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事求是 编辑
实事求是(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实事求是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宾语、状语。
中文名:实事求是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近义词:脚踏实地
反义词:弄虚作假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
注音字母:ㄕˊ ㄕˋ ㄑㄧㄡˊ ㄕˋ
语法结构:紧缩式
语法属性:作定语、宾语、状语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实事求是”。
西汉刘德,身为汉景帝十四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为栗姬所生,被封为河间王(封地在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死后被称为“河间献王”。
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
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著作。秦始皇焚书以后,古书较少,刘德爱书好学,人们便把祖先传下来的古书,奉献给他。对于收集到的书,都认真作了研究和整理,做学问时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得人们的好评。很多学者都愿和他一起研究学问。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学者,对他的学识,对他的治学态度都很佩服。
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他写了传记。传记中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赞扬刘德钻研古代学问,对古代文化研究十分认真,从确切的事实根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作为皇帝的儿子,能如此虚心好学,实属罕见,其传首就评价刘德治学“实事求是”。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如果想了解鱼的习性,却满心欢喜选择乘上飞机到空中去观察,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的行动必须遵行对象的客观规律。同样对事情结果的定论不能捕风捉影,没事却生造事情出来,或者把事情的大小性质作了升级或降级处理。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性,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真实的美好才会向你展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