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 编辑

湖北省黄冈市辖县

红安县红安县

红安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交界处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区、大悟县,南连新洲区,北靠河南省新县,总面积179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红安县下辖10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茶场、1个管理处、1个开发区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常住人口49.83万人。

安原黄安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红安正式建县。曾养育了理学奠基人、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明代思想家李贽,现代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大批名臣学士。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2023年,红安县地区生产总值26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52亿元,增长7.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红安县

外文名:Hongan County

别名:将军县

行政区划代码:4211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北省黄冈市

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

面积:1793 km²

下辖地区:10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713

邮政编码:4384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

人口数量:49.83 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天台山、九焰山、中国红安将军影视城

火车站:红安西站

车牌代码:鄂J

地区生产总值:260.16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属黄州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正式批准建县。割麻城的太平、仙居两乡20里甲(110户为里,里分10甲),黄陂的滠乡8里甲,黄冈的上中和乡12里甲为新建县所属,定名新安县,不久改为黄安县。

因之。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属江汉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湖北省政府。同年,爆发黄麻起义。

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红安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三、四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第二行政督察区改为湖北省鄂东行署,又属鄂东行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鄂东行署复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仍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复置黄安县。

1949年4月,属鄂豫边区第三行政区。

1949年5月,属孝感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 (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属黄冈管区。

1952年9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黄安为红安。

1970年,属黄冈地区。

1995年,属黄冈市至今。

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批准红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红安县下辖10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茶场、1个管理处、1个开发区 。共有行政村396个,村民小组3814个。红安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21122100000

城关镇

421122101000

七里坪镇

421122102000

华家河镇

421122103000

二程镇

421122104000

上新集镇

421122105000

高桥镇

421122106000

觅儿寺镇

421122107000

八里湾镇

421122108000

太平桥镇

421122109000

永佳河镇

421122200000

杏花乡

421122500000

火连畈茶场

421122501000

天台山管理处

421122503000

红安经济开发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区、大悟县,南连新洲区,北靠河南省新县。介于东经114°23′—114°49′,北纬30°56′—31°35′之间,总面积为1793平方千米,县城距湖北省会武汉100千米。

红安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红安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一般为200米。县东北部为山区,坡度15°—40°,最高点为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5米。县境最低处是南部的太平桥镇与新洲县交界的倒水河畔杜家湾,海拔仅30米。红安县南部多丘陵,坡度5°—20°。全县河谷平原少,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山脉均属大别山支脉,走向自北而南,分布在东、西、北三面。老君山最高,其次为天台山,海拔817米。

气候条件

红安县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7℃,极端最高气温为41.5℃,极端最低气温为-14.5℃(1969年1月31日)。无霜期平均为236.4天;日照雨量:年均总日照为1998.8小时,占可照时数45%。年平降水量为1116.2毫米,夏季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一半。年平降雪日为8.3天。年平相对湿度77%。主要风向北风,年平均风力3级。

水系水文

红安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共100条,全长817.7千米,属山丘区间歇性河流。主要河流有倒水、滠水、举水。倒水,自北而南纵贯县境中部,将红安县划分为倒水东、西两个自然区。境内流长102.8千米,流域面积1353.3平方千米。滠水在县西,境内流长27.9千米,流域面积306.7平方千米。举水在县东南部,境内流长5.9千米,流域面积136平方千米。

红安县红安县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红安县有大、中、小型水库14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4座,小(一)型23座,小 (二)型111座,总库容6.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8.77万亩。

土地资源

红安县土地总面积179752.91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97%,农用地总面积153036.81公顷,其中:耕地45867.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517%,园地18698.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02%;林地7225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197%,所占比例最大;牧草地342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907%;水域15070.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84%,建设用地总面积8406.61公顷,其中:城镇及独立工矿用地8629.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07%,交通用地1640.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13%;水利设施229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7%。未利用地14387.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04%,构成“六分半山二分半田,一分道路与家园”的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区域差异大,类型多样。

