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港油田 编辑
大港油田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3省市的25个区、市、县。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勘探开发总面积18716平方千米。油田总部位于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新港4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往来便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3月,该油田旗下页岩油效益开发示范平台——沧东凹陷5号平台,正式投入生产。
2024年3月,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刷新采气量纪录。
中文名:大港油田
现有职工:71000余人
专业技术人员:19000余人
地理位置:天津市滨海新区
勘探开发面积:18716平方千米
创办时间:1964年1月
大港油田开发示意图
大港油田勘探范围广阔,有陆地、滩海和极浅海三大勘探领域。包括黄骅坳陷中、南部陆地,滩海海域(0~5米水深),以及沧县隆起东半部、埕宁隆起北半部的陆地部分。探区内以油藏类型多,具有多套生油层系含油组合为主要特征,是一个油气生成量和聚集量十分丰富的大型复式含油气区,有着广阔的找油找气领域和发展前景。在已勘探开发范围内有2700平方千米的滩海区域。其中,油田自己承建的张巨河海上人工岛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中华第一人工岛。”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作为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配套改革局级试点单位,大港油田自1995年改制以来,积极推行以油公司为核心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以往解体油田“大而全”,“小而全”的基础上,对油田文教卫生、生活后勤以及物资供应系统等均实行专业化管理,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社会保险系统。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国家干部为企业职工,在油田范围内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积极推进聘任制和三岗制,实行三干法,优化领导班子及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企业队伍充满活力。对在油田范围内缺员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广大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创建背景
1958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听取了石油部的工作汇报。
1958年3月6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石油部迅速成立了东北、华北、鄂尔多斯、贵州4个石油勘探处。
1958年5月27日组建了松辽、华北石油勘探局。
1963年12月在黄骅发现了工业油流。据此,石油部决定组织华北石油会战
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报告
创建标志
1964年早春,7700余名参加过大庆会战的石油工人,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命令,披着松辽会战的风尘,挥戈南征,奏响了渤海湾石油勘探开发的序曲。但石油工人奋战10余月,打了20余口探井,均未发现工业油流。
港5井
终于在1964年12月20日,当钻头进入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约2526米时,港5井发生强烈的井喷。眨眼间,蛰居地下久矣的“油龙”,挣脱了亿万年的束缚,呼啸着冲出井口,直指天空。它成为大港油区的第一口出油井,同时也成了华北地区古生界第一口出油井。
从此井以后,又打了许多探井,均获高产油流,因此决定建立油田。因港5井地处北大港构造带,大港油田因此得名。因1964年1月,开始此次石油会战,所以对外代号“641厂”。
大港油田的成功验证了李四光同志对于环渤海湾地区有广阔的找油前景的预测。后来,在大港油田的基础上,陆续诞生了华北油田、渤海油田、冀东油田……故此,大港油田又有着东部石油“小摇篮”的美誉。
2022年3月,随着库3-2井采气的阀门缓缓关闭,大港油田本个采气期保供任务正式结束。整个库群去冬今春累计采气19.54亿立方米,用时128天,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保供及京津冀天然气调峰采气任务。
改制
1985年到1991年,油田的深化改革工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油田重点围绕着解决利益主体地位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的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行了效率工资制承包、企业化经营承包、经费包干和投资切块包干等不同的承包办法,从而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承包工作充满了活力,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完成生产建设和经济技术指标的积极性。同时,油田从落实责任、下放权限、理顺关系的角度出发,改革了企业领导体制,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了项目管理,进行了计划、财务、科技及物资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从而初步确立了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利益主体地位,较好地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
1988年8月,总公司将大港油田定为综合配套改革的局级试点单位,更是加快了油田的改革步伐。
