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煤炭博物馆 编辑
中国煤炭博物馆(The coal museum of china),简称中煤博,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2号,是国务院批准建设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全国煤炭开发史、煤炭技术史、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史、矿山环境保护史、煤炭文化和煤炭精神研究传播机构。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根据1982年11月10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提案,国务院批准,1983年4月12日立项建设,1989年9月30日正式开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展厅面积14500平方米,藏品总数32219件(套),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
2008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中文名:中国煤炭博物馆
外文名:The coal museum of china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2号
占地面积:110000 m²(11公顷)
类别:专业博物馆
景点级别:AAAA级
投用时间:1989年9月30日
开放时间:09:00-17:30(停止售票16:30,最晚入园17:00)
门票价格:60元
馆藏精品:模拟矿井
博物馆级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面积:90000 m²
成立时间:1983年4月12日
直属部门:山西省能源局
现任馆长:张继宏
藏品总数:32219件(套)
别称:中煤博
筹备
1982年3月7日,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的高扬文同志对教育司一封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建设国家煤炭博物馆信件批示,建设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动议始于此。
1982年,山西矿业学院就筹建中国煤炭博物馆事宜向国家煤炭工业部请示。煤炭部长高扬文同志原则同意,并组织煤炭部科技委员会和教育司等16个司局单位初步论证。
1982年10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建议建设国家煤炭博物馆。
1983年3月14日,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和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中国煤炭博物馆的筹建问题。
1983年4月,煤炭部批准煤博馆计划任务书,煤炭部直接投资1670万元。
1980年11月20日,国家煤炭工业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煤炭博物馆设计方案审查会议。
1983年12月13日,中国煤炭博物馆筹建处正式成立。
1984年6月,以山西矿业学院副院长董达生为团长的中国煤炭博物馆考察团到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习考察博物馆建设经验。
1984年8月,煤炭工业部以(1984)煤教字第1031号文向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煤炭文物、文献、化石、标本等展品,以推动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建设步伐。
建设
1985年5月,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太原破土动工。
1988年4月14日,煤炭部以(1988)煤办字第338号文件,改变煤博馆隶属关系,改由山西煤管局领导并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山西煤管局继续投入建设资金2135万元。
1989年9月30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建成开馆。晋煤40年成就展、山西省社会主义建设40年成就展、迎国庆金秋灯盏三个展览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同时展出。
征集
1990年3月,中国煤炭博物馆的配套工程中国煤炭科教文中心正式立项,并于同年开工建设。
1990年4月,在中国煤炭博物馆成立了山西统配煤矿综合经营总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制。
1991年10月9日,中国煤炭博物馆董事会暨全国煤炭文物征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太原召开第一次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纲等事项。
1993年6月,中国煤炭博物馆煤炭艺术馆、煤的生成馆大型景观和3200平方米的地下模拟矿井布置完毕。
1993年10月25日,中国博物馆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召开,全国40个地质博物馆、4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94年11月,由煤炭工业部组织的全国煤炭战线七名英模铜像落户中国煤炭博物馆。
1997年,由山西省政府划拨的800万元征集陈列费用正式到位。
全国煤炭文物征集委员会成立大会
陈列
2000年9月6日,山西省副省长杨志明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现场办公,并决定从省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对征集陈列工作予以支持。
2000年9月16日,中国煤炭博物馆首期基本陈列展对外开放。
2001年1月4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基本陈列二期工程的筹备事宜,并着手进行内容设计。
2001年6月8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太原召开二期陈列内容设计评审会。
2001年8月23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二期陈列形式设计资质评审会在太原召开。
2001年11月,山西省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中国煤炭科教文中心建设资金问题进行研究,决定拨付5797.5万元,加快中心的建设步伐。
2002年5月27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二期陈列布展工程正式开始。
