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 编辑

珊瑚纲海葵目动物

海葵海葵

海葵,是海葵目的海洋刺胞动物。海葵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没有,并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海葵外表很像植物,身体呈圆柱状,一端是基盘,附着在海底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是口盘,周围有几圈触手。海葵因外形似葵花得名。海葵分布在各大海域中,世界上的海葵超过1000种。海葵喜欢栖息在浅海和沿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巨型的海葵则大多出现在热带海域。海葵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海葵可食东西很多,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鱼类等;天敌为大型鱼类等。海葵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可以自行分裂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最长寿命为1500-2100年。海葵可入药,味咸、性平、有毒,归肝、脾、大肠经,具有滋阴壮阳、收敛止泻、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痔疮、脱肛、白带过多、蛲虫病等。海葵也可食用,美味又滋补,食用时只需要将黏液去掉,便可烹制出受人们欢迎的海葵菜肴;并不是所有的海葵都可以食用,有的海葵毒性很强。海葵颜色绚丽并向四周伸展摇摆,犹如美丽的花朵,又被称为“海中花”。小丑鱼和海葵共生,小丑鱼能为海葵招引食物。海葵也能利用自己有毒的触手为小丑鱼提供庇护,二者互惠互利。

动物学史

编辑
海葵因外形似葵花得名。

形态特征

编辑

外形

海葵外表海葵外表

海葵,是海葵目的海洋棘皮动物。 海葵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没有,并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动。海葵外表很像植物,暖海海域中的个体较大,身体呈圆柱状,一端是基盘,附着在海底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是口盘,周围有几圈触手。在中国东海,太平洋侧花海葵数量之多可达到每平方米数百至近万个。在几平方厘米的贝壳、石块上,也会有紫褐色带桔黄色纵带的纵条肌海葵,当其收缩时酷似西瓜故又名西瓜海葵。此外,还有触手众多的细指海葵等。

海葵的单体呈圆柱状,柱体开口端为口盘、封闭端为基盘。口盘中央为口,口部周围有充分伸展的软而美丽的花瓣状触手,犹如生机勃勃向日葵,因而得名。

触手的数目因种而异,但内环者大于外环,数目均为6的倍数,具有摄食、保卫和运动的功能。附着端的基盘,可分泌腺体吸附石块、贝壳、海藻或木桩等硬物上。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在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盘直径可以有1.5米。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一是来自于本身组织中的色素,二是来自与它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葵提供了营养。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几种海葵,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晚上再伸出触手以捕食。

解剖结构

海葵为单体的两胚层动物,无外骨骼,形态、颜色和体形各异,通常身长2.5-10cm ,但有一些甚至可长到1.8m。辐射对称,桶型躯干,上端有一个开口,开口旁边有触手,触手起保护作用,上面布有微小的倒刺,还可以抓紧食物。

感觉器官

海葵触手间游动的鱼儿 海葵触手间游动的鱼儿

海葵没有骨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代表了从简单有机体向复杂有机体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原始而又简单的动物,只能对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生反应。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能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海葵的神经系统无法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际的接触,受到刺激才会发生反应。当海葵被触动时,许多触手都会发生一阵反射性痉挛,这说明有一些基本信号传递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参与和食物接触的触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应。这些信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每次接触所产生的反应都相同。只有当食物最终进入和消化系统接触的状态时,其它触手才会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折皱起来,这种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摄取食物,将食物包围起来,送到嘴上进食。

海葵原始的感觉器官是否具有进一步的辨别能力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当触手接触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虾时,海葵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后把它放了。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葵的神经细胞已精细到能告诉它塑料是不能吃的。这样就节省了把塑料虾送到消化系统,在那里加以辨别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时也说明信息并没有传遍海葵的全身,因为塑料虾每次接触不同的触手,捕捉的过程都会周而复始地进行。海葵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都能够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但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

栖息环境

编辑
海葵喜欢栖息在浅海和沿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巨型的海葵则大多出现在热带海域,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米。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动物的巨型个体一般见于热带海区,如口盘直径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

生活习性

编辑

行为

珊瑚礁珊瑚礁

海葵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动。有些属

简单动物一般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向中央消化系统输送食物,以充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海葵简单的神经系统能力极为有限,但却有很强的伸缩能力,口盘基部有发达的括约肌,体壁也有发达的缩肌和伸肌供柱体缩小或伸展。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收缩,排空触手内的水,把口盘和触手全部缩入体内。海葵在完成收缩的全部过程之前,触手是不能向外伸展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两个半小时,并难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恢复原状。进攻者常常在海葵的触手重新露出之前便丧失了耐心,放弃了侵扰。

共生

小丑鱼和海葵共生,小丑鱼能为海葵招引食物。海葵也能利用自己有毒的触手为小丑鱼提供庇护,二者互惠互利。

海葵那美丽而饱含杀机的触手虽然厉害,但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小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这种鱼就叫双锯鱼,也称小丑鱼。其实双锯鱼并不丑,橙黄色的身体上有两道宽宽的白色条纹,娇弱、美丽而温顺,却缺少有力的御敌本领。它们有的独栖于一只海葵中,有的是一个家族共栖其中,以海葵为基地,在周围觅食,一遇险情就立即躲进海葵触手间寻求保护。它们这种关系属共生关系,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互惠互利,各得其所。

