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团体 编辑

团体心理咨询理念

本会团体本会团体

本会团体概念:本会团体又称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是著名心理学者韦志中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团体心理咨询理念。是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在团体中重新获得本来就拥有的能力的过程。立足本土,实现团体心理咨询的新发展,是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的核心理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本会团体

别名: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

人物:著名心理学者韦志

主要指导:以人本主义思想

本会团体概念

编辑

本会团体模式是一种以人本主义思想为主要指导,以当下社会需要为主要导向,以本土文化为主要背景,以现代心理技术为核心手段,以团体动力为主要推动力的本土会心团体。

三个核心内涵

1.一个人原本具有的心理条件,以及原本获得心理能力,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丢失

了,在团体中再次获得和找回的过程。

2.从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线路看人的心理问题,着重考量文化因素的一种团体过程,

可以理解为本土会心团体。

3.紧紧围绕禅宗思想,深入心灵世界,探索原本真实,在某个当下实现觉悟的过

程。

核心理念

1.三种模式:(1)教育模式(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2)成长模式(表达性艺术心理成长团体模式);(3)治疗模式(文化心理动力治疗团体模式)。

2.三种主导: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互动的心理教育形式。它是一门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它是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技术,在人际互动中场动力和团体效应的作用之下,促使一群有共同目标或性质的个体在体验式团体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以达到能够以现实体验到当下情境,情境可以回归到体验现实,在体验式的互动中达到心理教育和心理预防的目的。

服务领域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咨询理论和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运用于教育、医疗、社会、司法、福利、企业、政府、军事等各个领域,既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同时也用于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适应,更被广泛的运用于健康的正常人,以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

核心内容:

序号

主题

课程内容

目标

学时

1

本会团体理论学习

三个方向、三个模式、三个动力

掌握基本理论知知识

1

2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概述

技术、动力、教育等

了解体验式工作原理

1

3

团体心理技术原理

团体技术概述、定义

掌握团体心理技术理论知识

1

4

团体动力

心理世界、心理空间、动力曲线图、场制造、动力带领等

团体动力在团体中的运用

1

5

本会团体经典团体技术体验与学习

亲身体验不同的团体技术,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感受团体技术力量

2

6

团体技术制作与转换实际操作与演示

学习研发新的团体技术,对不同的团体技术进行转换

团体技术自我研发和创新

1

7

团体方案设计与督导

企业团体方案、教育领域方案、司法领域方案等

不同领域团体方案设计、优化

2

8

百宝箱

教育团体涉及到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箱

工具箱应用

3

9

企业心理团体

方案设计与操作

掌握设计方法、操作流程

2

10

爱情心理团体

方案设计、督导与操作

掌握设计方法、操作流程

2

11

亲子心理团体

方案设计、督导与操作

掌握设计方法、操作流程

2

12

人际关系心理团体

方案设计、督导与操作

掌握设计方法、操作流程

2

13

教师心理资本

方案设计、督导与操作

掌握设计方法、操作流程

2

14

教育性团体设置

伦理、安全、设置

保障团体进行

2

(二)本会团体第二模式: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是围绕一个人的心理空间,透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两个过程,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整个过程围绕投射、象征、艺术、文化、表达等形式进行,是东方文化和艺术相互结合而衍生的一种,符合东方人的表达性治疗技术。

本课程主要围绕自我探索、关系澄清、情绪管理三个方面,完成评估、表达、呈现、成长、整合康复六个阶段。在艺术的氛围中发现自我,在深刻体验的过程中与成员一起成长,在自我探索中,学习原理与技术。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用在个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领域,是一项不容错过的心灵之旅。全程采取本会团体模式核心理论:“两种动力模型”作为动力发展过程;“石头的故事”作为艺术治疗技术灵魂。

服务领域:应用教育、医疗、社会、司法、福利、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解决在生活、学习、交友、感情、择业各方面的困扰。

序号

主题

内容

目标

学时

1

表达性艺术心理成长团体概述

概念、应用、特点

掌握基本原理概述

1

2

本会团体心理成长六阶段

评估、表达、呈现、成长、整合、康复六个阶段

各阶段不同工作原理和流程

1

3

本会团体的三种动力模型

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点面结全

理解掌握三种动力模式

1

4

绘画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绘画艺术技术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1

5

诗歌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诗歌艺术技术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2

6

舞蹈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舞蹈艺术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1

7

石头的故事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2

8

故事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3

9

音乐艺术治疗团体技术

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2

10

心理刮痧技术

体验与演示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2

11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模式内容和流程

1.心理专修 学;2.研究生班;3.以点带面艺术剧场;4.以面带点呈现、表达

熟悉掌握团体技术

2

12

伦理及设置

团体工作伦理及设置

掌握团体工作中的各项设置和工作

2

13

团体导师督导体系

1.个人成长;2.技术成长

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心理健康素养

4

(三)本会团体第三模式: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理论与实践

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社会群体中的人,其自身个性,以及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都有着独特文化因素。为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我们所采取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既有心理学常规部分,又增加了独特于其他文化的特殊部分。本会团体的文化心理动力治疗团体模式,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体系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合于本土团体心理咨询操作的一种团体模式。

治疗性团体一般以动力为主导的,而东方人更愿意被引领的文化心理特征告诉我们,文化动力团体应根据东方的文化特点,设计以导师为主导的治疗性团体。东方人文化特性倾向被人分析和分析别人,更喜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部分,所以,技术主导必须纳入到我们文化背景下的治疗团体。

在文化动力这面“镜子”面前看到自己作为团体成员和导师的盲区。让团体、导师帮助成员扫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别无选择,,你必须做走过这一段,不能逃避。

