
2024年4月 |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 |
2024年6月 |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参考资料 |
所创记录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2023年4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出入境车辆高峰,单日验放量首次突破9000辆次,刷新了4月16日8320辆次的纪录。
2023年10月2日起,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港澳旅客返程高峰。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当日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10.7万人次,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第三次单日客流破十万人次,创近四年来新高;出入境车辆首次突破1.4万辆次,刷新口岸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桥景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青铜鼎桥头堡
货币
港珠澳大桥通车银质纪念币
201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港珠澳大桥通车银质纪念币1枚。该银质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银质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青州航道桥主塔、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人工岛建筑造型及紫荆花、三角梅、莲花等元素组合设计,并刊“港珠澳大桥通车纪念”中、英文字样及面额。
邮票
2018年10月23日,香港邮政发售了“港珠澳大桥”特别邮票的正式首日封,每个售价1.3港元,包括一套四枚邮票及一张邮票小型张,邮票以港珠澳大桥中英文名称为设计重点分别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门的“M”和“澳”字和表达“大桥”之意的“B”和“桥”字;10月30日,港珠澳大桥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在港推出发售。
旅游
2017年12月31日起,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多家旅行社相继开通港珠澳大桥观光旅游项目。
2023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开通,边检部门在珠海公路口岸设立了专门的大桥旅游查验大厅,在出发、返回大厅各设置4条快捷通道、2条人工通道。
歌曲
《梦桥》《海上金桥》《中国桥》《牵手东方蔚蓝》《跨越伶仃洋》。
热词
2018年12月20日,港珠澳大桥当选为2018年度经济类十大流行语。
影视
为纪念港珠澳大桥不平凡的建设历程,相关工程实况资料被相继制作成纪录片和电影等。
深圳支线
2018年10月17日,根据深圳市政协召开市长领衔督办提案办理协商会的内容,深圳市政府拟建港珠澳大桥深圳支线。
港内支线
港珠澳大桥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分为南面连接路和北面连接路;南面连接路主线,即连接香港口岸与北大屿山公路(市区方向)路段,于2018年10月24日与港珠澳大桥同步开通;连接香港口岸与北大屿山公路(东涌方向)的路段于2018年11月30日开通,余下的工程最快可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北面跨海通道正在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6月8日截至19时,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客流、车流达7.6万人次和1.36万辆次,其中入境的客流、车流分别达到5.47万人次、0.95万辆次,是出境方向的2.56倍和2.3倍。
2024年6月8日至6月10日(截至13时),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2.7万人次,车辆超过4.2万辆次,均创口岸开通以来历史同期新高。滚滚人流加速双向奔赴,港珠澳大桥不断刷新的客流车流纪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4年7月1日0时,“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满一周年,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香港单牌车突破96.7万辆次。
2024年7月7日17时35分,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月均增速超过33.8%。
自2024年7月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360万人次,出入境的车辆超过70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60%和73%,均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暑假期间,粤港澳三地旅客“双向奔赴”热度一路走高,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单牌车数量超过39.5万辆次,约占客车总量的6成,港澳旅客超过207万人次,内地旅客超过146万人次,较6月份分别增长约30%和8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
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流桥梁、一流口岸基础上提供一流运营服务,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民心桥”。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通关时间,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香港、澳门和内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纽带。要把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和规范,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中国桥梁“走出去”的靓丽名片。(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 评)
港珠澳大桥都市夜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