红安县地形北高南低,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光照与雨量分布不同,从北至南为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冲积平原的梯状过渡。低山在500米左右,林地、林特产品丰富,是集中的林业基地。农作物以旱地为主,少量水田。中部多丘陵岗地,海拔100—500米,主要以旱地为主,是全县油料主要产区。园地、林地也有较大面积,优质茶叶大都产于该地域,水田也占有一定比重。南部均属河谷冲积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是红安县粮、棉的主要产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变化,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较优越,土地适宜性较广,因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根据《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红安县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八个一级类,二十一个二级类,续分了十一个三级类,根据规划分类,分为三个一级类、九个二级类、三十九个三级类。

(2)土地利用程度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红安县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较优越,土地利用程度也较高。全县土地总面积179752.91公顷,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65794.85公顷,土地利用率高达91.996%,未利用土地14387.92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8.004%,利用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农业土地生产率也较高。单位面积产量偏低。土地垦殖率为25.4%,高于全国(10.1%)和全省(14.9%)水平。垦殖率较高的主要分布在县中、县西南和县南,县北较低,县东部次之,农业用地率为83.7%,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33.8%,复种指数较高的主要在县中、县南。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未利用地14387.92公顷,仅占全县总面积的8.004%,荒草地和裸土地共6363.5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46.4%,不宜垦殖荒草地和不宜垦殖裸土地1083.5公顷,占荒草地、裸土地的7.89%。

(3)土地自然生产力、土地生产力较高。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位于北纬30°—31°之间,日照时数近两千小时,太阳幅射总量较大,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国典型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测算表示,武汉地区自然生产力为1207千克/亩年。全县生产力水平最高的高桥镇是726千克/亩年,(全省农作物理论产量,早稻为1500千克/亩年,中稻为1600千克/亩年,晚稻为1200千克/亩年,小麦800千克/亩年)。最高产量也仅占理论产量一半左右,而平均产量不到三分之一,光能利用率不足。土地生产力水平较高,2002年人口密度362人/平方公里,人均占用土地4.14亩,人均产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结构,后备土地资源。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14387.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04%,供开发的农业用地共5061.2公顷,可供开发为耕地的1631公顷。田坎3309.1公顷,仅只作零星草地利用。石砾地和裸岩4266公顷,除少量可供开采大理石外,在现时技术和交通等条件限制下,大部分难以利用。滩涂508公顷,大都是砂土滩涂,能开发利用的仅200公顷,可养水面除河流外,有8000.0公顷,已养面积4405.9公顷,仍有45%未利用。再开发土地资源潜力。全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已利用的土地有165794.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1.996%。在农用地内,全县耕地中有中低产田19352.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5%。其中中产田15768.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6%,低产田3584.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9%。林地中,全县低产林面积29080.9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0.2%,全县低产田面积1240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6.6%,低产水面3544.8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23.3%,牧草地中改良草场147公顷,仅占草地总面积4.3%。

植物资源

红安县境内野生植物有木本80科、115属、267种、草本54科、150种。主要有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竹类、中草药、牧草等,优势的树种有松、杉、木乐等;中药材盛产桔梗、金银花、夏枯球、白术等。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荸荠、蒲草等。

动物资源

红安县境内野生动物有49科、99种(其中有稀少的北豹、北狐、野猪、银环蛇等);鱼类境内品种有8目、12科、48种,其中以鲤形目、鲤鱼科的31种为主。小水产常见的有龟、鳖、螃蟹、虾、黄鳝、泥鳅、背角无齿蚌、乌螺、方环螺等。

矿产资源

红安县共发现矿床和矿化点56处,其中有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地21处。主要有萤石、大理石、蛇纹石、花岗岩、硅石、重晶石、金红石、石英石等。

