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树 编辑
奇树是产于马来西亚的神奇的树木,是大自然的结晶。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植物和生物。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大米树
3
美酒树
4
指南树
5
药材树
6
硬铁树
7
吃人树
8
女儿树
9
夫妻树
10
三巨树
11
汽油树
12
蔬菜树
13
糖棕树
14
喂奶树
15
说话树
16
唱歌树
17
跳舞树
18
发笑树
19
下雨树
20
气象树
21
声音树
22
蝴蝶树
23
衬衣树
24
3果树
25
储水树
26
吐水树
27
防火树
28
饼子树
29
面条树
30
面包树
31
木豆树
32
花生树
33
味精树
34
泌油树
35
烧煤树
36
柴油树
37
石油树
38
碘树
39
摇钱树
40
皮肤树
41
炸弹树
42
苏打树
43
牛奶树
44
羊奶树
45
鞋树
46
皮布树
47
棉花树
48
瓶子树
49
蜡烛树
50
牙刷树
51
凉席树
52
胶水树
53
捕人树
54
过敏树
55
电击树
56
手铐树
57
捕鸟树
58
捕蝇树
59
箭毒木
60
好斗树
61
爬壁树
62
旗树
63
造雨树
64
喷泉树
65
淌水树
66
贮水树
67
旅人树
68
夜光树
69
月亮树
70
灯笼树
71
闪光树
72
火焰树
73
多梨树
74
奇枣树
75
魔床树
中文名:奇树
高:达十六七米
产地:马来西亚
属性:一种西谷椰子
马来西亚有一种西谷椰子,树干挺直,高达十六七米。树干中心柔软,用刀把它刮出,浸入水中后,水液就会变成乳白色米汤,含有很多淀粉,经过加工,可做成大米似的颗粒,吃起来与大米差不多。
非洲的东部生长着一种叫“休洛”的酒树。它常年分泌出香气芬芳并含有强烈酒精气味的液体,当地人把它当做天然美酒饮用。
非洲马拉加西岛上生长着一种“指南树”,树干上长满一排排细小的针叶,它们总是指向南极。
在西非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小树,树体内含有大量能杀菌的生物盐,故人们称它为“药材”。该树无需加工,就能治疗疟疾、贫血和痢疾,树皮和树根晒干后就是天然的“奎宁”。牙痛患者嚼一块“药树”的鲜树皮,疼痛即消。
19世纪下半叶,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和植物学家施密特,在考察海滨地区时发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白桦树种,这种树木质坚硬,其抗弯强度可与熟铁媲美,故又名“铁白桦”。用这种树做船体,可免涂油漆,它既不怕酸,也不会生锈。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叫奠柏的树,枝条拖到地上,当人和动物碰着它时,树上的所有枝条就会同时伸过去,把人或动物紧紧地缠住,然后,从树干和枝条中分泌出一种胶液,把人牢牢地粘住,直到死亡。这种树为什么会吃人呢?因为它生长在缺乏营养的土地上,以人和动物的腐烂尸体为养料,等它把养料吸收完了,其枝条又重新舒展开,准备扑捉新的牺牲者。
在神农架林区茵丰乡万富村,有一棵5米高的“含羞树”。这棵树只在夜间开花,而且不结果。但更奇怪的是,老人、儿童、妇女无论怎样看它,它都叶茂花艳。可是,一旦青年男子看它时,哪怕稍看一眼,它便立即叶缩花萎,树枝下垂。故而,当地人给它取名为“女儿树”。
在四川巫山县的梁子山上,有两棵栎树(俗称青红树),一东一西,相距5米。两树一高一低,一粗一细。粗者雄壮,被呼“夫树”;细者秀雅,被呼“妻树”,合称“夫妻树”。“夫树”在距地2.5米处生有一碗口粗的树枝,像手一样凌空搭于“妻树”的树干上,共为一体,没有一点缝隙。
福建省建瓯县潢溪畔的万木林中,有三棵巨人似的大树:一棵是南岭栲,一棵是拉氏栲,一棵是罗浮栲。它们的树龄都已超过500年。这三棵大树的红棕色树根露在土外,互相紧密愈合,浑然一体,形成罕见的三树连理现象,就像是三位巨人紧紧拥抱,构成一个风貌奇特的自然景观。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树木,分泌的液汁可直接用作汽车燃料油。这种树树干周长可达1米。当地印第安人每年一次在树上钻些小孔,就可以从每株树上收集15~20公升液汁。经分析表明,这种液汁是烃类混合物。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专家80年代初培育出一种高大的蔬菜树“卡拉姆巴尔树”。这种树高达8~15米,结的果实很大,外形古怪,味酸,可以做凉拌菜吃,也可以煮汁当清凉饮料喝。
