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号 编辑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

宋朝年号宋朝年号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柴宗训禅位,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改元建隆。到1279年(祥兴二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宋亡,凡十八帝319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宋朝年号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

分类:年号

代表:庆历、景德、靖康、绍兴

年号相关:庆历新政、靖康之耻、绍兴和议

宋朝皇帝年号

编辑

宋朝地图

宋朝共有57个年号,以在位最长的仁宗为最多,有九个。宋朝皇帝年号在用字上和之前朝代一样,喜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淳化、咸平、庆历、熙宁、元丰、淳熙、嘉泰、嘉熙、祥兴等。皇帝也常因祥瑞、天灾、郊祀改元。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北宋年号中没有超过十年的,唯仁宗天圣、神宗熙宁使用了十年。北宋年号中还有三个四字年号:太平兴国、大中祥符、建中靖国。之后的朝代再未出现四字年号(不计地方起义势力)。南宋年号的用字很多取自于之前年号的字眼合成。如隆兴即“隆绍兴之政”;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即“绍淳熙之政”;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端平取自端拱、太平兴国。南宋年号中有四个年号使用时长超过十年,高宗之绍兴凡三十二年,孝宗之淳熙凡十六年,宁宗之嘉定凡十七年,理宗之淳祐凡十二年,其余使用时长普遍较短。南宋年号的使用时长普遍与当时的政局有关。

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皇帝年号总览 :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起止

太祖赵匡胤

(在位17年)

建隆

4年

庚申

960——963

乾德

6年

癸亥(十一)

963——968

开宝

9年

戊辰(十一)

968——976

太宗赵匡义

(在位22年)

太平兴国

9年

丙子(十二)

976——984

雍熙

4年

甲申(十一)

984——987

端拱

2年

戊子

988——989

淳化

5年

庚寅

990——994

至道

3年

乙未

995——997

真宗赵恒

(在位25年)

咸平

6年

戊戌

998——1003

景德

4年

甲辰

1004——1007

大中祥符

9年

戊申

1008——1016

天禧

5年

丁巳

1017——1021

乾兴

1年

壬戌

1022

仁宗赵祯

(在位42年)

天圣

10年

癸亥

1023——1032

明道

2年

壬申(十一)

1032——1033

景祐

5年

甲戌

1034——1038

宝元

3年

戊寅(十一)

1038——1040

康定

2年

庚辰(二月)

1040——1041

庆历

8年

辛巳(十一)

1041——1048

皇祐

6年

己丑

1049——1054

至和

3年

甲午(三月)

1054——1056

嘉祐

8年

丙申(九月)

1056——1063

英宗赵曙

治平

4年

甲辰

1064——1067

神宗赵顼

(在位18年)

熙宁

10年

戊申

1068——1077

元丰

8年

戊午

1078——1085

哲宗赵煦

(在位15年)

元祐

9年

丙寅

1086——1094

绍圣

5年

甲戌(四月)

1094——1098

元符

3年

戊寅(六月)

1098——1100

徽宗赵佶

(在位25年)

建中靖国

1年

辛巳

1101

崇宁

5年

壬午

1102——1106

大观

4年

丁亥

1107——1110

政和

8年

辛卯

1111——1118

重和

2年

戊戌(十一)

1118——1119

宣和

7年

己亥(二月)

1119——1125

钦宗赵桓

靖康

2年

丙午

1126——1127

南宋

南宋(1127年——1279年)皇帝年号一览 :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起止

高宗赵构

(在位36年)

建炎

4年

丁未(五月)

1127——1130

绍兴

32年

辛亥

1131——1162

孝宗赵昚

(在位27年)

隆兴

2年

癸未

1163——1164

乾道

9年

乙酉

1165——1173

淳熙

16年

甲午

1174——1189

光宗赵惇

绍熙

5年

庚戌

1190——1194

宁宗赵扩

(在位30年)

庆元

6年

乙卯

1195——1200

嘉泰

4年

辛酉

1201——1204

开禧

3年

乙丑

1205——1207

嘉定

17年

戊辰

1208——1224

理宗赵昀

(在位40年)

宝庆

3年

乙酉

1225——1227

绍定

6年

戊子

1228——1233

端平

3年

甲午

1234——1236

嘉熙

4年

丁酉

1237——1240

淳祐

12年

辛丑

1241——1252

宝祐

6年

癸丑

1253——1258

开庆

1年

己未

1259

景定

5年

庚申

1260——1264

度宗赵禥

咸淳

10年

乙丑

1265——1274

恭帝赵㬎

德祐

2年

乙亥

1275——1276

端宗赵昰

景炎

3年

丙子(五月)

1276——1278

末帝赵昺

祥兴

2年

戊寅(五月)

1278——1279

其他年号:

1、明受

宋高宗唯一子元懿太子赵旉之年号。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高宗赵构从南京(今河南商丘)逃到临安府,苗傅刘正彦借机发动叛乱,逼迫高宗退位,做太上皇。3月5日,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赵旉即位,改年号为明受。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后宰相张浚杀死刘正彦等人,叛乱被平息。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政。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天。

年号对照

编辑

本文主要逐年列举与宋朝同期存在的辽(西辽)、西夏、金朝、大理国的年号,存在时间较短的北辽、刘豫伪齐以及地方势力年号不列入本表 。

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涿郡人。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显德六年(959年),升为殿前都点检。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二,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正月初五,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定国号为宋。赵匡胤在位期间共使用三个年号:建隆(960—963)、乾德(963—968)、开宝(968—976)。开宝九年十月,崩,年五十,在位十七年。庙号太祖,累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宋太祖在为期间,尚有辽、北汉、南汉、后蜀、南唐、吴越、南平、大理、于阗等政权,历年干支及年号对照如下(南唐、越、南平行宋年号):

