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足纲 编辑

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

唇足纲唇足纲

唇足纲(Chilopoda),是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下属纲,其下动物通称为蜈蚣或百足虫。全世界记载约2800种。头部前侧缘有1对细长的触角。口器由1对大颚和两对小颚组成。躯干部的体节由4片几丁质板连接而成。侧板上具有步足、气孔和几丁质化的小片。每一体节有1对步足。

简介

编辑
唇足纲(Chilopoda)第1体节的步足特化成唇足类特有的颚足,也称毒颚,呈钳状。唇足类喜欢阴暗潮湿的生境,行动迅速,肉食性,猎取小动物的能力很强。分布范围广泛,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密切。

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

唇足纲" alt="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

唇足纲"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afbfbedab64034f930cf71ba5c379310b551ded?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唇足纲

唇足纲

形态特征

编辑

唇足纲动物蜈蚣

唇足亚纲下分2亚纲4目:即①整形亚纲。下分地蜈蚣目和蜈蚣目。②改形亚纲。下分石蜈蚣目和蚰蜒目。

头部前侧缘有1对细长的触角。口器由1对大颚和两对小颚组成。第1小颚扁短,第2小颚呈触须状。

形态唇足纲躯干部的体节由 4片几丁质板、背板、腹板和左、右侧板连接而成。侧板上具有步足、气孔和几丁质化的小片。

每一体节只有 1对步足。步足由基节、转节、前股节、股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第 1体节的步足特化成唇足类特有的颚足也称毒颚,颚足呈钳状,仍保留着步足分节的基本构造,主要用以捕食。最末体节的步足较长,伸向后方,呈尾状。

身体最末两步足之间有由1~2个体节组成的生殖节;后者很小,常有极小的生殖肢。

栖息环境

编辑

唇足类唇足类

唇足纲全部种类是肉食性动物。蜈蚣体型较粗壮,体色深

唇足纲( Chilognatha)的动物分布范冈广泛,但不同种类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地蜈蚣和许多石蜈蚣,对湿度要求更高,它们能够生活在极寒冷的地方,但在高温干燥的地方却不多。蚰蜒(即钱串)和蜈蚣对温度有较高要求: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 。

分类特征

编辑

唇足纲是细长形的、腹背扁平的、多体节的、颚肢能分泌毒液的多足类动物。与其他多足类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①每个体节只有1对步足,是与倍足纲最基本的区别;②步足15对以上,区别于只有15对以下的综合纲、蛎蛾纲等。唇足纲有4目:步足31对以上为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21~31对为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15对步足、气门在两侧的为石蜈蚣目(Lithobimorpha);15对足而气门在背面的为蚰蜒目(Scutigermorpha)。前两目属整形亚纲,在发育过程中不改变形体,幼体和成体形态一样;后两者属改形亚纲,幼体的体节与步足少于成体的。石蜈蚣幼体步足对数,从7-8-10-12对或从4-5-6-7-9-11-13对逐龄增长。唇足纲在全世界约3000种,日本有130多种。在中国则研究甚少,记录不全,各土壤动物调查报告都没有相关的详细资料 。

下级分类

编辑
以往将唇足纲根据成长模式分成异形亚纲(Anamorpha,或称为改形亚纲,含石蜈蚣目和蚰蜒目)与整形亚纲(Epimorpha,含地蜈蚣目和蜈蚣目),而钵头蜈蚣目的地位则不确定。现在的进化分析使用分子和形态学支持以前的分类方式,整形亚纲仍为Pleurostigmophora演化支下的单系群,不过异形亚纲是并系群。

根据DNA和蛋白质分析可将唇足纲分为背孔形(Notostigmophora,也可译作背孔亚纲、背孔门类)和侧孔形(Pleurostigmophora,也可译作侧孔亚纲、侧孔门类)两个演化支,前者包含蚰蜒目,后者包含其它四个目,两者的主要差异是Notostigmophora在中央背上有气门。

地蜈蚣目已被用来讨论进化的发展限制。地蜈蚣随物种的不同有各种数量的节数,它们如同所有的蜈蚣,都只能有奇数对的脚,而且在地蜈蚣目当中,节数范围从27到191节,绝无偶数。

异形亚纲

异形亚纲(Anamorpha),也称改形亚纲,不具育幼行为,幼体的体节数较成体来得少,成体均有15对足。

蚰蜒目

地中海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地中海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蚰蜒目(Scutigeromorpha),或称有盾目,是背孔形(Notostigmomorpha)演化支下唯一的分类群,特征是在每个背板上有一个单一气门,一些种类的蚰蜒在中央背线上有不成对、较靠近背板后侧的气门。唇足纲的另一个演化支侧孔形(Pleurostigmomorpha)在气门的演化上更为先进,其下物种的体侧有更多的气门。