从国外迁来海南“安家”的糖棕,长得苍郁茂盛,是一种有着挺拔的躯干和婆娑扇叶的常绿乔木。糖棕的花序中含有大量的糖棕汁,含糖量可达15%,完全可以与甘蔗媲美。糖棕汁甘甜可口,是一种上乘的清凉饮料,能消暑解渴,大热天喝上一杯,凉爽润喉。在糖棕树下乘凉,更是凉爽宜人。
摩洛哥西部有一种奶树,花树凋零时,在蒂托处会结出一个“奶苞”,苞头尖端生长出“奶管”。“奶苞”成熟后,“奶管”里便滴出黄褐色的“奶汁”来。奶树根上丛生着许多幼树,像小孩一样依偎在母亲身旁。大奶树分泌出来的“奶汁”,由“奶管”滴出,下面的“子女”们便用狭长的叶面吮吸“奶汁”。有趣的是,当幼树长成后,大奶树便自然地从根部发生裂变,和小树脱离并“断奶”,大奶树被分离部分的树冠,随即开始凋萎,以利于幼树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阳光雨露,开始独立生长。
美国科学家戈尔敦·奥莱因和大卫·鲁德在华盛顿大学证实,像赤杨和柳树这样的树种,当贪食的毛虫从一棵树落到另一棵树上时,它们能互相通报。事情原来是这样:当一棵树受到侵袭时,便能分泌出一种化合物,它的气味散布半径可达30~40米。那些尚未受到毛虫侵袭的树木闻到“报警的香气”,于是能准备起来对付袭击。在考察这种保护机能的实验中,学者们发现,被袭击的杨树和柳树能产生出生物碱和萜烯类的化合物,它能诱发同类作同样的分泌。这种化合物在树叶上渗透出来,从而使昆虫不能食用。
非洲有种唱歌树,身挂柔软枝条,生着薄薄的叶片。风过处,此树枝条袅娜,叶片碰击,发出“多、来、米、法”声,如高山流水,优美动听。
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小树,能随着音乐节奏摇曳摆动,翩翩起舞呢!当音乐优美动听时,小树的舞蹈动作就婀娜多姿;当音乐强烈、嘈杂时,小树就停止跳舞。更为有趣的是,当人们在小树旁轻轻交谈时,它也会舞动;如大声喧闹,它就不动了。
非洲的芝密达兰哈德植物园里有一种会发笑的树。这种树在有风的时候能发出“哈哈”的笑声,和人的笑声十分相似。笑树是一种小乔木,在每个树杈间都长有一个皮果,里面有很多小滚球似的小孔,风一吹,皮蕊在里面滚动,又薄又脆的皮壳便发出阵阵类似“哈哈”的笑声了。
浙江省文成县西山乡朱川村有两株“下雨树”。人站在树下,头发湿润,眼睛模糊。这两株树约栽于明朝嘉靖年间。据分析,这两株树因根系发达,吸水力强,但叶面蒸发量小,水分运输不畅,多余的水便从树叶毛孔中渗出。
在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发现了一棵能预测晴雨的“气象树”。这是一棵青冈树,高约20米,直径约70厘米。晴天时,树叶是深绿色;下雨前一二天,树叶会呈红色;雨过天晴,树叶会恢复成为绿色。据科技人员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这棵树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在巴西,生长着一种名叫“莫尔纳尔蒂”的灌木。这种树属木本类植物,白天时,它会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到了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发出一种哀怨低沉的泣声;等到天亮时,它又变为悦耳动听的乐曲声。据一些植物学家的研究,认为这种树能昼夜发出不同的声响,与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到秋天,美国太平洋沿岸的蒙特利松林里的松树上就停满了千千万万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蒙特利松树与众不同,树皮深绿而近似墨黑;树叶很长,呈绿色;树皮粗糙,表面布满带须芒的青苔。当数不清的彩蝶从北方飞过来时,就会不约而同地纷纷降落下来,爬满松树的枝枝杈杈,并且双翅紧合、纹丝不动。一霎时,这儿成了“蝴蝶世界”,一棵棵黑不溜秋的松树变成了五光十色的“蝶树”,等到过了寒冬,到来年春暖花香时,成群的蝴蝶才悄悄飞去。这种奇异的生物现象,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自然之谜”。