公元

干支

北宋

北汉

南汉

后蜀

于阗

大理

960

庚申

建隆元年

辽穆宗应历十年

天会四年

大宝三年

广政二十三年

同庆四十九年

广德

961

辛酉

建隆二年

应历十一年

天会五年

大宝四年

广政二十四年

同庆五十年

广德

962

壬戌

建隆三年

应历十二年

天会六年

大宝五年

广政二十五年

同庆五十一年

广德

963

癸亥

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应历十三年

天会七年

大宝六年

广政二十六年

同庆五十二年

广德

964

甲子

乾德二年

应历十四年

天会八年

大宝七年

广政二十七年

同庆五十三年

广德

965

乙丑

乾德三年

应历十五年

天会九年

大宝八年

广政二十八年

同庆五十四年

广德

966

丙寅

乾德四年

应历十六年

天会十年

大宝九年

-

同庆五十五年

广德

967

丁卯

乾德五年

应历十七年

天会十一年

大宝十年

-

天尊元年

广德

968

戊辰

乾德六年

开宝元年

应历十八年

天会十二年

大宝十一年

-

天尊二年

顺德元年

969

己巳

开宝二年

应历十九年

辽景宗保宁元年

天会十三年

大宝十二年

-

天尊三年

明政元年

970

庚午

开宝三年

保宁二年

天会十四年

大宝十三年

-

天尊四年

明政二年

971

辛未

开宝四年

保宁三年

天会十五年

大宝十四年

-

天尊五年

明政三年

972

壬申

开宝五年

保宁四年

天会十六年

-

-

天尊六年

明政四年

973

癸酉

开宝六年

保宁五年

天会十七年

-

-

天尊七年

明政五年

974

甲戌

开宝七年

保宁六年

广运元年

-

-

天尊八年

明政六年

975

乙亥

开宝八年

保宁七年

广运二年

-

-

天尊九年

明政七年

976

丙子

开宝九年

保宁八年

广运三年

-

-

天尊十年

明政八年

注:广德为大理段思聪之年号,起始时间不详。

太宗赵匡义

宋太宗赵匡义(939—997),太祖弟,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驾崩,赵光义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改元雍熙;雍熙四年后改元端拱;端拱二年后改元淳化;淳化五年后改元至道;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崩,年五十九,在位凡二十二年 。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宋太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干支

北宋

辽(契丹)

北汉

于阗

大理

976

丙子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辽景宗保宁八年

广运三年

天尊十年

明政八年

977

丁丑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辽景宗保宁九年

广运四年

天尊十一年

明政九年

978

戊寅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辽景宗保宁十年

广运五年

中兴元年

明政十年

979

己卯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辽景宗保宁十一年

辽景宗乾亨元年

广运六年

中兴二年

明政十一年

980

庚辰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辽景宗乾亨二年

-

中兴三年

明政十二年

981

辛巳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辽景宗乾亨三年

-

中兴四年

明政十三年

982

壬午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辽景宗乾亨四年

-

中兴五年

明政十四年

983

癸未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辽景宗乾亨五年

辽圣宗统和元年

-

中兴六年

明政十五年

984

甲申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

宋太宗雍熙元年

辽圣宗统和二年

-

中兴七年

明政十六年

985

乙酉

宋太宗雍熙二年

辽圣宗统和三年

-

中兴八年

明政十七年

986

丙戌

宋太宗雍熙三年

辽圣宗统和四年

-

天兴元年

广明元年

987

丁亥

宋太宗雍熙四年

辽圣宗统和五年

-

天兴二年

广明二年

988

戊子

宋太宗端拱元年

辽圣宗统和六年

-

天兴三年

广明三年

989

己丑

宋太宗端拱二年

辽圣宗统和七年

-

天兴四年

广明四年

990

庚寅

宋太宗淳化元年

辽圣宗统和八年

-

天兴五年

广明五年

991

辛卯

宋太宗淳化二年

辽圣宗统和九年

-

天兴六年

广明六年

992

壬辰

宋太宗淳化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年

-

天兴七年

广明七年

993

癸巳

宋太宗淳化四年

辽圣宗统和十一年

-

天兴八年

广明八年

994

甲午

宋太宗淳化五年

辽圣宗统和十二年

-

天兴九年

广明九年

995

乙未

宋太宗至道元年

辽圣宗统和十三年

-

天兴十年

广明十年

996

丙申

宋太宗至道二年

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

天兴十一年

广明十一年

997

丁酉

宋太宗至道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五年

-

天兴十二年

广明十二年

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咸平。咸平六年后改元景德;景德四年后改元大中祥符;大中祥符九年后改元天禧;天禧五年后改元乾兴;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庙号真宗,累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

宋真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干支

北宋

辽(契丹)

于阗

大理

998

戊戌

宋真宗咸平元年

辽圣宗统和十六年

天兴十三年

广明十三年

999

己亥

宋真宗咸平二年

辽圣宗统和十七年

天兴十四年

广明十四年

1000

庚子

宋真宗咸平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天寿元年

广明十五年

1001

辛丑

宋真宗咸平四年

辽圣宗统和十九年

天寿二年

广明十六年

1002

壬寅

宋真宗咸平五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年

天寿三年

广明十七年

1003

癸卯

宋真宗咸平六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年

天寿四年

广明十八年

1004

甲辰

宋真宗景德元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

天寿五年

广明十九年

1005

乙巳

宋真宗景德二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

天寿六年

明应元年

1006

丙午

宋真宗景德三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

天寿七年

明圣?

1007

丁未

宋真宗景德四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

-

明德?

1008

戊申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

-

明治?

1009

己酉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

-

明治?

1010

庚戌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

明启元年

1011

辛亥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

-

明启二年

1012

壬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辽圣宗统和三十年

辽圣宗开泰元年

-

明启三年

1013

癸丑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辽圣宗开泰二年

-

明启四年

1014

甲寅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辽圣宗开泰三年

-

明启五年

1015

乙卯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辽圣宗开泰四年

-

明启六年

1016

丙辰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辽圣宗开泰五年

-

明启七年

1017

丁巳

宋真宗天禧元年

辽圣宗开泰六年

-

明启八年

1018

戊午

宋真宗天禧二年

辽圣宗开泰七年

-

明启九年

1019

己未

宋真宗天禧三年

辽圣宗开泰八年

-

明启十年

1020

庚申

宋真宗天禧四年

辽圣宗开泰九年

-

明启十一年

1021

辛酉

宋真宗天禧五年

辽圣宗开泰十年

辽圣宗太平元年

-

明启十二年

1022

壬戌

宋真宗乾兴元年

辽圣宗太平二年

-

明启十三年

注:大理段素英明应元年(1005年)之后,有明圣、明德、明治三个年号,存在时间短,起止不可考。

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宋朝第四位皇帝,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第六子。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圣;天圣十年十一月改元明道,明道二年改次年为景祐;景祐五年十一月改元宝元;宝元三年二月改元康定;康定二年十一月改元庆历,庆历八年后改元皇祐;皇祐六年三月改元至和;至和三年九月改元嘉祐;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崩,年五十四,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宋仁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干支