萤石,矿品含氟化钙量65—90%,品位居中国第一,产品获湖北省和冶金部优质奖。

大理石,储量16600万吨,其中能加工成豪华型孔雀绿板材的矿体占70%。

花岗岩,储量超过1亿吨,色灰黑。

人口

编辑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总户数21.07万户,户籍人口63.37万人。常住人口49.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9万人,城镇化率48.75%。全年出生人口4023人,出生率为8.14‰,死亡人口3983人,死亡率为8.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8‰,出生人口性别比118.17:100。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红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全市第7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0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0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01.28亿元,增长1.7%。

2023年上半年,红安县实现GDP121.37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3位,较一季度前进1位,是恒大暴雷以来首次进入前三。三次产业结构由一季度的9.17:52.03:38.80调整为10.23:47.39:42.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7.5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1.44亿元,增长6.8%,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1、0.6个百分点,分居全市第3、第4位。

2023年,红安县地区生产总值26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52亿元,增长7.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红安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4%,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9个、6.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5.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2.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6.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7.34%。分行业看,增长较高的有畜牧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娱乐业,分别增长4326.9%、3970.1%、3494.6%。

2023年,红安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5%,工业投资增长21.5%,制造业投资增长11.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3.6%。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3.26万平方米,下降8.42%;商品房销售额11.01亿元,下降7.6%。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15.45%。

财税收支

2022年,红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6.05亿元,可比增长10.1%,增速全市第2位。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2.83亿元,可比增长9.3%。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8%,全市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98亿元,增长12.8%,增速全市第4位。

2023年,红安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4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6.77亿元,增长18.3%,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4.30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市3.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5.96亿元,同比增长13.8%,贷存比为71.06%,高于全市8.9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22年,红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5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5元,同比增长9.5%,居全市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18,比上年缩小0.07。

2023年,红安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达到25875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499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73元,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12,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就业

2023年,红安县城镇新增就业9287人,完成目标任务4800的193%;失业人员再就业2432人,完成目标任务1550的15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16人,完成目标任务750的362%。

第一产业

2022年,红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17亿元,增长5.1%,其中农业总产值25.26亿元,增速3.34%,林业总产值7.15亿元,增速7.92%,牧业总产值20.29亿元,增速6.93%,渔业总产值3.48亿元,增速3.96%,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99亿元,增速12.04%。

2023年,红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4.4%,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69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18.56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增长1.2%。其中,夏粮产量0.69万吨,下降4.55%;早稻产量1.89万吨,增长2.72%;秋粮产量15.98万吨,增长0.88%。分品种看,稻谷产量14.29万吨,下降0.57%;小麦产量0.51万吨,下降4.4%;玉米产量0.23万吨,增长3.88% ;大豆产量0.21万吨,增长10.68%。油料产量10.30万吨,增长14.9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3.63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0.57万吨,增长7.5%;羊肉产量0.1万吨,增长1.1%;禽肉产量0.32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1.32万吨,增长1.5%。全年生猪出栏45.88万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30.5万头,增长0.7%。

农业

2022年,红安县粮食产播种面积46.58万亩,产量18.34万吨。

畜牧业

截至2022年末,红安县生猪存栏30.3万头,同比增长9.35%;全年生猪出栏45.41万头,同比增长12.68%。全年猪肉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69%。全年牛肉产量0.53万吨,同比增长65.62%;全年羊肉产量0.09万吨,同比增长80%;全年禽肉产量0.31万吨,同比增长34.78%。

渔业

2021年,红安县渔业总产值31665万元(现价),增长48.0%。水产品总产量16684吨,增长5.84%。

生产条件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耕地面积95.60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红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7.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2%。重点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1%、88.4%、47.4%、35.8%、23.7%。工业产销率97.6%,全市第1位。

2023年,红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96.2%,增长16.9%,“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从主要行业看,增加值占比排名前5的行业“三增二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3.1%,家具制造业增长2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5%,金属制品业下降6.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6%。

建筑业

2021年,红安县在库建筑业企业58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总产值102.2亿元,增长63.9%。全部建筑业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14.6%。在库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0.1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1.03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红安县服务业增加值9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GDP比重持续提升,达到43.7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46%,涉及到的四大行业中,三大行业为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速超5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21.08%。