在美洲南部的巴西,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因为它的树皮可做成衣服,故而被当地居民称为“衬衣树”。这种树高大粗壮,呈圆柱状。它的树皮竟可以十分完整地剥下来,仍保持原来的圆柱形状。如果把这种树皮放到水里浸泡,然后取出来,用木棍轻轻捶打,漂洗干净,晾干,它就可像布匹一样柔软结实。当地的印第安人十分喜欢用“衬衣树”皮来做衣服。
西藏发现了一株一年开3次花、结3次果的梨树。这株梨树生长在海拔3200多米的林县甲格村。从外形看,它和一般梨树没有什么两样,但从1981年开始,它每年3月初开第1次花,比一般梨树的开花时间早10天左右;当第1次果实长到重约1两时,第2次花又普遍开放;第2次结的果实快要成熟的时候,又开放第3次花。每次花都能结果,但果实一次比一次小,味道也一次不如一次。除这株梨树外,当地的其他梨树都是一年只结1次果。
苏丹的达哈姆人居住在干旱地区,这里每年有八九个月不下雨,因此,当地居民要在有雨的三四个月里储存食用水。为了储水,差不多每家都种一种名叫“泰伯尔迪”的树。这种树不高,树干却非常粗,人们把树干挖空了,可以存许多水。每逢下雨时,全家老少一齐出动,把雨水灌进树洞里。水装满后,把洞口封盖起来,等缺水时使用。
瑞士洛桑湖畔有棵连续60年向外吐水的树。村里的人在这棵树下装了个水槽,常常牵着牲口来这里饮水。人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这水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原来,60多年前,在村子里开始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与嫩绿的树棍绑在了一起。然而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木棍扎了根,长成了一棵大树,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水管嵌入树干里,使人觉得这水像是从树干中流出来的。
科学家发现,非洲的丛林中有一种奇怪的树,不仅火很难把它烤着,而且它还拥有自动灭火器呢!一旦有火在它附近出现,它即能及时自动将火扑灭。一位科学家曾试验过这种树对火的敏感性。他故意在这种树的树下用打火机打火吸烟,谁知火光一闪,香烟尚未点着,无数条白色的液体泡沫由树上向他没头没脸地喷来,弄得他满头满脸是白沫,身上衣服也湿了,狼狈异常。当然,打火机的火也立即熄灭了。这种拥有自动灭火器的树,名叫“樟柯树”,生长于非洲安哥拉的西部。这种树树型高大,树叶茂密,是一种常绿树。它的叶片细而长,叶宽仅二三寸,而长则有七八尺,垂挂下来,犹如女孩子的长辫子。在高大的树枝之间,长着许多比拳头略大的球状物。从外表看,它似乎是果实,但实际上是这种树的自动灭火器,植物学家称它为“节包”。如果摘下一个来看,可以看见它的上面有许多小孔,就像莲蓬上的小孔,里面装满透明的液体,经化学家分析,这些液体竟然含有大量四氯化碳,一喷射出来就会形成大量泡沫,火很快会被扑灭,就如同灭火筒灭火一样。
在利比亚里内起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当地人称为“沙伊密尔起纳布”的树。这种树高近30米,每年1~2月和7~8月各开一次花,4月和 9月各结一次果。果实绿色,呈长圆形鞋底样硬干果,含淀粉达70%以上,无甜味。人们将这种果子摘回,剥去硬质皮,然后放在火上烤熟,就能食用。这种“饼子果”被当地人称为“树上的粮食”。一棵“饼子树”每年可收“饼子果”60公斤左右。
在南非马达加斯加山区,有一种奇异的“面条树”,它树干粗壮,叶子狭长有齿边,每年四五月开花,六七月结果。其果实为条形的“须果”,长约2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每当果实成熟时,当地居民将它割下,晒干收藏。食用时放在水里煮软,然后捞出加上佐料,便成为味道鲜美的“面条”。这是当地居民的一种可口食物。
