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西女中 编辑
中西女中的前身是中西女塾,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于1892年,旧址设在今黄浦区汉口路西藏中路口。英文名称McTyeire School得名于南方卫理公会的墨梯(Holland McTyeire)主教。中西女塾的创办人是美国卫理会驻沪传教士林乐知,首任校长是海淑德(Laura Haygood)。中西女中是近代上海最著名的女子学校。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900年进中西女中读书,她的同胞姐妹霭龄和美龄也就读此校。1912年开设特别班,招收已婚妇女。前6任校长均为美国人,早期教材除了语文外均用英文教科书,学科中强调英文、算学、音乐、家政等,其中家政教育在上海最为出名。学制10年,主要招收富家女子入学。
中文名:中西女中(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外文名:McTyeire School
简称:中西女中
创办时间:1892年
所属地区:上海市江苏路155号原中西女中校园
1917年 中西女塾迁入沪西忆定盘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今江苏路155号)占地89亩的经家花园。
1929年 中西女塾向中国政府立案,聘请杨锡珍为第一任中国校长。
1930年 向国民政府立案,改名私立中西女子中学。
1933年 拆除旧的教学楼,建造新教学楼。
1935年 底新教学楼落成。
1936年 聘请薛正为中西女中校长。
1943年 夏日军强占中西女中校舍作陆军第二医院,校舍迁海格路英国女子中学(今华山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团)
1945年 8月抗战胜利,学校迁回江苏路校舍。
1952年 7月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并把两校合并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址在江苏路155号原中西女中校园。
薛正校长
戏剧表演
中西女中上课的情景
1951年,薛正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上海市委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和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当选为上海市第一至第五、七、八届人民代表。60年代任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80年代任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9年,应海外校友的邀请,赴美国、香港等地访问考察,向海外各界宣传祖国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情况,鼓励她们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和母校。1985年9月,84岁高龄的薛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91岁的薛正志愿参加全国“希望工程爱心行动”,资助10名贫困地区孩子上学。她还联络世界各地40多位校友共筹资金,资助江西省贫困地区42名初中毕业女生读到高中毕业。1995年薛正因病逝世,享年94岁。她的铜像矗立在市三女中大礼堂的前厅内。
薛正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中国女子教育60余年。所著有《外语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论中国教育现代化》、《针对女性特点,教育造就新一代女性》、《关于成人女子教育》等论文。
扬子江滨兮歇浦旁,有女校兮世界光。
春风和蔼兮读书堂,教人处世立身方。
幼而学长为众所望,邦之英俊国之祥。
积中发外兮端且庄,凭将学识整纪纲。
更愿身心健与康,驰誉中西翰墨场。
智圆行方柔且刚,转移风俗兮趋纯良。
精神永兮岁月长,勤勤恳恳名显扬。
中西女校兮百世芳,吾校万寿永无疆。
景莲堂
现为市三女中五四楼,建于1935年,是基督教美国监理会利用在汉口路、西藏路原中西女塾旧址上出租给扬子公司建造扬子饭店的15万圆租金建造的。建筑平面为倒『T』字形,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属哥特式美国学院风格。景莲堂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adislans Edward Hudec)设计,主体部分立面为三层,尚有一层为顶层,立面简洁朴素,墙面为水泥砂浆仿石饰面,双坡硬山瓦屋顶,屋面开有中间三个、两边四个三坡老虎窗,由沿沟落水。两侧的教师办公用房系三层平顶建筑,女儿墙呈城堡式。建筑面积为4.9万平方英尺,北侧一层为砖木结构大礼堂,有1192个座位。景莲堂主入口设在南面正中,为两层楼高的平缓尖券门厅,内含叶状连券装饰,有三个彩色尖券玻璃窗,门厅内装有豪华吊灯。进门厅可直接进入一层大礼堂,礼堂内装有豪华吊灯,正前方为舞台,礼堂两侧均为尖券式彩色玻璃窗。门厅的东西两侧为走廊,教室分布在走廊的南北两侧,每间教室采光都很充足。
五一楼
礼堂二楼
水塔
1931年6月29日,中西女中毕业典礼
宿舍小楼
中西女中的学生宿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