北宋

辽(契丹)

西夏

大理

1023

癸亥

宋仁宗天圣元年

辽圣宗太平三年

-

明通元年

1024

甲子

宋仁宗天圣二年

辽圣宗太平四年

-

明通二年

1025

乙丑

宋仁宗天圣三年

辽圣宗太平五年

-

明通三年

1026

丙寅

宋仁宗天圣四年

辽圣宗太平六年

-

明通四年

1027

丁卯

宋仁宗天圣五年

辽圣宗太平七年

-

正治元年

1028

戊辰

宋仁宗天圣六年

辽圣宗太平八年

-

正治二年

1029

己巳

宋仁宗天圣七年

辽圣宗太平九年

-

正治三年

1030

庚午

宋仁宗天圣八年

辽圣宗太平十年

-

正治四年

1031

辛未

宋仁宗天圣九年

辽圣宗太平十一年

辽兴宗景福元年

-

正治五年

1032

壬申

宋仁宗天圣十年

宋仁宗明道元年

辽兴宗景福二年

辽兴宗重熙元年

西夏景宗显道元年

正治六年

1033

癸酉

宋仁宗明道二年

辽兴宗重熙二年

西夏景宗显道二年

正治七年

1034

甲戌

宋仁宗景祐元年

辽兴宗重熙三年

西夏景宗显道三年

西夏景宗开运元年

西夏景宗广运元年

正治八年

1035

乙亥

宋仁宗景祐二年

辽兴宗重熙四年

西夏景宗广运二年

正治九年

1036

丙子

宋仁宗景祐三年

辽兴宗重熙五年

西夏景宗广运三年

西夏景宗大庆元年

正治十年

1037

丁丑

宋仁宗景祐四年

辽兴宗重熙六年

西夏景宗大庆二年

正治十一年

1038

戊寅

宋仁宗景祐五年

宋仁宗宝元元年

辽兴宗重熙七年

西夏景宗大庆三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正治十二年

1039

己卯

宋仁宗宝元二年

辽兴宗重熙八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二年

正治十三年

1040

庚辰

宋仁宗宝元三年

宋仁宗康定元年

辽兴宗重熙九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三年

正始十四年

1041

辛巳

宋仁宗康定二年

宋仁宗庆历元年

辽兴宗重熙十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正治十五年

1042

壬午

宋仁宗庆历二年

辽兴宗重熙十一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五年

圣明元年

1043

癸未

宋仁宗庆历三年

辽兴宗重熙十二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六年

圣明二年

1044

甲申

宋仁宗庆历四年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天明元年

1045

乙酉

宋仁宗庆历五年

辽兴宗重熙十四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八年

保安元年

1046

丙戌

宋仁宗庆历六年

辽兴宗重熙十五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九年

保安二年

1047

丁亥

宋仁宗庆历七年

辽兴宗重熙十六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年

保安三年

1048

戊子

宋仁宗庆历八年

辽兴宗重熙十七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

保安四年

1049

己丑

宋仁宗皇祐元年

辽兴宗重熙十八年

西夏毅宗延嗣宁国元年

保安五年

1050

庚寅

宋仁宗皇祐二年

辽兴宗重熙十九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

保安六年

1051

辛卯

宋仁宗皇祐三年

辽兴宗重熙二十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二年

保安七年

1052

壬辰

宋仁宗皇祐四年

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三年

保安八年

1053

癸巳

宋仁宗皇祐五年

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元年

正安元年

1054

甲午

宋仁宗皇祐六年

宋仁宗至和元年

辽兴宗重熙二十三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二年

正安二年

1055

乙未

宋仁宗至和二年

辽兴宗重熙二十四年

辽道宗清宁元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三年

正安三年

1056

丙申

宋仁宗至和三年

宋仁宗嘉祐元年

辽道宗清宁二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四年

不详

1057

丁酉

宋仁宗嘉祐二年

辽道宗清宁三年

西夏毅宗奲都元年

不详

1058

戊戌

宋仁宗嘉祐三年

辽道宗清宁四年

西夏毅宗奲都二年

不详

1059

己亥

宋仁宗嘉祐四年

辽道宗清宁五年

西夏毅宗奲都三年

不详

1060

庚子

宋仁宗嘉祐五年

辽道宗清宁六年

西夏毅宗奲都四年

不详

1061

辛丑

宋仁宗嘉祐六年

辽道宗清宁七年

西夏毅宗奲都五年

不详

1062

壬寅

宋仁宗嘉祐七年

辽道宗清宁八年

西夏毅宗奲都六年

不详

1063

癸卯

宋仁宗嘉祐八年

辽道宗清宁九年

西夏毅宗拱化元年

不详

注:大理段思廉正安年号结束时间不明。段思廉正安之后,段廉义上德元年(1076年)之前,有正德、保德两个年号,起止时间不详。

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1032—1067),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生于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赵曙幼年时被无子的仁宗接入皇宫抚养,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子。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赵曙即帝位,次年改元治平。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崩,年三十五。庙号英宗,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宋英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公元

干支

北宋

西夏

大理

1064

甲辰

宋英宗治平元年

辽道宗清宁十年

西夏毅宗拱化二年

不详

1065

乙巳

宋英宗治平二年

辽道宗咸雍元年

西夏毅宗拱化三年

不详

1066

丙午

宋英宗治平三年

辽道宗咸雍二年

西夏毅宗拱化四年

不详

1067

丁未

宋英宗治平四年

辽道宗咸雍三年

西夏毅宗拱化五年

西夏惠宗乾道元年

不详

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1085),生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宋英宗赵曙长子,宋朝第六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熙宁。熙宁十年因天下大旱,次年改元元丰,寓意五谷丰登、天下富足。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崩,年三十八,在位凡十八年。庙号神宗,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宋神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公元

