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头古城 编辑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7万平方米。
南头古城内保存有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南城门洞、报德祠等超20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 。自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置东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是深圳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所在地, 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是深圳城市的原点,南头古城承载见证了深圳中心的“迁移与回归”。 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 南头古城主街风貌以广府建筑风格为基调,既保留了广府文化的精髓,同时注入了现代商业元素。
1988年,南头古城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南头古城被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中文名:南头古城
别名:新安故城
地理位置: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
占地面积:385000 m²
保护级别: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项目类型:文旅商业、购物中心
南头古城城门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历史文化久远厚重。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头古城设置东官郡。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在南头设置了一个军事机构“屯门军镇”,镇治即在南头城。自此直至明代,南头古城由行政中心转为海上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
据《新安县志》记载,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初始为“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
明万历元年(1572年),明朝设新安县,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南头古城就是县衙所在。清代,南头古城经历了迁海与复界,见证了割让香港的屈辱历史。
清代康熙年间,清廷实行迁界禁海,取消新安县,南头古城居民大量内迁,除城墙外,古城内的房屋被拆毁,建筑材料则用于修建界墙。
民国时期,南头古城仍为宝安县治所在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南头古城上修建大量碉堡等军事设施,严重破坏了古城的城体结构。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居民拆除城墙砖块,在城墙遗址上修建房屋。
新安县衙
明代南头城与子城周长共578.5丈,高2丈,城墙南宽1丈、底宽2丈。有东、西、南、北的4个城门名为聚奎、镇海、宁南、拱辰。在正门南门外,尚有一外门名迎恩,城墙上有4个城楼、25个哨卫、1200个雉堞。城外有3个吊桥、2个水关,水关分别位于东南隅和西南隅。现南城门保存明代建筑,北城墙残存,东城门清代重修,城内街道位置大体如故。
南头古城城内辟建9条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内直通古城南门的一条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门北抵中山东、西街,正对广州府新安县衙遗址。街两侧有多处民居和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海防公署遗址。
综述
南头古城内现存有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5处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信国公文氏祠、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南头村碉堡)、10处保护建筑和34处历史建筑等。还有40余座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修建的具有广府建筑风格的民居。
主要建筑 | 简介 | 图片 |
---|---|---|
南头古城垣 | 南头古城垣是南头古城内的一处牌坊,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的城垣东西最长有680米,南北最宽为500米。 | |
东莞会馆 | 东莞会馆又称“宝安公所”,位于南头古城中山南街81号,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该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开间,进深两进,通面阔12.13米,灰塑屋脊,琉璃瓦面,雕刻有鸟兽花卉,同治年间梁金鳌手书石门楷书馆名,是深圳市唯一保存的会馆建筑。 | |
信国公文天祥祠 |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头古城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 |
新安县衙 | 新安县衙是南头古城内的一处古建筑,明万历元年(1573年),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 |
海防公署 | 海防所相当于“海军司令部”,据《新安县志海防》载:南头寨辖今深圳、香港一带六处防地。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有战船112只,驻军2000余人,被称为“虎门之外衙,省会之屏藩”。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广东巡海道汪宏驻节南头,翌年,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屯门海战的胜利,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枪。此处亦为鸦片战争期间诸多海战的指挥中心,其历史地位重要。 | |
南城门 | 城门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据测量,该城城基是用黄泥砂土堆筑的,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有濠沟围绕。城址范围东西最长距离为680米,南北最宽处为500米。现南北城墙尚存基址,南城门保存完好。南门底宽10米,高4米半,城楼已毁。拱形城门上有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 |
对于深圳而言,南头古城的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是深港历史文化的根源,是深圳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所在地, 从东官郡到所城,再到新安县,南头古城成为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东晋以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兴亡更替,被认为是深圳和香港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南头古城的存在,体现了历代岭南人民对海洋文化的探索与追求,也体现了深圳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以及岭南人民奋勇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南头古城具有历史、政治、军事、贸易、建筑、宗教、书院、改革开放等多重文化价值,历史文化渊源深厚。
承载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在体现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蕴”方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极具“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综述
南头古城
文化活动
古城博物馆
2017年,南头古城作为主展场举办了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主展场。
2019年7月19日,由南头街道举办的南头古城民俗文化庙会正式开幕,在南头古城内上演粤剧、京剧、黄梅戏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剪影、内画、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8月26日,经过改造提升,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经历世事沧桑的南头古城终以新貌“迎客”。
2017年,南头古城高票当选广东十大海上丝路文化地标。
2022年8月,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2023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2024年1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2024年7月,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10个优秀案例。
南头古城
1984年,南头古城内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南头古城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南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制订了保护规划。
2002年,南头古城内的南头村碉堡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5月,广东省市文物专家对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进行论证,2002年11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复同意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方案。
2011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
2018年,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2019年10月,南山区委区政府将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列为全区“三大战役”之一,力争打造为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
地理位置
地址:南头古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
南头古城
开放时间
全天:周一至周日,门票免费。
交通
地铁:乘坐深圳地铁12号线至南头古城站。
公交:乘坐深圳公交42路、m371路、m435路、m506路、高峰专线62路至新安古城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