在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释迦果”的树,它从树根、树干到树枝上,都长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果实,成熟的有足球那么大,最重的每个达20 公斤。把这种果实摘下来切开,放在火上烘烤后,即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同面包差不多鲜美可口,所以人们称它为“面包树”。其果实除作粮食用外,还可用来造酒、制果酱。其种子用糖炒后,吃起来同糖炒栗子差不多。5 棵这样的面包树,足可养活一个7口之家。
海南岛有一种果实能制作豆粉、豆腐或豆沙馅的木豆树。这是一种分枝较多的灌木,高2~3米。它的花、荚果、种子的形状和圆粒大豆非常相似,几乎一年四季都开花结豆。用这种木豆制作的豆粉、豆腐或豆沙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的海岸附近,到处生长着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名叫“腰果树”。它的果实腰果不仅外形和花生一样(比花生略小),而且味道也和花生差不多,香而脆,可以生吃,也可油炸或炒着吃,因此人称“花生树”。腰果也有外壳,里面有两颗仁,果仁含有 21.2%的蛋白质、46.9%的脂肪和磷及丰富的维生素。果实可以榨油,这种油粘性很强,可以作漆,涂在木器上,光泽经久不退。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青拉筒山寨中,有一棵高约27米的奇特的大树,它状如古柏,叶大如掌,叶肉厚实,皮和叶具有类似味精的鲜味。人们煮肉或炒菜时,只要摘一片树叶或刮一点树皮放入锅内,菜肴便会格外鲜美。多少年来,当地居民把这棵树的叶和皮当做味精来使用,人们称它为公用的“味精树”。
陕西省有一种叫“白乳木”的树,只要撕破它的叶子或扭断其枝条,破损处就会流出一种白色的油液。这种油既可食用,也可作燃料。云南省的勐海县等地,生长着一种叫“羯布罗香”的树,树叶大如手掌,树干上长有茸毛,只要在上面划一道沟或挖一个洞,用一根火柴一烧,马上就会流出一种油液,既可以点灯用,又可以涂在家具上起防腐防蛀作用。广东省怀集、台山及海南省等地,生长着一种竹柏。它高达20至30米,每年都开花结果,果实含油量达51%,加工后既可食用,又可作工业用油。
西非有一种燃烧能力很强的“煤树”。它高三四米,树身粗壮呈黑色,树皮有光泽。这种树含有一种油脂,非常易燃,其燃烧力比煤还大。据说,有一次一棵“煤树”失火,整整燃烧了3天。当人们把火熄灭后,那棵树只烧去了一些小枝丫,而树身仍完好无损。
巴西有一棵奇异的树,它约有100多岁,高30米,只要在树干上挖一个洞,一小时内就能流出5~10升“柴油”,半年后又可进行第二次 “开采”。这些“柴油”不必进行加工提炼,可直接注入汽车油箱使用。在海南岛的三亚市、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地,有一种高大乔木,高可达30多米。这种树叫“油楠”又叫“蚌壳树”、“油脚树”、“科楠”、 “脂树”。它的木质内含有丰富的油脂,其可燃性能与柴油相似,故称“柴油树”。当削开它的韧皮部或砍断枝丫时,油脂就会自行溢出,尤其是砍倒大树时,油溢如泉涌。它是一种珍贵的能源树种。
美国为从根本上解决石油来源问题,成功地栽培了一种“石油树”。这种树切割后流出的乳液含有与天然石油相似的石油烃类,经脱水后的原油,同普通天然石油一样,可以加工炼制成汽油、喷气机用燃料等油品。美国已有3个州大力栽培发展这种石油树,每英亩可年产10桶石油,若加强育种和管理,产量还会提高。
南美洲有一种珍贵的植物——碘树。它长有银白色的叶子,果实类似小黄瓜,在每年的10月底成熟。熟透的果实是绿色的,散发着既像菠萝又像苹果的香味。据化验,碘树的每一个果实含有2.06~3.09毫克的碘。如果经常吃这种含碘的水果,可以防治许多疾病。
江西省九江县株岭山上有一棵果实奇特的树,这棵树高12米,果实的形状酷似我国古代的铜钱:果翅呈圆形,中间的种子为正方形。当微风吹拂时,满树的“铜钱”摇晃,沙沙作响,难怪人们叫它“摇钱树”。
在墨西哥的奇亚巴斯州生长着一种叫“特别斯”的神奇的树。它对治愈皮肤烧伤有特殊的疗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皮肤树”。“特别斯” 树高达8米,只生长在奇亚巴斯一带。据说,早在玛雅文化时期,玛雅人就已知道了“特别斯”的特殊性能。他们把生长了八九年的“特别斯”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用来烧制玉米饼,再把燃烧后的树皮研碎,筛出细面,将咖啡色粉末敷在烧伤部位,创面很快就能长出新的皮肤。经卫生专家实验确定,它具有极强的镇痛性能,含有两种抗生素和强大的促使皮肤再生的刺激素。墨西哥红十字会医院曾用“皮肤树”冶愈了2700名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真正在现代医院里大规模使用“皮肤树”医治烧伤还是近几年的事。在欧洲、日本和美国都已经开始使用“皮肤树面”医治烧伤了。