1988年4月,为了加快石油系统科技体制改革,将大港油田的北部石油勘探开发区6300平方千米从大港油田划出,成立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1993年,大港油田陆续颁布实施了《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建立起油田内部模拟市场。
1994年7月,大港油田开发系统的重大改革举措———油气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1995年12月大港石油管理局改制为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12月,大港油田在全国油气田企业中第一家一次性整体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1998年,在全行业率先整体建立了HSE管理体系。
大港油田
整合
2007年底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钻井、测井、录井、定向井业务与华北油田相关单位组建为渤海钻探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其他单位与大港油田公司整合。整合后的大港油田原油年生产能力510万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0.立方千米。截至2008年底,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47亿吨、天然气17..6立方千米。
开发
2019年年以来,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先后发现多口高产油井,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陆相页岩油稳定开发。前5个月,油田公司共完成原油产量173.93万吨,工业气量0.242亿立方千米,实现平稳发展。
2022年9月23日,大港油田驴驹河储气库正式开始注气。
2022年11月1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阶段注气量达21.1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注气计划102%,为国内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储备能量,全力保障京津冀地区温暖过冬。
2023年2月,大港油田旗下国内首座地下储气库群累计采出天然气量突破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座直辖市近3年的用气量,位居全国第一,参与调峰的采气井达100座,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日采气量峰值达2512万立方米,连续40天保持在日采气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高位运行。
2023年3月16日,随着旗下大张坨储气库库2井生产阀门关闭,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储气库群该轮采气周期正式结束。据统计,从2022年冬季至2023年春季,该储气库群累计向京津冀输送天然气19.02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冬季保供任务。
2023年3月,该油田旗下页岩油效益开发示范平台——沧东凹陷5号平台,正式投入生产。平台内共有9口页岩油井,日产能稳定在280吨左右,形成了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这标志着我国首个10万吨级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示范平台在大港油田正式建成投产。 5月,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港东2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预计年均发电量3718万千瓦时。 7月,大港油田所属赵东油田CP3-PT3平台进入试生产运行阶段,这也是大港油田首座海洋工程数字化无人值守平台。
2024年3月,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第23个采气期圆满收官,累计采气22.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刷新历年采气量纪录。
2024年8月,大港油田在旗下渤海湾赵东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以2645米的长度,刷新国内侧钻井的尾管下管最长纪录,圆满完成下尾管和固井作业。
2007年,大港油田公司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上获得了重要突破,公司新增三级储量2.14亿吨,是年度计划的225.3%;生产原油507.1万吨、天然气0.4立方千米,分别是年计划的100.1%和128%。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就是科技创新。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历经40多年的勘探开发之后,大港油田已经进入到发展的“中老年”,勘探开发的潜力越来越小。这种观念制约着大港油田的发展。而同属渤海湾的冀东南堡油田,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大油田后,令大港石油人感到振奋,振奋之余是理性的思考。从地质角度上看,冀东南堡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南堡凹陷,与大港油田为同一坳陷。地层、地质构造基本相同,这对大港石油人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在正视自己客观存在差距的同时,大港油田公司更看到了自身的优势,确定了“增储10亿吨、建设大油田”这一宏伟目标。
大港油田要实现大的发展,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只有科技才是大港油田腾飞的推动器。据此,大港油田公司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大港探区岐口凹陷进行了一次“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这一勘探非同小可。过去受技术、设备的限制,对地下的勘探比较粗放,犹如盲人摸象,影响了人们对地下构造、沉积和油藏的整体认识,往往形成片面的判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重新勘探,大港石油人惊喜地发现,大港油田的勘探潜力巨大。仅一年,他们就部署了91口探井井位,是过去5年的工作量。而且勘探成功率大大提高,由过去40%上升为60%以上,使勘探的成本明显下降,效益大幅度提高。