2023年,红安县服务业增加值112.5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3%、13.9%、10.6%、8.3%、11.4%。

1-11月份,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5%,高于全市21.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77.1%、152.08%、84.02%。

国内贸易

2022年,红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9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从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全年累计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6.37%、26.25%、7.19%、129.46%。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7%、21.6%。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6499.5万元,增长63.9%。

2023年,红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9亿元,同比增长8.6%。从四大行业看,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1.2%、18.5%、22.2%和23.2%,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108.7%,占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的比重为11.7%,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2021年,红安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50万美元,增长98.6%。

招商引资

2021年,红安县招商引资项目41个,招商引资总额210.85亿元。

房地产业

2021年,红安县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同期增加3.2%。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76.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9.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6%,商品房屋销售额同比增长261.2%。

邮电通信

2021年,红安县邮政完成业务总量5864万元,邮政营业网点发行报刊528.34万份,发行集邮册17.83万册,快递小包裹130.94万件(出口量);电信完成业务总量3.07亿元,其中固定电话20929户,宽带接入用户156757户,移动电话用户418879户,每百人拥有电话88.9部。

旅游业

2021年,红安县接待游客1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3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9亿元,同比增长40.1%。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红安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28.37亿元,同比增长14.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33.69亿元,同比增长11.9%。存贷比为71.2%,高于全市11.48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红安县东邻黄冈麻城市,西接武汉市黄陂区、大悟县,南连新洲区,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湖北省会武汉100千米,距黄州130千米,铁路有京九、京广铁路联络线(红安站)、合武高铁(红安西站)从县南穿过;过境的高速公路有沪蓉高速、麻竹高速(在建)。县城处在106、107、312、318四条国道的中心点,紧邻沪蓉、京珠、沪西三条高速公路。

2021年,红安县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707亿元,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124.121千米(包括沪蓉和麻竹高速公路红安境内61千米)。按行政等级分,包含国道125.997千米、省道173.851千米、县道299.614千米、乡道1013.314千米、村道1450.345千米;按技术等级分,包含一级公路80.856千米、二级公路338.364千米、三级公路39.546千米、四级公路2537.337千米、等外公路67.018千米。全县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173.9千米,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100%行政村通四级以上公路。

运输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3062辆,比上年增加551辆,增长2.45%。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1年,红安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5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35%。全年专利授权58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件,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1.76件/万人。全年完成有效技术合同登记8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11亿元,转移转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2项,转化金额达417.6万元,成功申报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个,成功申报1家省级星创天地和1家市级星创天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2家,校企合作签约项目12项。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聘请科技副总8名,推荐“三区人才”11名,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3个(9名),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40名。兑现上年度科技创新奖补资金626.5万元,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项,资金100万元。红安方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湿式、弦切除尘/除雾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斯曼新材料和领尚电线电缆2家公司入选湖北省首批“新物种”——“瞪羚”企业。

2021年,红安县科研经费投入7800万元,占GDP的比重为0.4%;2021年全县科研经费投入7577.3万元,占GDP的比重为0.33%。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各类学校总数233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34所,小学105所(其中教学点43所),幼儿园9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1160人,其中:幼儿园19313人、小学34342人、初中14651人、特殊教育227人、普通高中9036人、职业高中3591人。在职教师4693人,其中:幼儿园教师97人、小学教师2216人(包括机关和二级单位125人)、初中教师1468人、高中教师675人、特殊教育教师29人、职业高中教师208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3%。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建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5341平方米,被文旅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4387平方米,馆藏图书18.6万册;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6898平方米,藏品总数14907件/套,其中:珍贵藏品一级12件/套、二级36件/套、三级70件/套;数字影院2处,农村电影放映队16支。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6%。建成文体广场561个、文化长廊403个、百姓大舞台226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2020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8%(本指标隔年反馈)。