干支

北宋

西夏

大理

1068

戊申

宋神宗熙宁元年

辽道宗咸雍四年

西夏惠宗乾道二年

不详

1069

己酉

宋神宗熙宁二年

辽道宗咸雍五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元年

不详

1070

庚戌

宋神宗熙宁三年

辽道宗咸雍六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二年

不详

1071

辛亥

宋神宗熙宁四年

辽道宗咸雍七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三年

不详

1072

壬子

宋神宗熙宁五年

辽道宗咸雍八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四年

不详

1073

癸丑

宋神宗熙宁六年

辽道宗咸雍九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五年

不详

1074

甲寅

宋神宗熙宁七年

辽道宗咸雍十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六年

不详

1075

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辽道宗大康元年

西夏惠宗大安元年

保德?年

1076

丙辰

宋神宗熙宁九年

辽道宗大康二年

西夏惠宗大安二年

上德元年

1077

丁巳

宋神宗熙宁十年

辽道宗大康三年

西夏惠宗大安三年

广安元年

1078

戊午

宋神宗元丰元年

辽道宗大康四年

西夏惠宗大安四年

广安二年

1079

己未

宋神宗元丰二年

辽道宗大康五年

西夏惠宗大安五年

广安三年

1080

庚申

宋神宗元丰三年

辽道宗大康六年

西夏惠宗大安六年

广安四年

1081

辛酉

宋神宗元丰四年

辽道宗大康七年

西夏惠宗大安七年

上明元年

1082

壬戌

宋神宗元丰五年

辽道宗大康八年

西夏惠宗大安八年

保立元年

1083

癸亥

宋神宗元丰六年

辽道宗大康九年

西夏惠宗大安九年

不详

1084

甲子

宋神宗元丰七年

辽道宗大康十年

西夏惠宗大安十年

不详

1085

乙丑

宋神宗元丰八年

辽道宗大安元年

西夏惠宗大安十一年

不详

注:大理段正明保立年号结束时间不详。段正明保立之后,高升泰上治元年(1095年)之前,有建安、天祐两个年号,起止时间亦不详。

哲宗赵煦

宋哲宗赵煦(1077—1100),生于神宗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第六子,宋朝第七位皇帝。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次年改元元祐。元祐九年四月改元绍圣,绍圣五年六月改元元符,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二日崩,年二十五 ,在位十五年,庙号哲宗,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

宋哲宗时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公元

干支

北宋

西夏

大理

1086

丙寅

宋哲宗元祐元年

辽道宗大安二年

西夏惠宗天安礼定元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元年

不详

1087

丁卯

宋哲宗元祐二年

辽道宗大安三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二年

不详

1088

戊辰

宋哲宗元祐三年

辽道宗大安四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三年

不详

1089

己巳

宋哲宗元祐四年

辽道宗大安五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四年

不详

1090

庚午

宋哲宗元祐五年

辽道宗大安六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元年

不详

1091

辛未

宋哲宗元祐六年

辽道宗大安七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二年

不详

1092

壬申

宋哲宗元祐七年

辽道宗大安八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三年

不详

1093

癸酉

宋哲宗元祐八年

辽道宗大安九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四年

不详

1094

甲戌

宋哲宗元祐九年

宋哲宗绍圣元年

辽道宗大安十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

天祐?年

1095

乙亥

宋哲宗绍圣二年

辽道宗寿昌元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六年

上治元年

1096

丙子

宋哲宗绍圣三年

辽道宗寿昌二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七年

天授元年

1097

丁丑

宋哲宗绍圣四年

辽道宗寿昌三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八年

开明元年

1098

戊寅

宋哲宗绍圣五年

宋哲宗元符元年

辽道宗寿昌四年

西夏崇宗永安元年

开明二年

1099

己卯

宋哲宗元符二年

辽道宗寿昌五年

西夏崇宗永安二年

开明三年

1100

庚辰

宋哲宗元符三年

辽道宗寿昌六年

西夏崇宗永安三年

开明四年

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生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即皇帝位,有建中靖国(1101)、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政和(1111—1118)、重和(1118—1119)、宣和(1119—1125)等七个年号。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内禅皇帝位。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为金军所掳北上。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崩于金国五国城,年五十四,在位凡二十五年 。

绍兴七年九月,凶问至江南,高宗遥上尊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十二年八月,梓宫还临安。十三年正月,加上尊谥曰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

宋徽宗时干支纪年对照:

公元

干支

北宋

西夏

大理

1101

辛巳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辽天祚帝乾统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元年