1979年8月,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天津视察。
1979年8月7日至10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从天津来到渤海之滨的大港油田。小平同志在陈伟达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大港油田。
他到达油田以后,先在大港油田三号院接待室,听取了油田领导的工作汇报,观看了油田各种瓶装油样。在油田负责同志汇报到石油工业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措施是有进有退、以进为主时,小平同志说:“石油工业有什么退的呢?”之后,小平同志应油田负责同志的要求,为油田题了词“为把大港油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油田之一而努力。”
走出接待室,一群女工见到小平同志,就拥上前来问好,一位女工说:“我们非常欢迎邓副主席来油田视察。”小平同志说:“总没有出来了,要多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视察了大港油田滨海输油站、电子计算机控制中心、十三号深井、压气站等14个单位,并就如何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方针,深刻理解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天津的工作搞上去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小平同志在视察过程中,特别关心油田的生产发展,希望油田加快步伐,尽快增储上产,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他听说油田在调整,有进有退时,当即指出,“石油工业有什么退的呢?”当他听说羊三木地区原油凝固点低,可以炼制高级军用油品时,当即询问这个产品“列入国家计划了吗?”当听说已列入国家计划时,高兴地说“那很好”;当他听说板桥地区的天然气、凝析油和轻质原油都是很好的化工原料时,当即询问了该采油区的面积、储量各有多少,并指出“大港油田原油性质好、特殊,不能一般对待,要综合利用好”。他在视察马西自动化站时,询问该站管多少油井,日产量是多少,能节约多少人力?听到回答以后指出“这样好,这是个方向”。希望按照这个方向加快发展。当他听到油田的发展规划安排时,他分别对油田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储量、产量目标提出了希望
小平同志还特别关心油田的对外开放,希望我们能够走出去,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加快油田发展的步伐。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他指出:“现在美国对地下情况半年就可搞清楚。我们慢,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我们技术落后?”,“我们打的井还是少了”,他还说“美国一口井一天产两、三吨油,我们两、三吨油的井就不要了”,指出我们不但要加快发展,还要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当他听取我们滩海勘探情况时,当即询问“那里水有多深,是修堤还是搭架子?”特别指出,这方面“可以到荷兰去学习,荷兰的办法多,海上采油就是搞岛嘛,用石头费工多,造价也高。”为大港油田滩海地区的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大港油田
从1966年到1972 年,大港油田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 3 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
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供应)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
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设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港油田)的勘探开发范围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总面积18600平方千米。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东南50千米的渤海之滨,是国内地处沿海开放城市辖区内的石油企业,地处东北亚最具发展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陆海空交通发达。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由五大板块组成:一是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主要包括钻井、定向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钻采工艺研究和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公路建设等;二是生产服务板块,主要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物资供销等;三是制造加工板块,主要包括两个机厂;四是社会服务板块,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文教、卫生、公安等;五是多种经营板块。
大港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小军