在非洲的北部地区,生长着一种名副其实的“炸弹树”。它的果实有柚子那样大,果皮外壳呈金黄色,非常坚硬。到成熟时,它会突然爆开,爆炸的威力像小型手榴弹一样,杀伤力很大,外壳碎片能飞出20多米远。因此,在爆炸后,往往在树的周围能捡到被炸伤的鸟。
新疆南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汇合的地方,在塔克拉玛干盐碱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叫异叶杨的树,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盐分。这种树的树皮、树枝杈和树窟窿里,每年都排出大量像雪一样洁白的苏打(碳酸纳),当地居民叫它“梧桐碱”,叫这种树为“苏打树”。这种梧桐碱可代替碱面或苏打,也可加工成肥皂。
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植物学家称做“加洛弗拉” 的树。它的表皮平滑,只要用刀在树干上切个小口子,里面就会流出一种颜色和状态都像牛奶的汁液。所不同的是,这种乳白色的汁液有一股苦辣味,但加上水煮沸后,苦辣味就没有了。经化验,其化学成分同牛奶相似,富有营养,是一种难得的高级饮料。当地人很爱喝这种“牛奶”,甚至用它来充饥,并称这种树为“牛奶树”或“奶头”。每株“牛奶树”一次可“挤”奶 2~3公升,隔天之后,树汁又会流出。在委内瑞拉的森林里,也生长着一种产“牛奶”的树,叫“加拉克托隆德”。它产的“牛奶”比“加洛弗拉”产的味道还要好,而且不需加工煮沸就能饮用。
在希腊的吉姆斯森林地区,有一种当地叫“马德道其菜”(意即喂奶)的树。这种树高约3米,长有像萝卜缨一样的叶子;树身粗壮,凹凸不平,每隔几十厘米就有一个绿色的“奶苞”,会自己流出“奶汁”。这种 “奶苞”在树根处更多。当地的牧羊人常将刚出生不久的羊羔放在那里,羊羔就会像吮吸母羊的奶一样,从“奶苞”上吮吸“奶汁”。据说,这种树上流出的“奶汁”,营养不亚于母羊奶。
在非洲利比里亚东北部的梭那村里,有一种能长出“鞋”来的树。这种树高40米左右,叶子像一块长方形的硬底板,长30多厘米,四周生有青色的叶衣,很像鞋帮;叶子除边缘比较柔软以外,中间厚而坚硬,很像自然生成的长方形的鞋底。摘下一片树叶,在叶子底板旁的叶衣交接处缝几针,便成了一只“鞋”。当地人每逢雨天或走远路时,都喜欢穿这种“树鞋”。一双这样的“鞋”可以穿一个星期左右。
乌干达有一种“树皮布”树。一棵生长10年左右的树,其皮可加工成长5米、宽2米多的一块布,可以做衣服、床单等。当地农民经常加工这种“树皮布”。黑龙江省阿穆尔湖沿岸居民,用缝连起来的桦树皮在架子上制成的小船在水上航行,可容纳1~2人。19世纪中叶以前,东欧一些地区的农民主要用桦树皮编织成鞋。
云南省有一种“棉花树”,树上结出的“棉桃”可以纺纱、织布,用来做衣服。“棉花树”是一种锦葵科的半乔木,高3~5米,每年春秋各结 “棉桃”1次,3年的树每次可结“棉桃”300多个,以后逐年增加,10 年可达1500个左右。这种木棉纤维长达30至40厘米,品质轻柔,能纺60 支以上的细纱。缺点是纤维长短不一、不够洁白。
在古巴的皮诺斯岛的热带丛林中,生长着一种树干形状像瓶子的棕榈树,树干上半部鼓鼓的,腰部空心,状如花瓶,当地人称之为“瓶子树”。它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当地居民常把中空的树身制成“棕榈瓶”作为摆设。这种“棕榈瓶”也是很好的容器,既可以盛水,又可以贮藏颗粒食品。在马达加斯加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中部干旱少雨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树干像瓶子的“瓶子树”,它根部呈大肚形,往上越来越细,里面贮藏着大量水分和充足的营养。因此,这种树能在石缝里、悬崖上顽强地生存。这种“瓶子树”春天不见叶,但却开着粉红色的花朵。
