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地生态系统 编辑
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学名词,指特定陆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1/3,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其它生态系统一起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名词解释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特定陆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主要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1/3,它是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陆地的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生物群落的种类也很多,两者的相互结合从气候炎热的赤道到气候严寒的两极,从气候湿润的近海地区到大陆腹地的干旱荒漠,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
影响因素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海陆分布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辐射量相联系的水热状况,即水分和温度。通常情况下,水热条件变化的主导因素包括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纬度主导温度条件,形成纬向地带性;经度主导水分条件,形成经向地带性;海拔高度影响温度和水分,形成垂直地带性;还有地形与岩石性质的不同,也对陆地生态系统有所影响。
纬度:太阳高度角及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北半球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每移动—个纬度(平均为111千米,在0~10°低纬度地区纬度约为110.57千米,90°时为111.7千米),气温平均降低0.5~0.7℃。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的纬向地带性。
经度: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水分梯度沿经向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类型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如我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植被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随经度变化的规律。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向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向地带性。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海拔高度:在对流层内,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或每升高180米,气温下降1℃左右,而降水量最初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界线(最大降水带)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在垂直方向的规律性更替,该现象被称为垂直地带性。
地形与岩石性质: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的影响。如中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使中国亚热带出现了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又如,在同一地区范围内,酸性岩石区与碱性岩石区分布着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
区别: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态环境极为复杂。从炎热的赤道到严寒的两极,从湿润的近海到干旱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无水的浮力,温度变化大,多数营养物质通过土壤溶液进入生物体。
联系: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都是组成地球生物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