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九铁路 编辑

中国境内连接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铁路

广九铁路广九铁路

广九铁路(Guangzhou-Kowloon Railway),简称广九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的区际铁路,为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干线铁路。

广九铁路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建设,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全线贯通,分华段与英段两部分; 1949年,广九铁路广深段改名广深铁路; 1996年,广九铁路香港段改名东铁线。

截至2017年,广九铁路西起广州站、南至红磡站(九龙站),全长183千米,设3座跨境客运站,列车最高运营速度140千米/小时。

2019年4月12日,广九铁路工程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九铁路

外文名:Guangzhou-KowloonRailway

开通日期:1911年10月5日

线路长度:183 km

设计速度:160 km/h

运营速度:140 km/h

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起止站点:广州站、红磡站(九龙站)

别名:广九线

车站数量:21个

途经城市: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历史沿革

编辑

广九铁路线路走向广九铁路线路走向

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国铁路工程师士蒂文生爵士首先提出兴建一条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的铁路构思,但当时并未获得清政府和香港内的主要商家支持。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英国政府为在中国扩展势力,再次提出兴建广州至九龙铁路,并计划创办由怡和洋行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组成的中英银公司。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经清政府批准,中英银公司获特别许可权, 兴建广州至香港铁路。

广九铁路早期景象广九铁路早期景象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广九铁路英段动工建设。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专项借款协议,借150万英镑给清政府兴建广九铁路华段。同年,广九铁路华段动工建设。

广九铁路通车场景广九铁路通车场景

清宣统二年(1910年),广九铁路英段竣工通车。

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九铁路华段竣工通车。

民国元年(1912年)4月1日,广九铁路沙头角支线通车。

民国17年(1928年),广九铁路沙头角支线停用。

民国26年(1937年),广九铁路与粤汉铁路接轨。

广九铁路昔日场面广九铁路昔日场面

民国27年至民国34年(1938年至1945年),广九铁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多次切断。

民国28年(1939年),侵华日军在广九铁路增建黄埔支线。

民国29年,侵华日军拆除广九铁路东山至石牌线路,改线沙河至石牌,在于广北联络线接轨处设天河站。

民国36年(1947年),广九铁路永村至广北联络线云麓之间增建云永联络线。

广九铁路恢复直通广九铁路恢复直通

民国38年(1949年),广九铁路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府军队余汉谋部破坏。

1949年,广九铁路华段改名广深铁路。

1950年,广九铁路的和合石支线开通。

1978年,广九铁路英段启动双线兼电气化改造。

1983年,广九铁路英段完成改造工程。

广九铁路现代状况广九铁路现代状况

1984年,广九铁路大沙头至天河段被拆除。

1996年,广九铁路英段转变为东铁线。

2007年,广深铁路分离出一对客专线路和一对普速线路,其中普速线路重新纳入广九铁路。

2014年12月1日,广九铁路全线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

2017年1月17日,广九铁路纪念园建成开放; 同年12月25日,根据中国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九铁路为粤省复合型交通要道。 截至2017年,广九铁路广州至常平段与广梅汕铁路共线,常平至深圳段与京九铁路共线, 香港段纳入东铁线。

线路站点

编辑

设计参数

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

160千米/小时(广深段)、120千米/小时(香港段)

轨道类型

有砟轨道、有缝钢轨

轨道标准

间距1435毫米、轨重60千克/米

最小曲径

2200米、400米(困难地段)

最大坡度

仙村以北6‰,仙村以南8‰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电力供应

动力方式

接触网供电:50赫兹、25千伏

参考资料

沿线车站

截至2017年,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客运站有广州东站、常平站和红磡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称香港红磡站)。

车站名称

车站等级

里程(千米)

车站地址

隶属单位

广州站

特等站

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环市西路159号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东站

特等站

8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东站路1号

石牌站

三等站

14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

天河东站

三等站

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吉山村

下元站

三等站

27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元安街130号

新塘站

五等站

4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

仙村站

四等站

51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

石滩站

四等站

6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

石龙站

三等站

68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广路与崇焕东路交叉口处

东莞站

二等站

71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环湖路

茶山站

四等站

75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东岳路200号

常平站

二等站

9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口岸大道13号

土塘站

五等站

94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土塘村

樟木头站

三等站

103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南城广场路2号

塘头厦站

四等站

114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东深公路塘厦大道南西侧

平湖站

四等站

12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上大街119

平湖南站

一等站

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

深圳东站

三等站

13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吉华路94号

笋岗站

三等站

144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村

深圳站

一等站

147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建设路1003号

红磡站

不适用

183

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油尖旺区红磡湾畅运道8号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说明:香港地区其它车站详见港铁东铁线词条

参考资料:

广九铁路广九站(大沙头站)旧址广九铁路广九站(大沙头站)旧址

线路走向

● 广州段

广九铁路广州段广九铁路广州段

广九铁路广州段西起广州市越秀区广州站,沿广园快速路北侧向东行依次经过天河区、黄埔区,至增城区新塘镇与穗莞深城际铁路交叉,东至仙村镇后南行;向南至石滩镇后跨越东江北支流入东莞。

广九铁路东莞段广九铁路东莞段

●东莞段

广九铁路深圳段广九铁路深圳段

广九铁路东莞段在石龙镇北接广州段线路,向南跨东江南干流后依次经过茶山镇、东莞生态园湿地、横沥镇、常平镇,在常平铁路枢纽中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交汇;向南纵穿樟木头镇区,至塘厦镇入深圳。

● 深圳段

广九铁路香港段广九铁路香港段

广九铁路深圳段北起龙岗区平湖站接东莞,向南跨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和厦深铁路,经过深圳东站南下至罗湖区罗湖口岸北侧的深圳站,并在南端经罗湖桥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东铁线相接。

● 香港段

广九铁路香港段北起北区罗湖站衔接深圳,向南依次经过新界北区、大埔区、沙田区、九龙深水埗区,南至油尖旺区,止于红磡站(九龙站)。

运营情况

编辑

运营历程

● 清末时期

广九铁路历史照片广九铁路历史照片

1910年10月1日,广九铁路英段从香港尖沙咀的临时车站始发首班列车。

1911年10月5日,广九铁路华段开行从广州大沙头站至九龙总站首班列车,全程历时约5小时。

● 民国时期

1936年10月14日,“大埔淑女”号列车仅用不到2小时15分钟从九龙总站运行至广州大沙头站。

1938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广九铁路运营中断。

1945年8月15日,广九铁路随战争结束重新运营。

● 建国以后

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机车型号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机车型号

1949年10月14日,广九铁路因中国内战停止开行广九直通车,线路以罗湖站为界分华段与英段独立运营。

1954年12月,广九铁路恢复开行跨境邮运列车。

1973年12月,广九铁路恢复开行跨境货物列车。

1979年4月4日,广九铁路恢复开行广九直通车。

1984年,广九铁路华段(广深铁路)启动改造,随中国内地铁路网完善大量开行跨线中长途列车。

1996年,广九铁路英段改造成为东铁线,隶属于香港地铁公司(MTR),但广九直通车可跨境行驶。

1997年5月18日至19日,广九铁路先后开行京九直通车与沪九直通车。

截至2018年,广九直通车每日开行数量已达12对,全程历时约1小时55分钟。

广九铁路纪念公园广九铁路纪念公园

客运流量

截至2014年4月15日,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累计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

2017年,广九铁路广九直通车全年累计运送跨境旅客达360多万人次。

广九铁路韶山8型准高速电力机车牵引广九直达特快列车广九铁路韶山8型准高速电力机车牵引广九直达特快列车

建设成果

编辑

技术难题

广九铁路在当时是一项困难工程,途经东江流域和深港一带地区的丘陵山脉,华段建桥7座,英段建桥38座、隧道6座。

重点工程

● 石龙铁路桥

广九铁路主要工程

广九铁路石龙铁路桥是广深段线路控制性工程,分南北桥段,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指导设计。石龙南桥采用钢石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桥设5孔,第1至4孔为70米下承椼梁,第5孔为20米上承钢板梁,桥梁全长274.8米; 大桥因承载等级不足,于2007年停用,其功能被石龙南特大桥取代。 2013年5月,石龙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笔架山隧道

广九铁路笔架山隧道是香港段线路控制性工程,全长2.4千米,为当时亚洲最长隧道;工程耗时3年,施工期间牺牲50多名工人。

文化特色

编辑

主要文物

石龙南桥、罗湖桥;旧大埔墟车站、旧尖沙咀站钟楼;笔架山隧道;广九铁路办事处;广九铁路纪念园:蒸汽车头一辆(建设6501 号)、车厢、詹天佑像;香港铁道博物馆藏品:站内线路及道岔、臂板信号机、窄轨蒸汽火车头、51 号柴油电动机车(亚历山大爵士号)、六节车厢、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工具、历史照片等。

入选理由

沟通广州、香港交通的重要通道,旧尖沙咀站曾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铁路总站;石龙南桥是广东现存最早的铁路桥;笔架山隧道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隧道工程;旧大埔墟火车站是当时广九铁路香港段仅有的中国式金字顶传统建筑风格的车站;柴油电动机车是香港引进的第一辆柴油机车。

历史意义

编辑

广九铁路见证了百年中国历史,被誉为粤港“亲情线”。(《南方日报》 评)

广九铁路架设了香港与中国内地人员往来的便捷通道,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成为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经济互动、密切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新闻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