在巴拿马地峡有一种“蜡烛树”,它的长条形的荚果酷似蜡烛,长0.6~1.2米,含有60%的油脂。当地居民从树上摘下这种果实,带回家里,晚上把它点着,可以代替蜡烛照明。它跟普通的硬脂蜡烛一样,但没有烟,光线均匀柔和。也可以从果实里先榨出油来,然后用以点灯或作其他用途。蜡烛果还可充当饲料。
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有一种叫“洛菲拉”的特殊小乔木,它的树枝木质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稍加削磨加工,就成为一把良好的牙刷。由于树中含有大量皂质和薄荷香油,用这种“天然牙刷”刷牙时不需要牙膏或牙粉,也能产生满口泡沫,清凉爽口。当地人都用这种天然牙刷来刷牙。
几内亚有一种外形酷似芭蕉的巨型阔叶树,四季常青,高7~10 米左右,叶子长7米多,宽3米以上,叶面光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当地人常把这种叶子当凉席使用,既方便又凉爽。
俄罗斯南部有一种奇异的树,剥掉树皮后会露出一只只像大眼睛似的疤痕,每只“眼睛”里还能流出一种胶状的“眼泪”。这种粘性很强的汁液,可用来代替胶水使用。人们称这种树为“眼睛树”或“胶水树”。
有一种树,像一棵巨大的菠萝蜜,高约3米,树干呈筒状,枝条如蛇,因而当地人称之为“蛇树”。这种树极为敏感,鸟儿落在它的枝条上,很快就会被它抓住“吃”掉。美国植物学家里斯尔,一只手无意中碰到这种树的树枝,很快被缠住,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但手背的皮已被拉掉一大块。另据报道,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有一种树身粗矮,树上长满针状枝芽的树。这些枝芽平时伏在地上,好像铺着绿色帷幔的卧榻。旅游者的脚步如果触及这些枝芽,它就立刻像巨蟒一样跃然而起,把人网在里面,并迅速刺入人体,直至把人体的血吸尽,才将尸体抛在一边。巴拿马热带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古怪的大树藤,印第安人叫它“捕人藤”。如果人们在森林中不小心触着它,藤条就会像蟒蛇一样把人紧紧缠住,直至把人勒死。这时,有一种张开翅膀后有大蝙幅那样大、美丽黑色的大蝴蝶——食肉蝶,便纷纷落到被缠的人身上,吸食血肉,人的全身很快就会被咬烂,血淋淋之状,惨不忍睹。
辽宁省东部的桓仁山区,生长着一种能使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的树,当地群众称它为“咬人的树”。这种树树干像楸树,叶子肥大,呈柳叶形,春天时枝头发出一簇簇绿里透红的枝叶。如果有人接触它的枝叶,或采食其嫩芽,皮肤就会起鸡皮疙瘩,浑身肿胀,皮破淌黄水,黄水流到哪里,哪里的肉便腐烂,痒痛难忍,不能行动。冬季,如果有人拾了它的干枝烧火,也会被它“咬”伤。凡被“咬伤”者,轻则3日,重则两三个月才能康复。当地人见了这种树都望而却步。
印度有一种“电树”,它的树叶带有强烈的电荷,人如碰上,就会遭到电击。这种电树能影响指南针的磁针。人们把指南针放在距它25米以外的地方,就会看到磁针在剧烈摆动。这种“电树”的“电压”在一天内还会发生变化,中午电量最强,半夜电量最弱。当地人常用它做篱笆,以阻拦盗贼、罪犯或野兽。
非洲有一种不怕酷热,不怕干旱的树,当别的草木被旱得枯萎的时候,它的枝条仍然迎风摆动。当你到树下推开枝条准备乘凉的时候,它会紧紧地把你的手缠住,就像扣上手铐一样,当地人称它为“手铐树”,谁也从来不敢接近这种树。
在南美洲秘鲁南部的高山上,有一种奇异的“捕鸟树”。这种树形似棕榈,叶上长有很多坚硬的刺,当飞鸟寻觅食物感到疲乏而飞落在这种树的枝条上歇息时,就常常会因触及叶上的刺尖而伤亡。有时一棵“捕鸟树” 的周围能拾到几十只死鸟。只有美洲蜂鸟由于身体特小,才能免此杀身之祸。
南美洲有一种叫“罗里杜拉”的树,它的树叶能分泌一种粘液,并能散发出一种香味。苍蝇十分喜欢这种香味。当地居民常将这种树的树叶成串地悬挂在客厅或厨房的墙壁上,既可装饰美化环境,又可以消灭苍蝇。当苍蝇飞落在这种树叶上时,便被叶面上的粘液牢牢粘住而难逃活命。