体育事业

2021年,红安县承办2021第四届湖北省“福寿康宁”中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活动;举办全县“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大”“水总”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门球系列赛事;全年举办100人以上规模的健身活动达100次;牵头完成16家体育协会的年检及申报工作;体育彩票销售点43个,销售额突破4200万元,成功举办即开型体育彩票推广活动。2021年,红安县组队参加全市青少年田径、游泳、篮球、跆拳道、围棋比赛,连续九年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连续两年夺得U12、U14组篮球双冠军,参加湖北省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赛获第六名,创下黄冈35年来最好成绩;向省市体育训练基地输送运动员10名,向省专业队输送1人、足球项目输送1人,全县在册运动员338人;我县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和第六届市运会,1人次进入全运会单项前八;开展全县青少年体育优秀苗子选材工作,举办“新华书店杯”第六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464个,其中县级医院7个(私立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2个(城关、杏花加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里加挂苏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村卫生室384个、诊所56个。全县共有卫生人员41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42人(政工统计在册正式职工214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助理)医师1282人。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51人、注册护士3.45人。开放床位总数3466张,每千人口开放床位6.79张。

社会保障

2022年,红安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45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1.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3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7.4%。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3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9.2%。

环境保护

2021年,红安县优良天数317天,其中优110天,良207天,优良率87.6%(有效天数362天);轻度污染41天,中度污染4天,没有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林地面积118.72万亩,森林覆盖率39.31%。

安全生产

2021年,红安县交通事故发生6761起,同比增长17.0%;火灾事故发生142起,无人员死亡,火灾损失金额190万元。

平安建设

2021年,红安县刑事案件立案2041起,同比减少11.87%。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以“地方安谧,生民安妥”之意得名。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 (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改为红安县。

文物古迹

红安文物胜迹多,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其中属国家级的有七里坪革命遗址群(重点保护单位20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省级重点保护单位3处:董必武同志旧居、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双城塔;县级重点保护单位72处。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国防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省内有近百个单位在红安挂牌,设立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来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游览者50余万人。

风景名胜

编辑

截至2021年末,红安县有AAAA景区3家,AAA景区6家(新评选3A级旅游景区2家),高星级农家乐5家,省级旅游名镇2家,名街1家,名村2家,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家,新评全市十佳民宿1家,旅行社(含门市部及网点)17家,特色旅游商品20种,经营户160家,乡村旅游景区(点)10处。

人文景点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稞子山,是为了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而于1990年在原红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干部骨灰堂、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人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

七里坪革命遗址群七里坪革命遗址群

七里坪革命遗址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长胜街长380米,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黄安县苏维埃经济公社、列宁市扬殷街遗迹等一批遗迹、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双城塔双城塔

双城塔

位于七里坪南3千米的周家墩。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吴氏祠吴氏祠

氏祠

位于八里湾东北5千米的陡山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前后三幢,廊庑相连,院、廊、门、厅、栏、梁、窗、脊、或彩绘神话,或陶塑禽兽,或木刻山川景物,其中的“武汉三镇”和“金鼠戏葡萄”等尤为珍贵。

红安影视城红安影视城

红安影视城

位于红安传统景点“似马重峦”的似马山北侧,占地4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影视城依照明清时期鄂东地区的建筑风格,由城楼、县衙、文昌阁、文庙、教堂等14座建筑群、两个广场、一条主干街道、四组市井商铺和监狱组成,于2012年7月奠基建设,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自2013年5月影视城投入使用以来,已有十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自然景点

天台山天台山

天台山

位于县城北40千米的鄂豫两省交界处,年均气温12.4℃—14.0℃,且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5—0.6℃,是避暑良地。主峰高817米,山形似台,环周皆石,峭立如壁。拾级而上,有了心关、坐忘台、留月岩等十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夜宿天台》,赞美了天台山的绮丽风光。诗曰:“缥缈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霄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

