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不足 编辑

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证,是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后天失养而出现的证候。常见于崩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肾阴不足

常见病因:先天肾气不足,后天失养

常见症状: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病因病机

编辑

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

辨证要点

编辑

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崩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临床表现

编辑

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

编辑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剂

编辑

左归丸合二至丸。

常用中药

编辑

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

常用腧穴

编辑

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膈俞。

常见病

编辑

崩漏。

预防调护

编辑

崩漏是可以预防的,重视经期卫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及早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崩漏一旦发生,必须遵照“塞流、澄、复旧”的治崩三法及早治愈,并加强锻炼,以防复发。崩漏调摄,首重个人卫生防感染,次调饮食增营养,再适劳逸畅情怀。

转归

编辑

崩漏转归,常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因果转化。崩漏下血,气随血耗,阴随血伤,不论病发何因,最易出现气阴(血)两虚夹瘀的结果,气阴两虚又可阴损及阳,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冲任、子宫的转归,止血治疗务必兼顾化瘀止血的病机转归灵活处理。

下一篇 咽干

上一篇 肺肾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