-

开明五年

1102

壬午

宋徽宗崇宁元年

辽天祚帝乾统二年

西夏崇宗贞观二年

-

开明六年

1103

癸未

宋徽宗崇宁二年

辽天祚帝乾统三年

西夏崇宗贞观三年

-

天正元年

1104

甲申

宋徽宗崇宁三年

辽天祚帝乾统四年

西夏崇宗贞观四年

-

天正二年

1105

乙酉

宋徽宗崇宁四年

辽天祚帝乾统五年

西夏崇宗贞观五年

-

文安元年

1106

丙戌

宋徽宗崇宁五年

辽天祚帝乾统六年

西夏崇宗贞观六年

-

文安二年

1107

丁亥

宋徽宗大观元年

辽天祚帝乾统七年

西夏崇宗贞观七年

-

文安三年

1108

戊子

宋徽宗大观二年

辽天祚帝乾统八年

西夏崇宗贞观八年

-

文安四年

1109

己丑

宋徽宗大观三年

辽天祚帝乾统九年

西夏崇宗贞观九年

-

日新元年

1110

庚寅

宋徽宗大观四年

辽天祚帝乾统十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年

-

文治元年

1111

辛卯

宋徽宗政和元年

辽天祚帝天庆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一年

-

文治二年

1112

壬辰

宋徽宗政和二年

辽天祚帝天庆二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二年

-

文治三年

1113

癸巳

宋徽宗政和三年

辽天祚帝天庆三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三年

-

文治四年

1114

甲午

宋徽宗政和四年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

西夏崇宗雍宁元年

-

文治五年

1115

乙未

宋徽宗政和五年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

西夏崇宗雍宁二年

金太祖收国元年

文治六年

1116

丙申

宋徽宗政和六年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西夏崇宗雍宁三年

金太祖收国二年

文治七年

1117

丁酉

宋徽宗政和七年

辽天祚帝天庆七年

西夏崇宗雍宁四年

金太祖天辅元年

文治八年

1118

戊戌

宋徽宗政和八年

宋徽宗重和元年

辽天祚帝天庆八年

西夏崇宗雍宁五年

金太祖天辅二年

文治九年

1119

己亥

宋徽宗重和二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

辽天祚帝天庆九年

西夏崇宗元德元年

金太祖天辅三年

不详

1120

庚子

宋徽宗宣和二年

辽天祚帝天庆十年

西夏崇宗元德二年

金太祖天辅四年

不详

1121

辛丑

宋徽宗宣和三年

辽天祚帝保大元年

西夏崇宗元德三年

金太祖天辅五年

不详

1122

壬寅

宋徽宗宣和四年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

西夏崇宗元德四年

金太祖天辅六年

不详

1123

癸卯

宋徽宗宣和五年

辽天祚帝保大三年

西夏崇宗元德五年

金太祖天辅七年

金太宗天会元年

不详

1124

甲辰

宋徽宗宣和六年

辽天祚帝保大四年

西夏崇宗元德六年

金太宗天会二年

不详

1125

乙巳

宋徽宗宣和七年

辽天祚帝保大五年

西夏崇宗元德七年

金太宗天会三年

不详

注:大理段正严文治年号结束时间不详。文治之后,保天元年(1129年)之前,有永嘉年号,起始时间不明。

钦宗赵桓

宋钦宗赵桓(1100—1156),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长子,高宗赵构异母兄,宋朝第九位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受禅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靖康,寓意国家安定无乱、百姓富足安康。靖康二年二月与徽宗同为金军所掳北上。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崩,其死讯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传至临安。高宗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公元

干支

北宋

西夏

西辽

大理

1126

丙午

宋钦宗靖康元年

金太宗天会四年

西夏崇宗元德八年

西辽德宗延庆三年

不详

1127

丁未

宋钦宗靖康二年

金太宗天会五年

西夏崇宗元德九年

西辽德宗延庆四年

不详

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1187),生于徽宗大观元年五月,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位皇帝。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于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建炎四年后改元绍兴。绍兴,即绍祚中兴,意: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禅位。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一月崩逝,年八十一,在位三十六年。庙号高宗,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公元

干支

南宋

西夏

西辽

大理

1127

丁未

宋高宗建炎元年

金太宗天会五年

西夏崇宗正德元年

西辽德宗延庆四年

不详

1128

戊申

宋高宗建炎二年

金太宗天会六年

西夏崇宗正德二年

西辽德宗延庆五年

永嘉?年

1129

己酉

宋高宗建炎三年

金太宗天会七年

西夏崇宗正德三年

西辽德宗延庆六年

保天元年

1130

庚戌

宋高宗建炎四年

金太宗天会八年

西夏崇宗正德四年

西辽德宗延庆七年

保天二年

1131

辛亥

宋高宗绍兴元年

金太宗天会九年

西夏崇宗正德五年

西辽德宗延庆八年

保天三年

1132

壬子

宋高宗绍兴二年

金太宗天会十年

西夏崇宗正德六年

西辽德宗延庆九年

保天四年

1133

癸丑

宋高宗绍兴三年

金太宗天会十一年

西夏崇宗正德七年

西辽德宗延庆十年

保天五年

1134

甲寅

宋高宗绍兴四年

金太宗天会十二年

西夏崇宗正德八年

西辽德宗康国元年

保天六年

1135

乙卯

宋高宗绍兴五年

金太宗天会十三年

西夏崇宗大德元年

西辽德宗康国二年

保天七年

1136

丙辰

宋高宗绍兴六年

金熙宗天会十四年

西夏崇宗大德二年

西辽德宗康国三年

保天八年

1137

丁巳

宋高宗绍兴七年

金熙宗天会十五年

西夏崇宗大德三年

西辽德宗康国四年

不详

1138

戊午

宋高宗绍兴八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

西夏崇宗大德四年

西辽德宗康国五年

不详

1139

己未

宋高宗绍兴九年

金熙宗天眷二年

西夏崇宗大德五年

西辽德宗康国六年

不详

1140

庚申

宋高宗绍兴十年

金熙宗天眷三年

西夏仁宗大庆元年

西辽德宗康国七年

不详

1141

辛酉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金熙宗皇统元年

西夏仁宗大庆二年

西辽德宗康国八年

不详

1142

壬戌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金熙宗皇统二年

西夏仁宗大庆三年

西辽德宗康国九年

不详

1143

癸亥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金熙宗皇统三年

西夏仁宗大庆四年

西辽德宗康国十年

不详

1144

甲子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金熙宗皇统四年

西夏仁宗人庆元年

西辽感天后咸清元年

不详

1145

乙丑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金熙宗皇统五年

西夏仁宗人庆二年

咸清二年

不详

1146

丙寅

宋高宗绍兴十六年

金熙宗皇统六年

西夏仁宗人庆三年

咸清三年

不详

1147

丁卯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金熙宗皇统七年

西夏仁宗人庆四年

咸清四年

广运?年

1148

戊辰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金熙宗皇统八年

西夏仁宗人庆五年

咸清五年

永贞元年

1149

己巳

宋高宗绍兴十九年

金熙宗皇统九年

海陵王天德元年

西夏仁宗天盛元年

咸清六年

大宝元年

1150

庚午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海陵王天德二年

西夏仁宗天盛二年

咸清七年

大宝二年

1151

辛未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海陵王天德三年

西夏仁宗天盛三年

西辽仁宗绍兴元年

大宝三年

1152

壬申

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

海陵王天德四年

西夏仁宗天盛四年

西辽仁宗绍兴二年

大宝四年

1153

癸酉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

海陵王天德五年

海陵王贞元元年

西夏仁宗天盛五年

西辽仁宗绍兴三年

大宝五年

1154

甲戌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海陵王贞元二年

西夏仁宗天盛六年

西辽仁宗绍兴四年

大宝六年

1155

乙亥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海陵王贞元三年

西夏仁宗天盛七年

西辽仁宗绍兴五年

大宝七年

1156

丙子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海陵王贞元四年

海陵王正隆元年

西夏仁宗天盛八年

西辽仁宗绍兴六年

不详

1157

丁丑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海陵王正隆二年

西夏仁宗天盛九年

西辽仁宗绍兴七年

不详

1158

戊寅

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海陵王正隆三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年

