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谟 编辑

明朝医学家

陈嘉谟陈嘉谟

陈嘉谟,字廷采,号月朋,西乡石墅(今安徽祁门二都)人,明朝御医。年少时因体弱多病,遂钻研医药知识,其天性聪颖,博学多才,在诗词赋和书法算方面均有建树,尤以医药造谐较深。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嘉谟

出生日期:1486年

逝世日期:1570年

代表作品:《医学指南》《本草蒙筌》

性别:男

人物经历

编辑

陈嘉谟精研医学,尤精本草,著有《医学指南》和《本草蒙筌》2书。后者是陈嘉谟的重要著作,书名“蒙筌”,乃旨为童蒙而作。此书本是陈嘉谟用来教授弟子的本草讲稿,共12卷,收载药物742味,系统记述各类药材的产地、采集、贮藏、真伪鉴别、加工炮制、配伍禁忌、七方十剂和服用方法等。并按草(上、中、下)、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分类,其中447种药材有附图,具有消食功能的鸡内金、行气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热的血余炭等,均首见于此书。该书内容不少是采用韵语对仗写成,便于记诵。

人物作品

编辑

《本草蒙筌》对后代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陈嘉谟对加入辅料炮制药物所起的作用作了明确的论述,除了介绍古代及当代经验外,还常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一些宝贵经验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缪希雍的《炮炙大法》中均被全文辑入。中药炮制是否得法,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陈嘉谟第一次在理论上提出了炮制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候是中药炮制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他总结前人用火经验,吸取当地烹调用火方式,首倡“紧火”的运用,紧火者,即持续猛烈之明火。 明代以前对中药炮炙方法分类的资料比较缺乏。为了便于掌握运用各种炮制方法,陈嘉谟把炮制方法作了概括性的归纳,提出了三类方法:“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这就是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开始。

《本草蒙筌》对后代中医中药事业有很大影响,李时珍评价此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陈嘉谟也因此书被称之为古代著名药物学家。

出版图书

编辑

本草蒙筌

作者名称 陈嘉谟

作品时间2009-1

《本草蒙筌》,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12卷,明·陈嘉谟(廷采)撰。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首列历代名医图14幅,系转绘自《医学流》。其后为总论,分18个专题讨论道地药材、野生家种、采收季节、最佳药用部位、贮藏保管、真伪优劣鉴别、炮制方法等内容,其中“贸易辨假真...

下一篇 本草蒙筌

上一篇 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