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青年 编辑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英文是educated youth,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中文名:知识青年
外文名:educated youthRusticated Youth of China
简称:知青
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
狭义: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青
朱宣咸版画《知识青年出工去》.1958年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当时,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地记录了北大荒农垦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画面。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那个年代的宣传画
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知识青年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中国知青主题馆2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央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中国知青主题馆1
自1955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60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称之为“早期知青”,或者称“返乡知识青年”,“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知青上山下乡光荣证
知识青年
“老三届”(1966-1968年),“新五届”(1969-1973年),以及“后五届”(1974-1978年)知青。
知识青年中国知青主题馆3高清组图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麻黄素、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压,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但是仍有大量知青滞留在下乡地或者故乡城市以外的第三地。而知识青年的子女最多只可以有一个人迁回父母所在的故乡城市,而且有年龄及婚否的限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