西辽仁宗绍兴八年

不详

1159

己卯

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海陵王正隆四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一年

西辽仁宗绍兴九年

不详

1160

庚辰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海陵王正隆五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二年

西辽仁宗绍兴十年

不详

1161

辛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海陵王正隆六年

金世宗大定元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三年

西辽仁宗绍兴十一年

不详

1162

壬午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四年

西辽仁宗绍兴十二年

不详

注:大理段正严保天年号结束时间不明,其后有广运年号,起始时间亦不明。段正兴大宝之后,有龙兴、盛明、建德三个年号,起止时间皆不详。

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1127—1194),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被立为皇子,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六月,高宗禅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有隆兴(1163—1164)、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三个年号。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赵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庙号孝宗,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公元

干支

南宋

西夏

西辽

大理

1163

癸未

宋孝宗隆兴元年

金世宗大定三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五年

西辽仁宗绍兴十三年

不详

1164

甲申

宋孝宗隆兴二年

金世宗大定四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六年

西辽承天后崇福元年

不详

1165

乙酉

宋孝宗乾道元年

金世宗大定五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七年

崇福二年

不详

1166

丙戌

宋孝宗乾道二年

金世宗大定六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八年

崇福三年

不详

1167

丁亥

宋孝宗乾道三年

金世宗大定七年

西夏仁宗天盛十九年

崇福四年

不详

1168

戊子

宋孝宗乾道四年

金世宗大定八年

西夏仁宗天盛二十年

崇福五年

不详

1169

己丑

宋孝宗乾道五年

金世宗大定九年

西夏仁宗天盛廿一年

崇福六年

不详

1170

庚寅

宋孝宗乾道六年

金世宗大定十年

西夏仁宗乾祐元年

崇福七年

不详

1171

辛卯

宋孝宗乾道七年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年

崇福八年

建德?年

1172

壬辰

宋孝宗乾道八年

金世宗大定十二年

西夏仁宗乾祐三年

崇福九年

利贞元年

1173

癸巳

宋孝宗乾道九年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

西夏仁宗乾祐四年

崇福十年

利贞二年

1174

甲午

宋孝宗淳熙元年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

西夏仁宗乾祐五年

崇福十一年

利贞三年

1175

乙未

宋孝宗淳熙二年

金世宗大定十五年

西夏仁宗乾祐六年

崇福十二年

利贞四年

1176

丙申

宋孝宗淳熙三年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

西夏仁宗乾祐七年

崇福十三年

盛德元年

1177

丁酉

宋孝宗淳熙四年

金世宗大定十七年

西夏仁宗乾祐八年

崇福十四年

盛德二年

1178

戊戌

宋孝宗淳熙五年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

西夏仁宗乾祐九年

西辽末主天禧元年

盛德三年

1179

己亥

宋孝宗淳熙六年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年

天禧二年

盛德四年

1180

庚子

宋孝宗淳熙七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一年

天禧三年

盛德五年

1181

辛丑

宋孝宗淳熙八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

天禧四年

嘉会元年

1182

壬寅

宋孝宗淳熙九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三年

天禧五年

嘉会二年

1183

癸卯

宋孝宗淳熙十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四年

天禧六年

嘉会三年

1184

甲辰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五年

天禧七年

嘉会四年

1185

乙巳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六年

天禧八年

元亨元年

1186

丙午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七年

天禧九年

元亨二年

1187

丁未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八年

天禧十年

元亨三年

1188

戊申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

西夏仁宗乾祐十九年

天禧十一年

元亨四年

1189

己酉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十年

天禧十二年

元亨五年

光宗赵惇

宋光宗赵惇(1147—1200),宋孝宗赵昚第三子,生于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九月,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乾道七年(1171年)被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被迫禅位次子赵扩,史称”绍熙内禅“。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崩,年五十四 ,庙号光宗,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公元

干支

南宋

西夏

西辽(末主)

大理

1190

庚戌

宋光宗绍熙元年

金章宗明昌元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

天禧十三年

元亨六年

1191

辛亥

宋光宗绍熙二年

金章宗明昌二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二年

天禧十四年

元亨七年

1192

壬子

宋光宗绍熙三年

金章宗明昌三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三年

天禧十五年

元亨八年

1193

癸丑

宋光宗绍熙四年

金章宗明昌四年

西夏仁宗乾祐二十四年

天禧十六年

元亨九年

1194

甲寅

宋光宗绍熙五年

金章宗明昌五年

西夏桓宗天庆元年

天禧十七年

元亨十年

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1168—1224年),宋光宗次子,生于孝宗乾道四年,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绍熙五年七月即皇帝,次年改元庆元。庆元六年后改元嘉泰;嘉泰四年后改元开禧;开禧三年后改元嘉定;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崩于福宁殿,年五十七,在位三十年。庙号宁宗,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公元

干支

南宋

西夏

西辽(末主)

