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石 编辑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骨骼、贝壳、琥珀中的昆虫、冻土中的猛犸、茎、叶)、遗迹(足印、穴迹)、遗物(粪、蛋)称为化石。其中可用作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已灭绝的古动物或古植物化石,称为标准化石。标准化石一般延续的地质年代相对较短,主要特征明显,分布较广,并易采到。如已灭绝的海生节肢动物三叶虫(Trilobita),虽然采到的化石多为矿化了的坚硬背壳和腹缘,但其特征显著,可作为古生代的标准化石。又如在我国山东泰安大汶口可采到大量蝙蝠石Drepanura也可作为古生代寒武纪的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不一定具体指某一属或种,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使是科或目,都可以成为标准化石。如䗴类化石,以亚目一级的分类作为石炭纪一二叠纪的标准;底栖大有孔虫 Obitolinids 以其特殊的分类单元成为白垩纪中期(Barremian—Cenomanian)的标准化石。
一般来说,地层单位分得越细,标准化石的分类级别就越低。在理论上,生物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进化的,每种古生物都有可能具有划分地层的意义。在实践上,化石对于划分地层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古生物研究程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如有些化石,过去认为它们存在的时间较短,曾把它们作为划分较小年代地层单位的依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们存在的时间要比原来认识的时间为长,因而也就改变了它们在划分地层上的作用。某一类生物从发生到绝灭,都要经历兴起、繁盛、衰落三个阶段,地理分布范围也存在从局部、广布到缩小的三个过程。在分布广的繁荣时期,易于保存化石。某类生物在其发生时期和临近绝灭时期保存下来的化石,分别称之为某类生物的“先驱”和“孑遗”。很明显,这种“先驱’和“孑遗”所代表的地质时代与标准化石代表的时代是有所不同的。“先驱”和“孑遗”所生存的时代,分别早于或晚于标准化石的时代。
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必须要在岩层里有足够的数量,通过正常努力能被发现,必须易于采集和鉴定,必须在地理上有广泛分布,以便根据它建立起来的带能广泛应用。在上述要求中还包含着必须经受得住埋藏压力、地下水渗滤溶解和地表风化而得以保存下来。化石通常保存不完整,并且往往不经过相当的努力和一定程度损坏是不可能从岩石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在这样条件下仍便于鉴定的特征的化石有较大的优越性。然而,若易于从岩石中分离,化石用途就会增加,例如牙形刺、孢子、花粉具抗酸性。因此用化学方法能将它们与岩石分离,必须鉴定钻井岩屑中的许多化石,个体细小同样也是一个有利条件,如有孔虫、孢子、花粉,这些化石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发中。
不同时代标准化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