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鱤鱼 编辑
鳡鱼是鲤形目鲤科的鱼类。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稜;头长而前端尖。吻尖,呈喙形,吻长远超过吻宽;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达眼前缘的下方;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眼中等大,向两侧突出,头长与眼径的比例变化范围很大;下咽齿3行。鳞小,侧线鳞。生活时体色微黄,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鳡鱼分布于中国东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地,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游动迅速,常在敞水区域追捕鲢、鳙、鲌类等鱼为食。从鱼苗开始就吞食其他鱼苗,在长江生殖季节为4-6月,产漂流性卵。鳡鱼生长迅速,属江湖半洞游性鱼类,15-40厘米的小鳡鱼仅吃红鳍鲌、虾类等。鳡鱼为淡水中凶猛的“鱼王”,渔民称其为鱼霸,它最大个体在50千克以上。 其为江河、湖泊中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天然产量很高,生长迅速,肉嫩,少刺,被公认为上等的经济鱼类。鳡鱼肉性平,味甘,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
鱤鱼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鱤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拼音名】GǎnYú
【英文名】Yellowcheekcarp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鱤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opichthysbambusa(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春夏用网捕捞,捕杀后,剖腹,除去内脏,洗净,取肉鲜用。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胃;温中止呕。主脾胃虚弱;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疮疥患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鱤鱼
鱤鱼
事件二
老人长江里钓起“鱼王” 肩扛过市
2016年4月9日报道,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嘴里叼着一根烟,背上驮着一条大鱼,左前方一名男子帮着开道,身后一位女士全程负责跟拍,迎来百分百的回头率。原来这条被大家顶礼膜拜的大鱼,老人8日下午在三江桥附近的长江中钓起来的。
附近居民介绍,这条大鱼之后被剁成一块一块,足足卖了700多块钱。宜昌市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副处长卢林,他看完视频和照片后表示,这应该是一条鱤鱼。卢林说,鱤鱼虽不是国家保护鱼类,但这么大的雌鱤鱼被钓起,对长江的渔业资源来说,是一个损失。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