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澜街道 编辑
观澜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位于龙华区东北部,南邻观湖街道,西与福城街道相连,东与龙岗区平湖街道毗邻,北与东莞市交界。辖区总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观澜街道总人口34.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6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观澜街道下辖17个社区。
观澜街道地处深圳市南北中轴线的北大门,是深圳通往东莞、惠州、汕头的重要交通枢纽。客家人聚居的观澜,素有“文化之乡”、“侨乡”、“革命老区”之称,观澜版画村享誉海内外。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是观澜的两张重要名片。
2019年,观澜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8.68亿元,同比增长5.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2亿元,同比增长7.47%。
中文名:观澜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440309006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深圳市龙华区
地理位置:龙华区东北部
面积:34.6 km²
下辖地区:17个社区
电话区号:0755
邮政编码:518110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34.37 万(2017年)
著名景点:观澜版画村、观澜湖
车牌代码:粤B
清嘉庆二十四年
观澜古墟是深圳历史上仅存“四大名墟”之一,古墟的整体布局、整体面貌保存较好,至今保存着清代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如碉楼、商铺、酒楼、民居。观澜古墟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所组成,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古墟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现存雕楼十五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是观澜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观澜版画村
观澜版画村
观澜版画村的前身名叫大水田村,在成为版画基地之前,这里就是处普通客家古村。包含两个自然村,牛湖新围场(又称龙门围)与大树田村。两村均是风景秀美之地,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采取客家传统的排屋形制,古屋、宗祠、水塘、古井、碉楼均有古香,构建成独特的客家民居风情。2006年9月,改建成版画基地。
贵湖塘老围
贵湖塘老围
民俗
观澜舞麒麟
观澜舞麒麟早在二百五十多年前观澜松元厦村开基始祖陈振能来到这里时,就有了舞麒麟这一喜庆婚丧祭奠仪式。观澜的“舞麒麟”的麒麟,一般长五至六米,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个舞麒麟尾,两人配合,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观澜的“舞麒麟”作为岭南客家人的民间传统祭奠活动,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间传承性,它还具有一定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体育和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客家山歌流传于深圳市观澜街道,用当地客家方言演唱。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个人演唱)、对唱(双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齐唱(多人唱)。在山歌题材种类上,大致分为悲叹类、欢乐类、爱情类、赞颂类、教益类、谐趣类、嫁丧类、叙事类共八类山歌。至于儿歌、谜歌等类形式也广有流传。
华侨之乡
观澜街道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素有“华侨之乡”之称,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泰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从事商贸、房地产、制造、饮食服务业等。
观澜湖
观澜湖
观澜山水田园
观澜山水田园
2020年12月18日,入选“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