蚰蜒目现存分为三个科,Latzeliidae已灭绝:

  • Psellioididae

  • 蚰蜒科(Scutigeridae)

  • Scutigerinidae

    Pselliodidae科只含几个物种,都属于Sphendononema属,它们分布于新热带界和热带非洲。 Scutigerinidae科包含四个物种,分别属于Scutigerina及Madagassophora属,分布于非洲南部和马达加斯加。 其余所有的蚰蜒物种都属于蚰蜒科,其下分为两个亚科:蚰蜒亚科(Scutigerinae)和Thereuoneminae亚科。

    石蜈蚣目

    欧洲石蜈蚣(Lithobius forficatus)欧洲石蜈蚣(Lithobius forficatus)

    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与蚰蜒目一样在成熟时都有15节的躯干。石蜈蚣已失去复眼,只剩一个或一组单眼,有些甚至没有眼睛。它们有成对的气门,可以在体侧找到。每一段有脚的节都有一个独立的背板。石蜈蚣的触角和足比蚰蜒来得短。

    石蜈蚣目底下包含两个科:

  • 长脚石蜈蚣科(Henicopidae,或称为单孔蜈蚣科)

  • 石蜈蚣科(Lithobiidae)

    钵头蜈蚣目

    钵头蜈蚣目(Craterostigmomorpha),又称杯蜈蚣目,本目底下仅1科,即钵头蜈蚣科(Craterostigmidae),仅包含两个现存的物种,都属于钵头蜈蚣属(Craterostigmus)。其地理分布范围仅局限于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它们的成长过程只有两个阶段,第一次蜕皮从12节成长到15节。由于钵头蜈蚣目的低多样性,加上其界于原始蜈蚣和较进化的整形亚纲蜈蚣间的特殊演化地位,它们被类比为像鸭嘴兽一样在单一演化支上的幸存者。

    由于钵头蜈蚣和整形亚纲蜈蚣一样具有育幼的行为,因此科学家两者共同置于Phylactometria这个演化支下。育幼行为被认为与蜈蚣的胸孔有关,胸孔会分泌黏稠或有毒的分泌物,可以驱除掠食者和寄生虫。在泥盆纪地层发现的Devonobius化石上发现了这类胸孔,于是该古生物被归入此演化支,使本演化支的起时间可追溯至375万年前以上。

    整形亚纲

    整形亚纲(Epimorpha),具有育幼行为,幼体与成体体节数相同。

    蜈蚣目

    哈氏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哈氏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其物种又称“热带蜈蚣”(tropical centipedes),身体分为21至23节(Scolopendropsis duplicata是例外,有39或43节),以及同样对数的脚。它们的触角分节数达17以上。

    蜈蚣目包含五个科:

  • 蜈蚣科(Scolopendridae)

  • 盲蜈蚣科(Cryptopidae)

  • 棘盲蜈蚣科(Scolopocryptopidae,或称尖盲蜈蚣科)

  • 单眼蜈蚣科(Mimopidae,或称小目蜈蚣科)

  • 冥蜈蚣科(Plutoniumidae)

    几乎所有蜈蚣科物种的头部两侧都各有4只单眼;单眼蜈蚣科只含单眼蜈蚣属(Mimops)一属,其头部两侧各只有1只单眼,而其他三科的蜈蚣都没有眼睛。

    地蜈蚣目

    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其物种的身体有27个以上的体节附有一对脚。它们都没有眼睛,也都没有视觉。地蜈蚣的每个有脚的节上都有气门,其它目的蜈蚣仅于第3、5、8、10、12和14节上有气门。触角分为14节。

    本目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包含180个属约1260个物种。其下分为两个亚目:

    ①扁平亚目(Placodesmata)

  • 长头地蜈蚣科(Mecistocephalidae)

    ②无带亚目(Adesmata)

  • 地蜈蚣总科(Geophiloidea)

  • 地蜈蚣科(Geophilidae,含Aphilodontidae、粗节地蜈蚣科(Chilenophilidae)、Linotaeniidae、Dignathodontidae和Macronicophilidae)

  • 西兰蜈蚣科(Zelanophilidae)

  • 节额蜈蚣科(Gonibregmatidae,含Neogeophilidae和Eriphantidae)

  • 革地蜈蚣总科(Himantarioidea)

  • 小头地蜈蚣科(Oryidae)

  • 革地蜈蚣科(Himantariidae)

  • 有颚齿地蜈蚣科(Schendylidae,含投射蜈蚣科(Ballophilidae))

  • 下一篇 少足纲

    上一篇 倍足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