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头角街道 编辑
沙头角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位于盐田区西南部,面积6.068平方公里。 东与盐田区海山街道接壤,西连罗湖区莲塘街道 ,南至大鹏湾畔的中英街和沙栏吓村,中英街以西为香港新界,以东为沙头角街道,北靠梧桐山与罗湖区、龙岗区相连。 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街道总人口为53056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92008人6847户,非户籍人口为38832人12157户(含外国居民23人、港澳台居民2437人) 截至2020年6月,沙头角街道下辖7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地田心社区。
沙头角是中国南大门一个特殊的边陲小镇,辖区内沿深圳与香港边界形成的“中英街”素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沙头角街道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88亿余元,出口总值23亿余美元,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中文名:沙头角街道
外文名:Shatoujiao Subdistrict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
地理位置:盐田区西南部
面积:6.06 km²
下辖地区:7个社区
政府驻地:田心社区
电话区号:0755
邮政编码:518081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4.88 万(2018年)
著名景点:中英街
车牌代码:粤B
沙头角街道因“日出沙头,月悬海角”而得名。
1949年10月沙头角地域成立东和乡。
1950年4月,撤乡设区,沙头角成为宝安县第二区。
1952年10月,改称第六区。
1954年,第六区增设沙头角镇。
1961年,设置沙头角公社,属横岗区。
1970年5月,撤销沙头角公社恢复盐田公社和沙头角镇。
1980年6月,成立沙头角区,同年8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被划入经济特区内。
1984年10月,沙头角区办事处改成管理区。
1990年1月,沙头角管理区并入罗湖区。
1997年11月,从罗湖区分出,隶属盐田区管辖。
2002年6月18日,撤销沙头角镇,改设沙头角和海山2个街道办事处。
截至2020年6月,沙头角街道下辖7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盐田区田心社区田心东路9号。
沙头角社区 | 中英街社区 | 田心社区 | 桥东社区 |
东和社区 | 凤凰社区 | 圆墩头社区 | / |
位置境域
沙头角街道,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西南部,辖区面积6.60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2°32’,东经114°13’。东与盐田区海山街道接壤,以海涛路交深盐路与转沙井头西至梧桐路20号;西连罗湖区莲塘街道 ,以梧桐山隧道西出端口为界;南至大鹏湾畔的中英街和沙栏吓村,中英街和街心的深港边界为南北走向,中英街以西为香港新界,以东为沙头角街道;北靠梧桐山与罗湖区、龙岗区相连。沙栏吓村是沙头角街道最接近边界线的一个自然村,与中英街港方街区的新楼街只有一条水沟之隔。西南接香港新界和沙头角,以沙头角河为界,河南岸属新界。
沙头角街道
地形地貌
沙头角街道地形北高南低,面海靠山,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地势。
气候
沙头角街道依山傍海,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2141.9万毫米。 年平均气温22℃,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14.1℃;以7月份最高,达28.2℃,年较差1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小时,是华南沿海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之一。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街道总人口为53056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92008人6847户,非户籍人口为38832人12157户(含外国居民23人、港澳台居民2437人)
2001年,沙头角街道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88亿余元,出口总值23亿余美元,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沙头角现已成为深圳特区东部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和商贸中心,辖区的田心工业区分布有电子、首饰、服装、玩具、印刷、钟表、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少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沙头角口岸
教育事业
1986年,沙头角成立电视大学,1994年9月成立沙头角教育从金会,基金总额已达180多万元。1998年,辖区内有电视大学1所、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6所,在职教师379人,在校学生4801人。
社会保障
社区工作现场
文化事业
沙头角街道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场馆设施及服务项目,2019年共开展各类公益群众文化活动700余场次,为辖区群众提供场馆服务约2.5万人次,日均接待80余人次。举办音乐会、文艺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30场次,受益群众突破1万人次。
沙头角有着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西方的碰撞点。沙头角原居民基本上是客家人,其次是广府人和潮汕人。相传,这一带客家人的祖先是从梅县、五华一带迁到该地区的,婚丧喜庆等各种习俗与梅县地区客家人大同小异。来源于沙头角渔民生活的鱼灯舞、麒麟舞等艺术形式就是沙头角本土文化的杰出代表。沙头角街道因此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地名由来
沙头角是中国南大门一个特殊的边陲小镇,相传清朝有一个大臣,有次来到沙头角巡视,面对碧波荡漾的大鹏湾和银白的沙滩,即兴吟到“日出沙头,月悬海角”,沙头角因此得名。
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 | 沙头角鱼灯舞 |
广东省级非遗 | 疍家人婚俗 |
深圳市级非遗 | 盐田山歌 |
天后宝诞祭典 |
文物古迹
沙头角街道区域内沿着深圳与香港边界形成的“中英街”,因“一街两制,购物天堂”的美誉而闻名于全国。中英街既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蒙受屈辱的历史见证,又是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的缩影,是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两种思想的交汇点,由于沙头角的地理位置特殊,素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方言
沙头角街道原住民使用客家方言, 所辖5个自然村恩上村、官路吓村、径口村、元墩头村、沙拦吓村世居村民均为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民俗
沙头角鱼灯舞
沙头角鱼灯舞
盐田山歌
盐田山歌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
天后宝诞祭典
天后宝诞祭典是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沙栏吓村自清朝承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沙栏吓村与香港新界的六个村的先民,是清代康熙年初分别从粤、赣、闽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均信奉妈祖(天后),并于乾隆、嘉庆年间,联合建起沙栏吓天后宫,自始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一度二月二十三的天后诞最盛,当时俗称“天后宝诞祭典”。1988年沙头角天后宫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七村村民自动捐款重建,在深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天后宝诞祭典才得以恢复。
2022年4月29日,沙头角街道机关团支部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中英街
中英街
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街边商店林立,体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2015年,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内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知名度的专题博物馆。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盐田滨海栈道(沙头角段)
盐田滨海栈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