在海南岛中海拔山区有一种世界上最毒的树——箭毒木。这种树属桑科植物,树干粗壮,高大挺拔,其根、茎、叶、花、果都含有丰富的有剧毒的白色乳汁。这种毒液一旦触及人、畜或兽有鲜血流出的伤口,就会使血液迅速凝固,引起心脏阻塞以致咽喉封闭而中毒死亡,因此又叫“见血封喉”。如果不小心将此毒液弄进眼里,可使眼睛顿时失明。甚至这种树燃烧时,烟气熏入眼里,也会导致失明。当地黎族猎手,常将这种毒液涂于箭头,射猎野兽,被射中的野兽走上三五步就会倒毙。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用涂有这种毒液的箭射向来犯者,开始英军不知道这种箭的厉害,中箭后仍勇往直前,但跑了几步便倒地身亡,使英军大为惊骇。在西双版纳也有这种箭毒木。相传那里最早发现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他打猎被一只很大的狗熊追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在紧急关头,他折断一枝树杈猛刺往上爬的狗熊。结果,狗熊立即倒毙。
喀麦隆有一种叫“撤息尼米”(意即斗树)的树。这种树枝丫很多,枝丫上长有许多三角形的棕黑色硬刺;枝头硬刺多而叶片少,有的枝丫上仅有一两片叶。这种树“凶残好斗”,它长长的枝丫常像一条条长绳一样,伸展出去将邻近的小树钩缠,使这些小树被钩刺得遍体鳞伤,枝断躯残,甚至含恨死去。如果两棵这样的树相邻并处,经过格斗后,要不两败俱伤,要不其中的一棵死去。由于这种树“好斗”,具有一种斗个你死我活的劲头,因此人们称之为“斗树”。当地的隆页库内人有一句谚语:“做人要做善良的人,不做‘撤息尼米’。”
在沙特阿拉伯的川喀沙区,生长着一种耐干旱的树,这种树有一个奇怪的习性,像爬山虎一样,不能自己独立生长,必须有一个依靠物。由于它生长时总有一边依靠别的物体,因此,这种树的树身并不是圆形的,而是一边圆,一边平直,像一根圆木竖着锯成两半。当地人称它为“壁树”。壁树木质坚硬,尤其是做木板时,平直的一边没有树皮,可直接锯成木板,是一种优质木材。但这种树生长缓慢,一般要二三十年才能长成材。
在美国洛基山的高山河谷两侧,到处生长着一列列奇特的树。这种树的枝叶全长在同一侧,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高山研究的学者称它为“旗树”。由于高山上风向恒定,风速极大,强劲的风雪削去了迎风一侧的枝叶,只剩下了背风侧的枝叶,使它们成为天然的“风向计”,人们能一眼就看出这里的常风向。我国黄山玉屏楼前的“迎客松”,也是“旗树”的一种。
斯里兰卡有一种“雨树”。在一些城市的街道两旁,晴天的早晨会突然下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雨,这种雨便是从路旁的树叶洒下来的。这种树的叶子有30厘米长,晚上卷成小团,中间凹陷,四周微微隆起,把周围的水蒸气凝结后形成的水收藏起来。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叶子受热便垂下伸展开来,于是聚集在里面的水便一泄而下,来一阵“树造雨”。
在苏里南的弗仑德席普、纳绍等地,有一种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却又矮墩墩的常青树,树梢两侧一年四季不断地喷射出纤细的水流,酷似一眼喷泉,故称“喷泉树”。它喷射出来的水,清澈晶莹、淡而无味,可供饮用。它所以能喷水,是因为这种树的根系特别发达。
在几内亚的亚加的密林里,有一棵不断淌水的树。这棵树长在河岸上,高25米左右,常年不落叶。因它的根须钻入了河底深处,可以从河里不断地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它的枝条和叶片都能渗出水滴。在水多的季节,它每天可以从枝叶上淌出300公斤水。树下终年潮湿,积水不干。
南美洲有一种形状似纺锤的树,树干两头尖中间粗,像一个大肚子瓷瓶,当地人称之为“纺锤树”或“瓶子树”。这种树高约30米,树干最粗的地方达5米,树干的顶端孤零零地长着几片叶子或树枝,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半截埋在土里的大萝卜。雨季时,这种树能吸收大量水分贮存于树干内,最大的树可贮水2吨左右,能供4个人饮用半年多。当地人要用水时,只要在树干中部划一刀,就会有清凉的水流出来;如遇到天旱,人们把它砍倒,便是一个别致的贮水缸。
