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郁 编辑
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系密切。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型胃痛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善太息,不思饮食,寐差,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曲泉、膻中、期门,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痞满
临床表现:脘腹痞塞胀闷不舒,连及两胁,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时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脾。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或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中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呃逆
临床表现:呃逆连声,胸胁胀满,或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或恶心嗳气,脘闷食少,舌苔薄腻,弦而滑。
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呃。
常用方剂:旋覆代赭汤加减。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中脘,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腹痛
临床表现:腹部疼痛,胀满不舒,痛无定处,攻撑走窜,常引发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则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便秘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欲便不出,腹中胀满,伴见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常用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中药: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胁痛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走窜,痛无定处,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脘痞,饮食减少,嗳气频作,善太息,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积聚
临床表现:腹中气聚,结块柔软,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肋胀闷不舒,多因情志而引起。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常用方剂:木香顺气散加减。
常用中药:木香、 香附、槟榔、青皮、陈皮、枳壳、砂仁、厚朴(制)、苍术、 炙甘草。
肝郁气滞型郁病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腹胀闷不舒,不思饮食,善太息,或大便不调,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肝郁气滞型瘿病
临床表现: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感觉肿胀,胸闷,善太息,或胁肋窜痛,病情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消瘿。
常用方剂:四海舒郁丸加减。
常用中药: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海螵蛸。
针灸疗法:水沟、内关、神门、太冲,针刺泻法。
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做体育锻炼,减少精神压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