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片吸虫 编辑
吸虫纲片形科的1种。世界性分布。中国各地广泛存在。除侵害牛、羊外,尚可感染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比较常见。中国各地广泛存在。侵害牛、羊、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虫体扁平叶状,长20~25毫米,宽8~13毫米。口吸盘位于体前端,腹吸盘位于前端腹面,口孔开口于口吸盘。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肝片吸虫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一个阳性螺可以逸出600~800个尾蚴。囊蚴的抵抗力强,在潮湿无日照的条件下,可生存6个月还保有感染力。
在中国的农业地区,螺体内的尾蚴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牛于夏收夏种时期在田间劳役,因采食田埂上和排灌渠中的青草,往往受到感染。北方牧区的气候回暖较迟,畜群感染多在秋季。肝片吸虫病在多雨的年份广泛流行,在干旱的年份显著减少。当畜群长期放牧在低湿的牧场上时,最易引起高度的侵袭。由于成虫排卵量大,生活期长,又在幼虫期进行无性繁殖,所以畜群中即使只有少数病畜,只要传播的条件适宜,也可造成流行。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畜体进行移行时,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症状是不是很明显,要看年龄、感染度与饲养管理的条件。幼畜受侵时危害性较大,羊的危害性比牛的明显。幼畜大量感染时可出现急性型: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偶有腹泻,肝区触诊敏感,很快出现贫血,在几天内突然死亡,或转为慢性。一般常为慢性过程,逐渐消瘦,毛粗乱,粘膜苍白,食欲稍有不振。乳牛泌乳量减少,耕牛耕作能力下降,病情重时下颚、胸前、腹下发生水肿,不时出现腹泻,孕畜流产,甚至极度衰弱死亡。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可以确诊。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