在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木质茎的木状草本植物,高达 7~10米,笔直的干上生着芭蕉似的叶片,并且相对地排列成一个平面,很像打开的一把折扇,又像开屏的孔雀。这种树学名“旅人蕉”,有人叫它“扇芭蕉”、“扇子树”、“孔雀树”。它的叶子肥大坚实,既可做成杯、碟、匙、碗、盆、桶等各种器皿,又可以裁剪成台布和窗帘,也常用作房屋的覆盖物,远远望去宛如琉璃瓦。它的皮则可铺设地板。旅人蕉的叶鞘基部能贮藏大量的水。在干旱季节,旅行者路过这里口渴时,用小刀戳穿叶柄基部,便可流出清冽而甘冷的水,作为消暑解渴的饮料。又因它的叶子可以遮日,外形与黄瓜相似的果实可以充饥,是疲惫干渴的旅行者的歇息之地,因此人称它为“旅人树”。我国的台湾、广州、海南岛等地也有这种树。
非洲北部生长着一种“夜光树”,当地居民称它为“恶魔树”。其实并不是什么恶魔在作怪,而是由于这种树含有大量的磷,磷质变成磷化氢气体后,从树体内散发出来,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便燃烧起来。因此,每到夜间,其树根、树枝便会闪烁发光。晴朗的夜晚甚至可以在树下看书或做针线活。人们也称它“照明树”。
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罕见的月亮树。它干粗、枝多、叶茂,每当漆黑的夜晚,每片树叶的边缘都发出半圆形的闪闪荧光,恰似上弦月的弧影挂满枝头,微风吹拂,满树月影,婀娜多姿,十分壮观。据考证,这种树是第四纪冰川之后几乎绝迹的稀有树种。
在江西省井冈山无云的暗夜,远眺山上,常可看到一盏盏淡蓝而柔和的小灯笼,这就是有趣的“灯笼树”。它们生长在溪边潭侧,灯光水影,动静辉映,妙趣无穷。来这里旅游的外国友人,常与这种“灯笼树”合影留念。原来是这种树能吸收贮存磷,入夜则释放出磷化氢自燃,远远望去,一团团淡蓝色的磷光,酷似一盏盏闪烁的小灯笼,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
在前苏联的奥莱拉地区西部发现了一片闪射出荧火光的树林。它长约11公里,宽约3公里。林中无任何动物,一到晚上,树林就发出一种很亮的绿光。即使有浓雾,1公里以外也能看见这处发光的森林。科学家们尚未查明树林发光的原因。
在前苏联的阿尔泰山,有一种高达1米左右的红色灌木,叫白藓。烈日当空时,它常分泌出香喷喷的蒸气状香精。在它茎干的附近散发着许多这样的香精。如果划一根火柴,香精蒸气顿时就会燃烧起来,并且闪烁出红晶晶的火焰,还能听到轻轻的“噼啪”声。这时,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气味。人们称这种树为“火焰树”。
河南省高城县的一位叫肖扬清的老农,精于园艺,成功地培育出一棵多果梨树,到梨树丰收时节,满树挂着形状各异、滋味不同的梨,有明月梨、鸭梨、雪花梨、莱阳梨、孔德梨等共达24个品种,这些梨种分别来自山东、河北、安徽甚至日本。这棵梨树是肖老农用嫁接法精心培育而成的。他还曾使2000多棵泡柳挂满新疆核桃,并且用嫁接法使方瓜枝茎上结出了黄瓜、西瓜、葫芦等。
在山东夏津县后屯乡,有一株远近闻名的大枣树,到结枣时节,竟结得满树不同形状的枣子,实为罕见。这棵枣树种于唐朝末年,有千年之久了。树高16米,曾经创下一年产枣 850公斤的纪录。每年七八月间,树上都能长出圆柱形、纺锤形、鸡蛋形、葫芦形甚至四棱形的共13种不同形状的枣子。这些枣有的个大肉多,有的甜脆爽口,有的则是甜中含酸。大枣树何以能结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枣子,科研工作者经过研究,认为可能是枣树经受雷击之后而导致遗传基因变异的结果。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地区的森林里有一种奇趣的灌木,它枝叶茂密,好似一张奇特的“床”,人们称它为“魔床树”。
人们称它为“魔床树”是有来由的。这种树在夜间能挥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不但对人有催眠作用,而且还能驱赶蛇、狼等动物。因此,人们睡在“魔床”上,入睡快,不用担心蚊虫叮咬,更无需害怕蛇、狼、熊等动物来袭击。到了白天,这种树又能散发出另一种清香气味,人们闻了后会神清气爽,有益于消除疲劳。所以在“魔床”上睡眠,当黎明到来时不用人叫唤,便会自己醒来。更有趣的是,白天即使十分疲倦的人,在“魔床”上也无法入睡;但是,啼哭的婴儿放到“魔床”后,便立即安静下来,乖乖的不哭了。这是因为“魔力”的作用,这种“魔力”正是奇树散发出的清香气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