序号

主题

内容

目标

学时

1

文化心理动力治疗团体概述

文化心理动力团体基本知识和原理

掌握理论和基本原理

1

2

本会团体三种主导理论

技术、导师、动力主持理论知识

掌握理论和基本原理

1

3

技术主导团体

技术主导团体操作演示

技术体验

1

4

导师主导团体

导师主导团体操作演示

学习操作流程与技术

1

5

动力主导团体

动主导团体操作演示

学习操作流程与技术

2

6

成员实习、导师带领团体督导

见习课程

学习操作流程与技术

1

7

团体“场”的学习

“场”理论及体验

体验式学习

2

8

团体设置

团体心理工作设置

掌握设置要点

3

9

团体导师

个人成长和督导

提升更高层次

2

10

本土文化下的人格心理

本土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学

2

11

“仁”的思想与心理学

儒家“仁”的思想和心理学的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关联

儒家思想与心理学

2

12

道家思想与团体

道家“无为”、“宇宙观”等概念与本土动力团体的影响

道家思想与心理学

1

13

禅宗思想与团体

禅宗“见性成佛”等思想对本土团体的帮助

禅宗思想与心理学

2

14

东方文化影响

东方文化隐喻和象征思想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影响

东方文化与心理学

2

15

住院团体策略

住院病人生物、社会、心理三位一体团体带领策略

掌握住院团体操作

1

16

团体操作与技术

心理障碍团体操作策略与技术

学习各类治疗策略和技术

2

伦理设置

编辑

由于本课程采取团体模式进行教学,同时涉及个人心理成长。课程不允许迟到早退,需全程参与。不允许录音、录像,要签署相关伦理设置协议。不接受人员包括:

1、精神病患者、重症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患者;

2、正在接受精神医学治疗的人(在精神科治疗期间,正在服用精神药物等);3、重症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

4、未成年及70以上;

5、严重酗酒者;

6、性成瘾者;

7、其他无行为能力人。

历程

编辑

2004年——2006年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心声热线”辅导员学习和成长小组。

2006年5月25日-28日 广州《华南地区第一届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技术培训班》(广东地区连续开展九届,第六届时候形成三种模式十二天的本会团体)。

2006年8月26日-27日 东莞《团体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06年6月——至今 “星期三心理学成长小组”(前三年每周一次,后面采取不定期制,开展近200期)。

2007年7月14日-16日 深圳《团体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07年10月3日—7日 昆明《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修班》。

2007年12月13日-24日 天津《团体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五天三晚)。

2008年10月13日-16日 成都本会团体模式:《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这一期开始,连续在成都开展了三年,每年三种模式一遍的培训)。

2008年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一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9年4月14日-17日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本会团体第一模式: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这是在华中地区开的第一次,后连续好多期不同模式团体培训班)。

2009年5月20日—24日 济南《本会团体模式: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同时在济南、济宁、淄博、青岛等地开展)。

2009年7月16日-19日 太原《本会团体模式: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

2009年11月3日—5日 济南“中国第十二届心理学学术大会”本会团体核心技术:《石头的故事》被列为本届大会工作坊。

2010年4月16日-18日 太原“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成立大会”(这是本会团体创始人韦志中先生一手主导创立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团体心理治疗学术组织,这个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团体心理咨询事业进入到新的阶段)。

2010年 发表论文《团体心理咨询的三种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温金梅、韦志中)。

2010年发表论文 《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方向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温金梅、张影侠、韦志中)。

2010年发表论文 《团体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新途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的本土化意义》(老区建设·王凤兰、韦志中)。

2010年 课题《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山东省)。

2010年 发表论文,简评《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杨鑫辉)。

2010年6月4日—7日 太原“山西省监狱管理局”《本会团体模式: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全省120名心理科、矫治科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2010年7月8日—11日 《本会团体模式: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月21日—28日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本会团体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培训班》。

2011年 发表论文《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中国成人教育·张影侠、韦志中、温金梅)。

2012年3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办学《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隆重开学。

2012年3月1日 “首届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开学典礼”(来自全国14省30位心理学工作者,展开为期两年的心理学项目、本会团体理论与技术、心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12年6月 人保部批准“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

2012年11月 第15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特邀会前工作坊《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工作坊》本会体系论文。

经过几年透过社会实践的不断积累,本会团体逐渐成为立足于本土服务的团体心理咨询力量,目前在学校、企业、监狱、司法等社会不同领域和群体都有相关项目在研究和操作。

六、本会团体学院(筹)

职业资格认证

编辑

本会团体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包括三个平行级别:

1.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A级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2.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B级

《表达性艺术团体心理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

3.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C级

《文化动力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理论与实践》

发证机关:

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培训主办单位: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

邹城市志中心理职业培训学校

培训教材: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系列教材

认证对象及选拔:

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政府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司法系统工作者、福利机构、军事部门……

考试程序及形式:

填写报名表格和个人简历确认符合报考条件(电话咨询确认)→准备报考材料(报名表下载、一式两份打印、填写及盖章,身份证复印件一份,4张小二寸照片)→提交报考材料(本人亲自提交、邮寄均可)→材料审核→面试审核→资费入学→参加培训→参加考试→实践、答辩(合格)取得国家《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师》证书

考试内容及形式:

1 理论考试: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试卷考试

2 论文答辩: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论文

3 团体实践:完成团体方案设计,并亲自带领.

认证目标:

打造优秀心理技术应用人才,搭建广阔心理学服务平台。

价值和意义:

社会:通过认证,培训一大批优秀团体心理导师,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人群,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促进社会幸福和谐建设。

个人:通过系统培训认证,使心理学工作者掌握丰富理论与心理技术,提升心理资本,实现心理学和助人工作。

下一篇 会员证书

上一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