九焰山九焰山

九焰山(又名黄杨寨)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立4门,寨墙已毁,西门尚存。从西门沿人行道至东门的大岭,以山脊分水为与河南省新县的交界线。明耿定向《天台胜纪》称“黄杨寨,以岩多黄杨,故名。周回峭壁,亦如台。上平旷,可田,可池”。《湖北通志》记载:“宋端平、嘉熙间,淮西兵扰,土人结寨,常活十万人。元末兵乱,有黄杨者聚众据此,曰黄杨寨”。

似马重峦似马重峦

似马重峦

离县城南沿公路行4千米许,一峰独秀,怪石嵯峨,屹立路左,叫似马山,因其山形似马而得名。由山下攀登约百米,有一东北向的大石壁,其下横裂一缝,如斧劈然,可侧身蹑足而入,约七八米始出。缝中正午方见日光,明李贽名之曰“一线天”。巨石上刻有“天马行空”4字,为水竹山人周思久题。以山形似马,俗传有仙人于台上乘马飞去。山麓原有洞龙书院,明李贽所著《焚书》、《藏书》、《续藏书》半脱稿于此,其址已毁。

老君山老君山

老君山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是县内第一高山,海拔840.5米。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东北与天台山对峙,南有小老君山、大兴寨等。四周群山环绕,森木茂密,道路崎岖,峡谷纵横,地势险要,有水帘洞等游览胜迹。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规划范围包括所有水域和周边滩涂,以及湖岸的生态公益林和近自然林,规划总面积1903.3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90.69公顷。该湿地属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湿地,建立湿地公园有利于恢复保护湿地,同时也为合理利用湿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迳。

著名人物

编辑

文化人物

程颢、程颐

程颢、程颐,北宋时期人,出生于今红安县二程镇(北宋行政隶属木兰县,二程父时为木兰县令)。程颢、程颐是亲兄弟,世称二程,是北宋开创新儒学的“五子”之一,其共同创立的“洛学”使理学具有完整的形态,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创立者。

耿定向

字在伦,别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明嘉靖黄安县(今红安县杏花乡坟山洼村)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历行人、御史、学政、大理寺右丞、右副都御史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与其弟耿定理、耿定力被称为“耿氏三兄弟”。

叶君健

民国三年(1914年)生人,红安八里湾镇下叶家河人,作家、翻译家。其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被誉为是“跨世纪的贡献”,获得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颁发的“国旗勋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叶君健一生有近千万字的著作刊行于世,代表作有《岁幕》、《山村》、《寂静的群山》、《土地》等。

张培刚

民国二年(1913年)出生于红安八里湾镇陈家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主要著作有《农业与工业化》、《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新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被称为“世界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

冯天瑜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生,红安县城关镇冯家畈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生物系。1986年任教授,同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籍。

军事人物

上将:王建安、陈锡联、周纯全、郭天民、韩先楚、谢富治等6人。

中将:王近山、刘飞、刘昌毅、李天焕、张天云、张仁初、胡奇才、秦基伟、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等11人。

少将:马忠全、王诚汉、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江腾蛟、李世焱、李定灼、吴振挺、何德庆、邹国厚、闵学胜、况玉纯、汪运祖、张天恕、张志勇、张竭诚、陈炎清、陈美藻、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周世忠、郑国仲、胡正平、赵鹤亭、贺 健、秦光远、耿锡祥、袁克服、徐绍华、殷国洪、涂锡道、韩卫民、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谢正荣、詹少联、熊应堂、黎锡福、戴克林、戴克明等44人。

建国后红安籍授衔将军,上将8名,中将12名,少将52名。

荣誉称号

编辑

红安县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

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双拥模范县。

全国文明县城。

全省文明县城。

全省旅游强县。

2019年3月6日,红安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12月,红安县入选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县。

2020年5月29日,红安县入选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2020年6月,红安县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6月30日,红安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9月29日,红安县入选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0月,红安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1年10月27日,红安县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1年11月3日,红安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红安县(红安绣活、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2年12月23日,红安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

2024年2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下一篇 河流

上一篇 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