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坞春早 编辑
梅坞春早是杭州西湖景观。
西湖十景之九,梅家坞溪谷深广,常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即使数九寒冬,也不掩如春天气象。梅家坞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每当清明时节,云雾缭绕的山坡上,采茶女的身影隐现在碧绿如茵的茶园之间,鸟鸣茶歌,婉转相应,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灵气,也是春天西湖独特的人文景色。
中文名:梅坞春早
地理位置:杭州西湖云栖西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类型:旅游景区
特产:西湖龙井
梅坞春早
还可亲自参与春茶采摘,亲身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气息,尽享茶文化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饮茶可在自家泡制,亦可在都市茶馆小坐,但在梅家坞的茶农家里喝茶,却是另一番风味,说来这也是杭城的一种新的时兴。 邀上三五个朋友,随意到一户茶农家,品一杯农家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自己冲泡的龙井新茶,坐在茶山茶园中的凉棚里,看满目的青山茶园,点缀着头戴斗笠的采茶女,那农村的田野风光农家的辛勤劳作,忘却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琐碎,怀着一份恬淡静雅的心境,这才是禅茶合一的境界吧。
周总理纪念室、乾隆遗迹、古树观赏点、茶园观赏区、农居群、十里锒铛、古井、古桥、垂钓区、茶艺表演区、小牙坞等十余处。
盛产茶叶
梅家坞为杭州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基地梅家坞村,拥有“不两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资源。这里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满眼望去,层层的都是梯田里修剪地整整齐齐的茶树。梅家坞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又称“旗枪”、“二春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
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陈毅元帅)。茶叶分级说明:按采摘时间先后分:清明前、谷雨前、谷雨后。明前茶才可称特级,分为:极品(一、二、三)、特级(特一、二、三、四);雨前茶即雨前一级到四级。西湖产区主流茶树品种为:龙井43和老茶树(群体种)。
龙井产地
梅坞春早
文化旅游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家坞就已是对外宾开放的定点观光区,几十年来共接待过上百个国际名人和国家元首。1953年至1962年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村视察、指导农村工作,将此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2003年10月江泽民主席来梅家坞茶文化村视察, 2006年4月3日,曾庆红副主席又来梅家坞视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梅坞春早
为缅怀伟人,激励后人,村党支部根据村民的愿望,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筹建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的期望,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茶乡人自筹资金,在曾经接待过周总理的梅家坞129号(原接待室)修建起了纪念室。展厅内陈列了反映周总理五次亲临梅家坞时的代表性图片81幅、实物63件,并有电视录像资料。特别是正大厅内悬挂着的巨幅丙烯画,留给了参观者“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的深刻印象。“卢正浩”,杭州茶界无人不晓。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梅家坞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51至1957年间,周总理5次来梅家坞,都曾与卢正浩共商茶叶发展大计。在卢正浩的带领下,梅家坞人日夜苦干,使梅家坞成为西湖龙井的重要产地。
卢正浩龙井茶,产于梅家坞村,它坐落在杭州西部,距市中心十五公里处的群山辉映中,终年气候宜茶,茶香袭人,有一千三百余亩的翡翠茶园,年产一千五百余担的优质龙井,六百余年来历代茶农创就了独特的植、制茶技。五六十年代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多次亲临指导下,梅家坞龙井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被周总理誉为“龙井茶不光是饮料,而且还是艺术品”。 龙井茶是珍品,国内外人士都需要它,被国家指定为礼品龙井茶的生产基地。 本行卢正浩龙井茶,是梅家坞村原书记卢正浩的子女为继承周恩来总理与父亲生前要把龙井茶生产好的心愿,在杭州众多的龙井茶品牌中明确树立卢正浩龙井茶的风格,是弘扬中华茶艺文化,面向大众的又一真正品牌。
梅家坞茶文化村,正在以“十里梅坞”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以茶文化为底蕴,成为杭州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 穿过梅灵隧道,便见山上、田里处处是茶,路边茶社连着茶社,漂亮的房子在青山的衬托下,美得像一幅画。梅家坞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现有农居500余户,常住农业人口1262人,居民502人。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坞茶文化村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文明村”、“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被授予“杭州市十佳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梅坞春早