2003年3月13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召开文化产业开发专题会议,决定由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山西省文物局筹备“华夏文明看山西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项目。
2003年3月28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二期陈列及模拟矿井改造工程全部竣工,8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2004年10月,山西古代壁画馆在中国煤炭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展出。
中煤博基本陈列展开放
2005年5月,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5月26日,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在太原召开会议,并举办“中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中国煤炭博物馆馆长康明章等人参会。与会代表100余人到该馆参观。
建筑设计
中国煤炭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 主楼前留有60米进深的广场,作为人流聚集、疏散、停车之用。主体建筑由陈列厅、电影厅、学术报告厅、展品仓库及办公研究楼组成,各部分用庭院分隔,有利建筑采光和通风。陈列厅三层退后,寓意矿山山体,配以高大的模拟井架,有一定气势。
展厅分布图
中国煤炭博物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现对外开放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其中模拟矿井已在1993年6月建成,以预约形式接待观众,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和煤矿安全教育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会展中心成立于1992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有50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3000平方米的厅外广场,有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和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放映厅,能设置国际标准层位300个
基础陈列把地球科学、煤炭科学、历史知识融为一体,沿着两条主线进行展示。一条是煤炭本身,以地球环境亿万年的变化为背景介绍煤是如何形成的;另一条是人类与煤炭,以人类发现、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为背景,介绍人类社会发展与煤炭的密切关系。
| 煤炭之林-精品馆 通过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状况突出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陈列通过展品图文和影视片等直观的展示手段详细介绍了全国煤炭储量的概况和分布情况,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煤炭的储量、供求的现状和趋势。将各个煤炭大省产出的多种煤炭实物进行展示,分析煤质特点和适用方向。精品馆还陈列了目前发现的全部煤炭品种、煤炭史料和与煤炭相关的文物,观众可以了解到煤炭除了是常规能源资源外,还有多种用途。 |
| 煤的生成馆 主要传播煤炭是由植物变成这一科学知识。展厅通过植物化石、标本的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和地质史料得出植物形成煤炭的结论。观众观看四维动感电影“煤的形成”感受上千万年的地质成煤变迁。 |
| 煤炭与人类馆 包括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煤炭与近代工业革命、煤炭与现代生活、煤炭开发技术进步和煤炭与未来世界五个专题。煤炭的形成需要千百万年,人类对其发现、使用、认识价值只有几千年。 |
| 煤炭文献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文献馆设在陈列大厅东北侧。图书文献中不仅有全国几十个煤炭矿务局、几百个煤矿的历史书刊和资料,更有大量的煤炭开采技术出版物,为开展煤炭历史研究和煤炭文物考古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
主题展览
煤海探秘
大型煤炭科普陈列——“煤海探秘”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煤炭科学技术永久性科普展览。 煤海探秘游在6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以现代化科技的表现手法,浓缩了中国悠久的煤炭历史。模拟矿井和四维动感影厅堪称其中的两个亮点。
四维动感影厅利用立体画面和特殊动感效果将观众带入亿万年前的神秘远古森林,霹雳雷电,霜雾雨雪,让人们在震撼的新奇刺激中感受煤炭的形成。
煤海探秘
规模宏大的模拟矿井则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煤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观众可以头戴矿工帽像真正的矿工一样进入地下巷道,乘坐矿车,走过层层铁轨,穿越支架,亲自操作电钻,亲眼目睹煤炭的开采过程。
古代壁画馆
“山西古代壁画馆”是中国煤炭博物馆的二级馆,设在主展厅的负一层,占地900平方米。在山西省寺观和墓葬25000平方米壁画中,壁画馆选出了450平方米壁画精品,进行珂罗版原大、原色、原貌和原韵复制并集中展示,基本再现了山西壁画精品的恢宏气势和精彩神韵。
古代壁画馆
2004年10月,山西古代壁画馆在中国煤炭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展出,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古朴汉风、北朝风采、大唐神韵、千年画卷、彩壁恢宏、辑萃撷英、土木华章。按时代顺序分别陈列了汉代石刻、北朝娄睿墓、徐显秀墓、唐代佛光寺《说佛图》、宋代壁画《经变故事》,严山寺的《释迦牟尼本行图》、青龙寺的《水陆画神祗》、明代的《朝圣图》《捕蝗图》,大多数壁画都高于3米,有的长度达13米。全面展示出永乐宫壁画等散落在山西境内的古代壁画精品,这其中很多都是历经沧桑之后保留下的国内仅存的古代壁画珍品,最早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 下棋图(元代) 山西洪洞水神庙壁画,是中国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传统艺术特征,在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
| 捕蝗图(明代) 新绛县稷益庙壁画《捕蝗图》,制作于明正德二年(1507 年)。稷益庙壁画继承元代壁画遗风,以墨线勾勒人物服饰,多使用朱砂着色,间配石绿、石青、白色、黄色,注重人物冷暖色彩搭配、对比和映衬,寻求变化,鲜艳而不失协调,随类敷彩,体现了强烈的质感。此庙壁画山林素雅,人物秀美,服饰艳丽,线描精细,青绿中略施富丽的黄色,体现出明代寺观壁画的秀雅风韵。 | |||||||||||||||||||||||||||||||||||||||||||||||||||||||||||||||||||||||||||||||||