大港油田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勘探开发总面积18716平方千米。油田总部位于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距北京190千米,距天津新港40千米,距天津国际机场70千米,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往来便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大港探区石油资源蕴藏量20.56亿吨,天然气资源蕴藏量3800立方千米。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36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34.7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1.32亿吨、生产天然气164.5亿立方米。 目前,大港油田原油年生产能力480万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0.3立方千米。1999年,中油集团重组改制,油田勘探开发主营业务分开分立,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公司现有员工12500余人,拥有资产总额164.2亿元。“十五”以来,大港油田分公司认真落实中国石油总体发展战略,全面贯彻“科技+管理+政策导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主营业务,不断深化经营管理,切实加强对外合作,连年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业绩指标,各路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继2004年原油产量首次突破488万吨后,2005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09.95万吨,油气当量达到536.4万吨。今后一个时期,大港油田分公司将继续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抓住发展机遇,立足大港探区,瞄准大场面,寻求大突破,老区硬稳定,滩海快发展,陆上新区作保证,天然气业务作补充,保持油气储量、产量的稳定较快增长,努力建设大油田。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2007年,通过强基固本、积蓄后劲,全力确保原油产量稳中有升,产量规模整体稳定在500万吨油气当量以上;第二步,2008-2009年,通过稳定陆上、加快滩海,油气当量达到600万吨;第三步,再用5-8年时间,通过拓展领域、加快发展,把大港油田建设成大油气田。
机关部室
总经理办、党委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人事处、劳动工资处、企业文化处、工会、团委、纪检监察处、规划处、财务处、审计处、企管法规处、内控管理处、资本运营处、物资装备处、生产运行处、土地管理处、安全环保处、科技信息处、井筒工程处、勘探处、油气开发处、采油地面处。
机关附属
勘探事业部、油藏事业部、油气开发部、冀东项目部、孔南开发项目部、销售公司工程监督中心、基建工程部人才中心、有偿解除中心 、工程造价中心、 多经管理部资金结算中心、审计中心
所属单位
大港油田测试公司重视精细管理培训
矿区单位
大港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事劳资部、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矿区建设部、矿区物业与公益服务部、计划财务部、离退管理部、社会保险中心、公积金中心、供水公司、客运分公司、第一矿区、第二矿区、第三矿区、港骅矿区、港狮矿区、团泊洼公司、新闻文化中心、大港油田总医院、保卫处
驻区企业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物探处
中石油大港石化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港事业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天津滨城商贸有限公司
大港油田新闻文化中心从属服务于大港油田,中心下辖大港油田电视台、大港油田报社两大媒体,2007年有职工300多人,中心拥有强大的媒体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电视制作播出设备、报纸编辑生产设施,中心技术装备水平跻身全国企业、行业媒体的前茅。两大媒体在新闻宣传和自身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年都有多件新闻、专题、文艺等作品荣获全国性以及省部级奖项,大港油田电视台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最佳企业台称号,大港石油报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优秀企业报称号。
诞生
大庆油田勘探会战先遣队到达天津后,便住进了当时天津北郊区的北仓,利用原天津钢厂的旧厂房作
大港油田
发展
1966年在现津歧公路西侧建起了一片三合院式的平房,“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迁至此处办公,于是这片平房所在地被称为“二号院”。当年二号院地区是油田生产和生活的中心,机关的南面是一座露天舞台,文革时期舞台上经常上演“忠”字舞。文革以后舞台就拆除。再往南是职工总医院,以医院为圆心向外建设了车站、旅馆、商店、学校等生活设施。当时紧挨着医院的北面是油田的长途汽车站,晚上经常会在车站的空地播放露天电影,车站旁边建了一座整个油田旅馆(如今这里是医院花园的一部分)。大概70年代初天津市二商局进驻油田,在医院对过成立了商业公司,并在旁边建起了油田最早的商店。商店的东面陆续建起了冷库、银行(现在的工商银行滨海支行)、百货公司和新华书店(现在的滨城超市)、派出所等等。医院的西南方向建立了幼儿园和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二号院小学和大港油田第一中学),东南方向则是天津警备区在油田的驻军营地(现在钻采院所在地),85年大裁军时该部队被撤销。炼油厂北面曾经有个化肥厂,大概在80年代中后期被拆除。
搬迁
1973年左右油田机关又迁至新建的一片四合院,这里被命名为“三号院”。油田机关迁至三号院后,原办公地址的那片平房被“矿机研究所”接手,1978年该单位整体迁移至任丘(华北油田驻地)继而由新成立的“气管处”接手,自此除了医院、学校之外的生活设施逐步南移西迁,三号院地区开始繁荣。1983年左右那片成就“二号院”之名的三合院式平房被拆,建起了气管处的机关大楼。1992年,局机关在四合院原址上建起了8层的办公大楼使用。如今一号院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只能从一片荒芜杂草中依稀辨认出曾经的地基,二三号院更是此景可待成追忆,恍如隔世了……
如今的大港油田生活基地北抵独流碱河北岸,南靠防洪大堤,东临南港工业区,西接大港沙井子,在河北沧州建有港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