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苏门答腊省 编辑
西苏门答腊省(印尼语:Sumatera Barat;英语:west sumatra,简称“苏西省” )是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苏门答腊岛西部中段,西滨印度洋,包括明打威群岛。
该省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558.02万(2021年),其中85%以上的属米南加保族,因而该省也被认为是米南加保文化的故乡。巴东市为省会。
西苏门答腊省矿产资源丰富, 农作物以水稻、甘蔗、烟草、咖啡、茶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棕榈油和可可。 工业主要集中于巴东和武吉丁宜两市。
西苏门答腊省也是印尼自然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该省大部分土地都被热带雨林所覆盖,拥有大量珍稀动植物物种。 主要旅游景点包括穆阿罗海滩、树根大桥、锡阿诺峡谷和迪巴瓦湖等。
中文名:西苏门答腊省
外文名:west sumatra
别名:苏西省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印度尼西亚
地理位置:苏门答腊岛西部中段
面积:42000 km²
下辖地区:12县7市
政府驻地:巴东
人口数量:558.02 万
著名景点:穆阿罗海滩、树根大桥、锡阿诺峡谷、迪巴瓦湖
方言:米南加保语、明打威语
主要民族:米南加保族(88%)
地理位置
巴里桑山系纵贯南北,多火山、熔岩高原、山间盆地与地堑湖,峡谷深邃。最高峰葛林芝火山3805米,为苏门答腊岛第一高峰。
武吉丁宜市的大钟,建于1926年
米南加保地区的传统基层自治单位为内加尔(Nagari),一个内加尔由4个母系氏族组成。1979年取消内加尔建制,625个内加尔被分成3544个村。2001年恢复内加尔建制。
米南加保王国 (1347–1833)
帕德里战争 (1803-1837)
一些宗教界人氏受沙特瓦哈比派影响,要求废除建立在母系传统基础上的与伊斯兰教不符的传统习俗,并实行严格的伊斯教法,他们被称为帕德里派。帕德里派与想保留传统文化的传统贵族阶层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帕德里派攻占了在帕加尔鲁荣的王宫,多数王室成员遇难。传统派向荷兰人求助,荷兰人利用此机会,控制了米南加保地区。王室成员在内战中支持荷兰,战后起兵反荷试图恢复旧时统治,被荷兰镇压。
帕德里战争之前,米南加保人是名义上的伊斯教徒,帕德里战争期间,由于帕德里派的影响,米南加保人的伊斯化大大加强。后来,米南加保人内部达成妥协:保留传统文化,同时做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所谓的"tradition founded upon Islamic law, Islamic law founded upon the Qur'an"。
二战时曾被日本占领,印尼独立后成为印尼一部分。
矿藏有煤、金和银。农业产水稻、甘蔗、烟草、咖啡、茶等。工业主要集中于巴东和武吉丁宜,以水泥、纺织、皮革、橡胶、食品、木材与金属加工为主。
明打威群岛
米南加保人是当地的土著民族(不含明打威群岛),而明打威群岛上的土著是明打威人。也有华人、尼亚斯人、爪哇人、巴塔克人等外来民族。米南加保人占总人口的88%,明打威人1%,其他11%。
日常主要使用米南加保语,分几种方言。米南加保语与马来语非常接近。靠近北苏门答腊省的地区也有人使用巴塔克语。明打威群岛使用明打威语,它与米南加保语差异较大,而是与巴塔克语、尼亚斯语等接近。
印尼语是能被广泛理解的第二语言,学校教育使用印尼语,也用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世界上最大母系氏族社会
米南加保人人口8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仍保留母系氏族传统的民族,同时也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在婚姻上实行男嫁女娶,氏族身份按母系传承,财产由女性成员继承。公共事物由同氏族的男性成员掌握,女性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力。
米南加保的来历
米南加保人传统牛角帽
花人部落
明打威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