| 太乙头像 2019年1月,中国煤炭博物馆的“模拟矿井”首次被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省博物馆协会评为山西十大镇馆之宝。煤精艺术煤精又称煤玉,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黑色、致密、韧性大,煤精可用于制作工艺美术品、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品,故有的人称它为雕刻漆煤。
煤种标本
矿山文物
煤炭七子
1994年,中国煤炭博物馆迎来了 一批新的“客人”——7座全国煤炭工业著名英雄模范人物铜像,他们分别是大同矿务局马六孩、开滦矿务局侯占友、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煤矿郝晓明、焦作矿务局丁百元、阜新矿务局李瑞、地质学家王竹泉、抗日英雄开滦赵各庄煤矿节振国。这七座铜像至今仍然矗立在中国煤炭博物馆,他们是老一辈煤炭人的象征,更是中国煤炭人竿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典范。 文化交流中国煤炭博物馆先后与英国国家煤矿博物馆、台湾煤矿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四川嘉阳分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此外,还先后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全国煤炭博物馆展览馆 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山西煤炭工业协会等社会团体。
社会教育中国煤炭博物馆围绕展览和收藏体系,结合合适的活动方式如研学教育、科普进校园、小小志愿员、红色教育等,打造博物馆品牌活动,并利用抖音、快手、视频直播等新媒体,采取跨界合作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增强了社会层面的知名度和一定影响力。 多维度打造研学实践活动,现已开发出多个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课程。将煤炭生动化,多角度切入拓展,与多学科链接,提高了研学体验,让煤炭更贴近生活,改变煤炭在学生心目中遥不可及的传统印象。 课程《煤炭的衍生产品》,学生通过现场实验,可以看到煤炭中能够提炼出煤气、煤焦油等,通过这种深加工可以扩大煤炭的使用范围、提高其附加价值。通过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煤炭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既是对学生校内课程的拓展和应用,又使学生对煤炭的多种利用有了深入了解。 课程《探索煤炭和恐龙的秘密》,了解地球46亿年的生命历程,生物的进化,地球经历的地貌变迁,探究支配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的霸主——恐龙,与化石能源——煤炭的秘密,互动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用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地质、地理、生物等知识的深入挖掘和探究。 课程《叶子的奥妙—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微观世界,了解叶子的细胞构成以及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如何在太阳、植物、煤炭三者之间体现。
文创产品中国煤炭博物馆规模化煤炭类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集煤精雕刻工艺精品、煤炭文化类旅游纪念品于一体,不单是为了销售,更多的是体现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填补了山西省该类旅游购物之空白。主要包括:煤矸石工艺品、煤精雕工艺品、中国煤炭博物馆纪念炭块、无烟煤原料石,及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游”纪念U盘、充电宝、T 恤 2022年11月,被中国科协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理位置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2号。 中国煤炭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售票,全年开放) 票务信息1、收费标准 门票:60元/人。 中国煤炭博物馆为每批观众配备一名安全引导讲解员(中文或英文),并提供讲解设备(发射器和接收器),以提高讲解质量与效果。 收费标准: 安全引导讲解服务(时间不少于60分钟)。 中文讲解:5人以内(含5人)50元,超过5人,每增加1人加收10元,每人提供一台接收器,每团不超过15人。 中文点讲(由观众指定讲解员):5人以内(含5人)100元,超过5人,每增加1人加收20元,每人提供一台接收器,每团不超过15人。 英文讲解:300元,每人提供一台接收器,最多提供15台接收器,每团不超过15人。 观众请妥善使用和保管接收器,并在参观结束后归还,如有遗失和损坏,须照价赔偿(接收器每台成本380元)。 说明: (1)中国煤炭博物馆属行业博物馆,由于陈列的特殊性,游客无法自行参观,为了保证每位游客的参观质量和安全,中国煤炭博物馆向观众提供安全引导讲解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2)如需开具发票,请联系售票处工作人员。 2、优待政策 儿童: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免费;6周岁(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半价。 老人: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60周岁(含)∽70周岁(不含)以上老年人等凭合法有效证件,半价。 学生: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半价。 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 军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 。 3、凭购票信息到售票口换票入园。 交通路线自驾:太长、大运、石太高速公路迎西出口下,从迎泽西大街往东。 公交:乘1、38、611、809、813、822、855、859公交车,迎泽桥西下 从中国煤炭博物馆北门进入。乘308、848、868、618、863公交车,迎泽桥西下,从中国煤炭博物馆东门进入。 机场抵达:机场——龙城大道——滨河东路——迎泽大桥——中国煤炭博物馆。 火车站抵达:从火车站乘1路、859路、611路、618路、618支、308路公交汽车,迎泽桥西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下一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 上一篇 晋商博物馆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