大理

1195

乙卯

宋宁宗庆元元年

金章宗明昌六年

西夏桓宗天庆二年

天禧十八年

元亨十一年

1196

丙辰

宋宁宗庆元二年

金章宗明昌七年

金章宗承安元年

西夏桓宗天庆三年

天禧十九年

不详

1197

丁巳

宋宁宗庆元三年

金章宗承安二年

西夏桓宗天庆四年

天禧二十年

不详

1198

戊午

宋宁宗庆元四年

金章宗承安三年

西夏桓宗天庆五年

天禧二十一年

不详

1199

己未

宋宁宗庆元五年

金章宗承安四年

西夏桓宗天庆六年

天禧二十二年

不详

1200

庚申

宋宁宗庆元六年

金章宗承安五年

西夏桓宗天庆七年

天禧二十三年

安定?年

1201

辛酉

宋宁宗嘉泰元年

金章宗泰和元年

西夏桓宗天庆八年

天禧二十四年

凤历元年

1202

壬戌

宋宁宗嘉泰二年

金章宗泰和二年

西夏桓宗天庆九年

天禧二十五年

不详

1203

癸亥

宋宁宗嘉泰三年

金章宗泰和三年

西夏桓宗天庆十年

天禧二十六年

不详

1204

甲子

宋宁宗嘉泰四年

金章宗泰和四年

西夏桓宗天庆十一年

天禧二十七年

元寿?年

1205

乙丑

宋宁宗开禧元年

金章宗泰和五年

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

天禧二十八年

天开元年

1206

丙寅

宋宁宗开禧二年

金章宗泰和六年

西夏襄宗应天元年

天禧二十九年

天开二年

1207

丁卯

宋宁宗开禧三年

金章宗泰和七年

西夏襄宗应天二年

天禧三十年

天开三年

1208

戊辰

宋宁宗嘉定元年

金章宗泰和八年

西夏襄宗应天三年

天禧三十一年

天开四年

1209

己巳

宋宁宗嘉定二年

卫绍王大安元年

西夏襄宗应天四年

天禧三十二年

天开五年

1210

庚午

宋宁宗嘉定三年

卫绍王大安二年

西夏襄宗皇建元年

天禧三十三年

天开六年

1211

辛未

宋宁宗嘉定四年

卫绍王大安三年

西夏襄宗皇建二年

西夏神宗光定元年

天禧三十四年

天开七年

1212

壬申

宋宁宗嘉定五年

卫绍王崇庆元年

西夏神宗光定二年

(屈出律)

天开八年

1213

癸酉

宋宁宗嘉定六年

卫绍王崇庆二年

卫绍王至宁元年

金宣宗贞祐元年

西夏神宗光定三年

(屈出律)

天开九年

1214

甲戌

宋宁宗嘉定七年

金宣宗贞祐二年

西夏神宗光定四年

(屈出律)

天开十年

1215

乙亥

宋宁宗嘉定八年

金宣宗贞祐三年

西夏神宗光定五年

(屈出律)

天开十一年

1216

丙子

宋宁宗嘉定九年

金宣宗贞祐四年

西夏神宗光定六年

(屈出律)

天开十二年

1217

丁丑

宋宁宗嘉定十年

金宣宗贞祐五年

金宣宗兴定元年

西夏神宗光定七年

(屈出律)

天开十三年

1218

戊寅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

金宣宗兴定二年

西夏神宗光定八年

(屈出律)

天开十四年

1219

己卯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

金宣宗兴定三年

西夏神宗光定九年

-

天开十五年

1220

庚辰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

金宣宗兴定四年

西夏神宗光定十年

-

天开十六年

1221

辛巳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金宣宗兴定五年

西夏神宗光定十一年

-

天开十七年

1222

壬午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金宣宗兴定六年

金宣宗元光元年

西夏神宗光定十二年

-

天开十八年

1223

癸未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金宣宗元光二年

西夏神宗光定十三年

西夏献宗乾定元年

-

天开十九年

1224

甲申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

金哀宗正大元年

西夏献宗乾定二年

-

天开二十年

注:大理段智兴元亨年号结束时间不明,其后有年号安定,起讫时间不详。段智廉凤历年号结束时间不明,其后还有年号元寿,起始时间不明。

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1205—1264),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生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正月初五。太祖赵匡胤次子赵德昭九世孙,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嘉定十三年,宁宗立其为沂王嗣子,赐名赵贵诚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二十七日,权臣史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封成国公。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初三,宁宗崩,赵昀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宝庆。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二十六日,赵昀崩逝,年六十。在位四十年,有宝庆(1225—1227)、绍定(1228—1233)、端平(1234—1236)、嘉熙(1237—1240)、淳祐(1241—1252)、宝祐(1253—1258)、开庆(1259)、景定(1260—1264)等八个年号。庙号理宗,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公元

干支

南宋

西夏

蒙古

大理

1225

乙酉

宋理宗宝庆元年

金哀宗正大二年

西夏献宗乾定三年

元太祖二十年

天开二十一年

1226

丙戌

宋理宗宝庆二年

金哀宗正大三年

西夏献宗乾定四年

西夏末帝宝义元年

二十一年

天辅元年

1227

丁亥

宋理宗宝庆三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

西夏末帝宝义二年

二十二年

不详

1228

戊子

宋理宗绍定元年

金哀宗正大五年

-

托雷

不详

1229

己丑

宋理宗绍定二年

金哀宗正大六年

-

元太宗元年

不详

1230

庚寅

宋理宗绍定三年

金哀宗正大七年

-

二年

不详

1231

辛卯

宋理宗绍定四年

金哀宗正大八年

-

三年

不详

1232

壬辰

宋理宗绍定五年

金哀宗开兴元年

金哀宗天兴元年

-

四年

不详

1233

癸巳

宋理宗绍定六年

金哀宗天兴二年

-

五年

不详

1234

甲午

宋理宗端平元年

金哀宗天兴三年

-

六年

不详

1235

乙未

宋理宗端平二年

-

-

七年

不详

1236

丙申

宋理宗端平三年

-

-

八年

不详

1237

丁酉

宋理宗嘉熙元年

-

-

九年

不详

1238

戊戌

宋理宗嘉熙二年

-

-

十年

仁寿?年

1239

己亥

宋理宗嘉熙三年

-

-

十一年

道隆元年

1240

庚子

宋理宗嘉熙四年

-

-

十二年

道隆二年

1241

辛丑

宋理宗淳祐元年

-

-

十三年

道隆三年

1242

壬寅

宋理宗淳祐二年

-

-

(乃马真后)

道隆四年

1243

癸卯

宋理宗淳祐三年

-

-

二年

道隆五年

1244

甲辰

宋理宗淳祐四年

-

-

三年

道隆六年

1245

乙巳

宋理宗淳祐五年

-

-

四年

道隆七年

1246

丙午

宋理宗淳祐六年

-

-

元定宗元年

道隆八年

1247

丁未

宋理宗淳祐七年

-

-

二年

道隆九年

1248

戊申

宋理宗淳祐八年

-

-

三年

道隆十年

1249

己酉

宋理宗淳祐九年

-

-

(海迷失后)

