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东京 编辑
辽东京辽阳府遗址在辽宁省辽阳市,它与辽阳的东京城遗址是两回事。东京城是清初努尔哈赤所建,而辽东京辽阳府是辽代的五京之一。辽设五京,就象四个直辖市一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文名:辽东京
意义:辽朝五京之一
地点:辽宁辽阳
出处:《地理志二·东京道条》
辽东京辽阳府,辽朝五京之一,在今辽宁辽阳。辽太祖灭渤海国后,在辽阳设东平郡。天显三年(928年),辽太宗升东平为南京,府名辽阳。会同元年(938年),改名东京。其城形制模仿汉制。城高三丈,幅员三十里。共设八门:东为迎阳门,东南为韶阳门,南为龙原门,西南为显德门,西为大顺门,西北为大辽门,北为怀远门,东北为安远门。宫城在东北,高三丈,设有敌楼,四隅有角楼。
五京分别是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辽东京辽阳府不象辽上京、辽中京那样地处郊外,遗迹能得以幸存,辽阳城市的建设早就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在口口相传下来的地名上还是能看到一丝古城的模样。走过西关营业厅、护城河、武圣街、古城书画院,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辽史》卷三八《地理志二·东京道条》略云: 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八门:东曰迎阳,东南曰韶阳,南曰龙原,西南曰显德,西曰大顺,西北曰大辽,北曰怀远,东北曰安远。宫城在东北隅,高三丈,具敌楼,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大内建二殿,不置宫嫔,唯以内首使副、判官守之。《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在宫门之南。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铁幡竿在焉;赵头陀寺;留守衙;户部司;军巡院,归化营军千余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东至北乌鲁虎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东、西、南三而抱海。
古城已没有了踪影,只能从历史的记载中看到了。我们从资料中发现:白塔在城西北,观音寺在城东,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大概画出一个城墙的轮廓。古城是找不到了,但东丹王耶律倍的王宫遗址犹存。
辽天显元年(926),耶律倍随其父耶律阿保机攻克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改渤海为东丹(即东契丹),以耶律倍为东丹王。赐耶律倍天子冠服,建元“甘露”。耶律德光继承辽国帝位后,对耶律倍这个哥哥十分猜忌,他把东平(今辽阳)设为南京,令耶律倍离开东丹国,迁到东平居住,耶律倍为了表明自己没有争夺帝位的心志,在自己居住的西宫建起了一座藏书楼,整日读书做画,以闲散姿态度日。王宫就是在那时辽天显三年(928)修建的,现只留下一个30米高,突兀而起的土台,被传为“三山不显”。后为明代御库,俗称金银库。清康熙33年(1694年)其上始建观音寺。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户四万六百四。 在辽代统治的近200年间,辽阳作为“五京之一”,地位显赫,经济方面如农业、商业、采矿冶炼业、制陶及其它手工业十分发达,人口又恢复到近30万。
原广佑寺宝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