茶园环绕 梅家坞位于杭州市西南部、云栖竹径西北两公里、琅珰岭北麓的山坞里,梅家坞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与龙井、狮峰一样,以生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叶著称。曾接待过前苏联、美国、越南、罗马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的参观访问。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五次亲临梅家坞,关怀、指导茶叶的生产与发展。饮茶时处处闻茶香,茶香缭绕,身临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心醉不已。经过杭州市政府统一设计、改造后的梅家坞更具特色:门前小溪,背靠青山,环境清雅,是都市边沿"闹中取静"的理想休闲场所。
梅坞春早
品龙井茶,尝农家菜 除了闻名的龙井茶,这里淳朴的农家饭菜最最让人动心了!柴灶饭,小火细炖,香飘一条街的红烧肉,还有飘着清清茶香的茶香土鸡煲,香干等等,都是极入味的家常美味。品了龙井茶,一定要尝尝这里地道的农家菜,这才算是享受到了在梅家坞饮茶的真味。
民俗民情的体现 尝农家饭、品龙井茶。面对漫山遍野的茶园和桂花树,最适合用休闲放松的心情慢慢享受~所以来这儿,一般都会待上一天,悠闲自在地品茶,聊聊天打打牌,尽情享受茶香滋味。
总理情缘
在杭州,和西湖同等吸引我的地方,便是梅家坞。梅家坞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很多外地人知道龙井,知道梅家坞。总理与梅家坞曾有过的一段不解之缘。
总理来梅家坞时,还没有梅灵隧道,梅家坞只是杭州近郊大山里的一座小村落,梅家坞人世代以植茶、采茶、炒茶、卖茶为生。总理当年便是为茶而来。1957年,他因陪同外宾而第一次来到梅家坞,参观茶农炒茶时,外宾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炒茶要用手工而不是用机器?”没有人能够回答,包括当地的干部和茶农自己,总理笑了,他说:“炒茶是要靠茶农的手工经验和技术的,因为茶是一种艺术品。”
茶是一种艺术品——总理是多么懂茶、爱茶的人,所以他注定与茶有缘,与梅家坞有缘。
自那次起,总理先后五次来到这个小小的茶村,并把这里当作了他农村工作的两个联系点之一。他熟悉了这个小茶村的一户户农家,他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跟着他们上山去采茶,建议他们用电炒来代替火炒,以免被柴火熏烤,他还带来了更多的外宾,苏联人、柬埔寨人、斯里兰卡人……从此,梅家坞的美名、龙井茶的清香,飘到了南亚、飘到了欧洲、飘过印度洋。
梅家坞人一直记得总理对他们的好。总理去世后,将骨灰撒在了江河大地上,梅家坞人欲祭无碑,便自发的将总理当年与村民谈话的那间屋子建成了总理纪念室,保留了总理坐过的凳子,用过的桌子,直到今天。
2000年,从灵隐到梅家坞的梅灵隧道开通,大大缩短了梅家坞与外界的距离,如同给梅家坞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将梅家坞推进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往日平静的小茶村顿时喧嚣起来,遍地茶楼林立,车水马龙。但,让人们欣慰的是,巨变中的梅家坞人却依然没有忘记似乎渐渐远去了的总理。
当总理纪念室的那间木屋破旧了、被临街的茶楼挤在背后了时,梅家坞人从刚刚鼓起来的钱包中拿出了钱,将纪念室全部翻修,并拆除了挡在纪念室前的两座房屋。于是,我便能够在马路对面的停车场处,越过一条热闹的主路、越过一片草坪,看到了那座整洁清新的四合院和院内的总理塑像。
纪念室并不大,四壁悬挂着总理在梅家坞的照片——他与梅家坞的村民谈笑风生,他带外宾观看炒茶,他在茶园亲手采摘茶叶,他在梅家坞小学的窗外静静的看着教室内上课的孩子们……每一张图片都在讲述着开国总理与这小小茶村的情分,每一张照片都在诠释着“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这首质朴但又无限深情的诗,诠释着亘贯古今的人格魅力究竟从何而来——不是叱咤风云,不是位高权重,而是源自他点点滴滴的爱的举动,和他内心深处对劳动大众的尊敬。
小牙坞
它可能是西湖边最年轻最小的村子 小牙坞村欢迎大家春天去坐坐。一共13户人家,就是一整个村子。说它是村子,但它归在梅家坞村下。2003年,村子才成立,13户人家都是附近的老村民,当时自家房子属于危房了,一户户搬迁过来的。从去年9月开始,西湖街道成立了小牙坞环境整治办公室,花了近400万元,现在整治已经结束。走到小牙坞,小茶村清爽又清静,开门见绿、四季有花,新种了很多植物。春夏秋冬都有花在开,秋天还能看彩叶。
茶诗飘香
<梅坞春早>
--扬眉
一条溪水山间来,
奔流澎湃入心怀,
狭长的谷地攀援上呦,
十里狮峰云雾埋。
树高林密雾气白,
层峦叠嶂百草衰,
枯烂的枝叶化泥土呦,
黝黑松散落山台。
山阴水净数万载,
雾浓汽重常年徘,
涵养出秀丽梅家坞呦,
排排茶树山上栽。
雾迷离、水迷离,
雾水迷离润芽枝;
山恍惚、峰恍惚,
山峰恍惚茶园绿。
一座座茶园落山岗,
一排排茶树行成墙,
古老的村屯路边座呦,
青砖灰瓦靠着山梁。
二八的姑娘帕拢着头,
三六的女孩扎住了袖,
蓝布花小衫紧抿紧腰呦,
竹篮篮斜挎绿波里游。
轻捻茶梢快掐芽儿,
雀雀舌落掌不咭喳,
篮篮倒入那箩筐筐呦,
担到山下送回了家。
紫铜锅支在家门口,
梨木炭袅袅红火稠,
阿爸的手中翻波浪呦,
叶缩芽挺簸箕里收。
竹罐儿各个排成行,
阿妈忙着把茶来装,
罐罐青茶走四方了呦,
天下的茶客品茶忙。
那日里来客是扬眉,
湿湿的背包带春晖,
品了早上刚炒的茶呦,
豪情一动就笔墨挥:
一水奔流下山岗,
两岸沟深幽兰芳;
三节采摘新芽翠,
四季山阴雾气彰;
五更早起上山梁,
六时正是收获忙,
七抚绿涛杀青水;
八压叶片雀舌张,
九成泉水泡新绿,
十里梅坞蕴茶香。
梅家坞茶文化村交通便利。杭州市内游4路、324路和K658路公交车可直达梅家坞,自驾车游客可由梅灵路通达。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完善,游览秩序、购物环境良好。走进“梅坞”,亲近自然,尽情享受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的无穷乐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