海葵的共生物种

除双锯鱼外,和海葵共生的还有十几种鱼类、小虾、寄居蟹等其他动物。每个海葵通常共生着3~7只小虾,多者可达几十只;共生的寄居蟹一般是雌雄一对,且双双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准其他蟹侵入,遇有借宿者便会引起一场殊死搏斗。据科学家实验,如果把双锯鱼等海葵的共生者全部取走,海葵的活动就大大降低,有些就索性停止活动。不久,蝴蝶鱼就会纷纷游来用尖细的长嘴吞食海葵,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把能找到的海葵消灭干净。海葵虽然能和其他动物和平相处,但也时常为附着地盘、争夺食物与自己的同类进行争里斗,常常出现一方把另一方体表上的疣突扫平或把触手拔光的争斗场面。

分布范围

编辑
海葵分布在各大海域中,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公尺

海葵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单体的两胚层低等动物。没有外骨骼,全部生活于海洋里。暖海中的个体较大,体呈圆柱形,下端(基部)稍膨大,称基盘,能分泌粘液。由于粘液和肌肉的作用,可固着在浅水的岩石、木桩或贝壳、蟹螯上,有的种类一旦固着后便不再移动,也有的种类可在上面微微滑动。上端为扁圆的口盘,中央有1个长缝状的口,一般在口的两侧各有1个较窄的凹陷,称为口道沟,口道沟壁上的细胞具有纤毛,当纤毛摆动时,可引起含有微小生物的新鲜水流沿口道沟不断进入消化腔,不仅可以获得食物,也可进行气体交换,含有代谢废物的水流,再经口道和口的中央部分流出。

海葵海葵

口盘的边缘具有很多(一般是6的倍数)圆锥状的中空触手,排成1圈、2圈或多圈。当所有触手全部伸展开,颇象1朵葵花,故称“海葵”。一旦受到刺激时,触手和身体便收缩成1个小球状,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逐渐伸展开来。触手上面生有刺细胞,可用来麻醉和捕获小鱼、小虾等动物,并将它们送入口内,在消化腔(胃腔)内进行细胞外消化。消化腔较为复杂,由上而下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成对隔膜,具有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的作用。体色多种,常见的有淡黄色、淡褐色、绿色、红色、蓝色、灰色、橙色和白色。有的种类体壁上常有一些疣状突起,一般有保护作用,或能从上面的小孔放出白色毒丝,或用来粘上砂粒、小贝壳等,或从突起上的刺丝囊中放射出刺丝,最常见的海葵有:绿海葵、黄海葵、红海葵和橙海葵等。

海葵也是中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有绿海葵、黄海葵等。它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或者固定在寄居蟹的外壳上,可以很缓慢的移动。一份最新研究认为,从基因编码上看,海葵属于动物和植物的混合种。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海葵可入药,味咸、性平、有毒,归肝、脾、大肠经,具有滋阴壮阳、收敛止泻、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痔疮、脱肛、白带过多、蛲虫病等。

观赏价值

海葵颜色绚丽并向四周伸展摇摆,犹如美丽的花朵,又被称为“海中花”。

食用价值

海葵可食用,美味又滋补,食用时只需要将黏液去掉,便可烹制出受人们欢迎的海葵菜肴;并不是所有的海葵都可以食用,有的海葵毒性很强。

相关文化

编辑
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海葵毒素

海葵隐藏着无数刺细胞,刺细胞中的刺丝囊含有带倒刺的刺丝。一旦碰到它,这些刺丝立即会刺向对手,并注入“海葵毒素”。有研究表明,海葵在发射毒素时,体内的渗透压达2000个重力加速度,完成发射只需0.02秒。

在威夷海域生长着一种巨大红海葵,其毒素极毒,当地人常用它作为箭毒使用。生长在百慕大的沙岩海葵,其毒性更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比氰化钾还厉害得多。

中国渤海也生长着不少海葵,它对水下作业的潜水员构成极大的威胁。潜水员被红海葵蛰伤,造成皮肤红肿、食欲下降、头昏乏力等,现场工作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1986年,交通部海洋水下科学研究院对红海葵引起的潜水员“皮炎”进行了研究防治,曾从红海葵里提取毒素,并进行了测验,研制出含有HEDP及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液,这种洗涤液经鉴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海葵毒素种类较多,大多为神经毒或肌肉毒,含多肽、蛋白质,或胡芦巴碱、龙虾肌碱,或组胺、5-羟色胺等。例如:细指海葵具有对藤壶类显示毒性的刺细胞,主要成分是粘蛋白及两种羟基吲哚。巨大红海葵的分子量约3300,推测其组成可能为C145H264O78,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15微克/克。渤海红海葵含多肽及龙虾肌碱或胡芦巴碱,分子量9500左右,毒性稍低。

海葵毒素有很大用途。如:1974年奎恩等人曾用沙岩海葵的三种酒精抽提物,注射患艾氏腹水癌的小白鼠,当剂量为84毫微克/公斤(即每公斤体重的小白鼠注射0.000000084克)时,100%地抑制了腹水癌的生长,癌细胞被杀死,30天内癌体消失,90天内完全恢复健康。此外,对强心、扩张血管等也是十分有效。

下一篇 单细胞藻类

上一篇 根口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