道隆十一年

1250

庚戌

宋理宗淳祐十年

-

-

二年

道隆十二年

1251

辛亥

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

-

元宪宗元年

道隆十三年

1252

壬子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

-

二年

天定元年

1253

癸丑

宋理宗宝祐元年

-

-

三年

天定二年

1254

甲寅

宋理宗宝祐二年

-

-

四年

天定三年

1255

乙卯

宋理宗宝祐三年

-

-

五年

-

1256

丙辰

宋理宗宝祐四年

-

-

六年

-

1257

丁巳

宋理宗宝祐五年

-

-

七年

-

1258

戊午

宋理宗宝祐六年

-

-

八年

-

1259

己未

宋理宗开庆元年

-

-

九年

-

1260

庚申

宋理宗景定元年

-

-

元世祖中统元年

-

1261

辛酉

宋理宗景定二年

-

-

中统二年

-

1262

壬戌

宋理宗景定三年

-

-

中统三年

-

1263

癸亥

宋理宗景定四年

-

-

中统四年

-

1264

甲子

宋理宗景定五年

-

-

中统五年

-

注:大理段智祥天辅年号结束时间不明,其后有仁寿年号,起始时间不详。

度宗赵禥

宋度宗赵禥(1240— 1274),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理宗嘉熙四年生,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咸淳。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崩,年三十五,在位十年。庙号度宗,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南宋

蒙元

1265年

乙丑年

宋度宗咸淳元年

元世祖至元二年

1266年

丙寅年

宋度宗咸淳二年

元世祖至元三年

1267年

丁卯年

宋度宗咸淳三年

元世祖至元四年

1268年

戊辰年

宋度宗咸淳四年

元世祖至元五年

1269年

己巳年

宋度宗咸淳五年

元世祖至元六年

1270年

庚午年

宋度宗咸淳六年

元世祖至元七年

1271年

辛未年

宋度宗咸淳七年

元世祖至元八年

1272年

壬申年

宋度宗咸淳八年

元世祖至元九年

1273年

癸酉年

宋度宗咸淳九年

元世祖至元十年

1274年

甲戌年

宋度宗咸淳十年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恭帝赵㬎

宋恭帝赵㬎(1271—1323),宋度宗次子,宋端宗赵昰弟,宋末帝赵昺兄,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咸淳七年九月生,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由谢太后临朝称制,贾似道把持朝政。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元军兵至临安东北皋亭山,宋廷遣使请降。二月初五,谢太后携帝率百官降元。五月初二,赵㬎在上都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封其为瀛国公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赵㬎被元世祖遣送吐蕃学习藏文、佛经,后出家,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至治三年(1323年),赵㬎因作诗追念故国而被元英宗赐死,年五十二。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南宋

1275年

乙亥年

宋恭帝德祐元年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1276年

丙子年

宋恭帝德祐二年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1269—1278),宋度宗长子,宋恭帝赵㬎、宋末帝赵昺的长兄,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生于度宗咸淳五年。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宋恭帝出降,元军占领临安。同年五月一日,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在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五日,赵昰在碙洲病逝,年仅九岁,群臣上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南宋

1276年

丙子年

宋端宗景炎元年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1277年

丁丑年

宋端宗景炎二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1278年

戊寅年

宋端宗景炎三年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末帝赵昺

宋末帝赵昺(1272—1279),宋度宗第三子,咸淳八年生,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五,赵昰病逝。十七日,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赵昺为帝。五月,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元两军在崖山展开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宰相陆秀夫负帝投海,卒年七岁。宋亡。

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

南宋

1278年

戊寅年

祥兴元年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9年

己卯年

祥兴二年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年号相关

编辑

历史事件

以年号称呼的历史事件:

建隆之治、雍熙北伐、咸平之治、庆历和议、庆历新政、庆历兴学、熙宁变法、熙宁兴学、宋越熙宁战争、熙宁开边、元丰改制、元祐更化、元祐党争、绍圣绍述、崇宁兴学、靖康之耻(靖康之难)、建炎南渡、绍兴北伐、绍兴和议、隆兴北伐、隆兴和议、乾淳之治、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嘉定和议、端平更化、端平入洛、德祐之变等

文献书籍

建隆遗事、开宝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嘉祐补注本草、嘉祐集笺注、嘉祐石经、熙宁使虏图抄、元丰类稿、元丰九域志、建中靖国续灯录、大观明州图经、宣和博古图、大宋宣和遗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靖康稗史笺证(靖康稗史七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乾道四明图经、乾道建康志、淳熙三山志、绍熙州县释奠仪图、绍熙云间志、庆元建康志、嘉泰会稽志、嘉泰普灯录、嘉定赤城志、宝庆会稽续志、宝庆四明志、宝庆昌国志、淳祐玉峰志、开庆四明续志、景定建康志、景定严州续志、咸淳临安志、咸淳玉峰续志、咸淳毗陵志等

制度

嘉祐铜则、熙宁五服敕、政和五礼新仪、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

人物

嘉祐四友、元祐党奸(元祐党籍碑)

其他年号

编辑

宋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的年号 :

国号

称号

君主

年号

起止

时长

对应宋朝纪年

-

李顺

应运

994正月—五月

5月

宋太宗淳化五年

武威元帝

王均

化顺

1000正月—十月

10月

宋真宗咸平三年

安阳

武烈帝

王则

得圣

1047十一月——1048闰正月

2年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年

南天

仁惠帝

侬智高

启历

1045——1053正月

9年

宋仁宗庆历五年——皇祐五年

-

圣公

方腊

永乐

1120十一月——1121四月

2年

宋徽宗宣和二年——三年

-

钟相

天载

1130二月——三月

1月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李合戎

正法

1130六月——七月

1月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雷进

人知

1130

数月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李婆备

太平

1130

数月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王法恩

罗平

1141六月

1月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

-

李接

罗平

1179六月—十月

5月

宋孝宗淳熙六年

-

-

吴曦

转运(?)

1207正月—二月

2月

宋宁宗开禧三年

-

-

廖森

重德

1229

1年

宋理宗绍定二年

注:吴曦可能没立年号,吴曦年号出自沈德符的《正闰考》,但《宋史》等官方史书没记载过吴曦有年号。

下一篇 姜邯赞

上一篇 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