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年号 编辑

纪年名号

辽朝年号辽朝年号

辽始建国于907年,初名契丹,未建年号。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圣宗统和元年)复称契丹,1066年(道宗咸雍二年)恢复国号为大辽。1125年为金所灭,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辽朝年号

别名:契丹年号

分类:年号

国号(大辽):947年—983年、1066年—1125年

国号(契丹):907年—947年、983年—1066年

东辽(东丹):926年——952年(或982年)

东辽:1213年——1269年

后辽:1216年——1219年

北辽:1122年——1123年

西辽:1124年——1218年

后西辽:1224年——1309年

代表人物1:耶律阿保机耶律洪基耶律延禧

代表人物2:耶律淳耶律大石耶律直鲁古

代表人物3:耶律留哥、耶律厮不

代表年号:统和、重熙、保大

年号相关:重熙增币

辽朝年号表

编辑

本文列举辽朝(907年——1125年)、东丹(东辽/东契丹)(926年——952年/982年)、北辽(1122年——1123年)、西辽(1124年——1218年)、东辽(1213年——1269年)、后辽(1216年——1219年)的年号。

大辽契丹

辽朝(907年——1125年)建国之初未使用年号,在916才建元神册。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圣宗统和元年)复称契丹,1066年(道宗咸雍二年)恢复国号为大辽。1125年为金所灭,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契丹:907年——947年;983年——1066年

大辽:947年——983年;1066年——1125年

辽朝共有22个年号 。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起止

太祖耶律阿保机

——

10年

丁卯

907——916

神册

7年

丙子(十二)

916——922

天赞

5年

壬午(二月)

922——926

天显

1—2

丙戌(二月)

926——927

太宗耶律德光

天显

2—13

丁亥(十一)

927——938

会同

10年

戊戌(十一)

938——947

大同

1年

丁未(二月)

947

世宗耶律阮

天禄

5年

丁未(九月)

947——951

穆宗耶律璟

应历

19年

辛亥(九月)

951——969

景宗耶律贤

保宁

11年

己巳(二月)

969——979

乾亨

1—4

己卯(十一)

979——982

圣宗耶律隆绪

乾亨

4—5

壬午(九月)

982——983

统和

30年

癸未(六月)

983——1012

开泰

10年

壬子(十一)

1012——1021

太平

11年

辛酉(十一)

1021——1031

兴宗耶律宗真

景福

2年

辛未(六月)

1031——1032

重熙

24年

壬申(十一)

1032——1055

道宗耶律洪基

清宁

10年

乙未(八月)

1055——1064

咸雍

10年

乙巳

1065——1074

大康

10年

乙卯

1075——1084

大安

10年

乙丑

1085——1094

寿昌

7年

乙亥

1095——1101

天祚帝耶律延禧

乾统

10年

辛巳(二月)

1101——1110

天庆

10年

辛卯

1111——1120

保大

5年

辛丑

1121——1125

东辽东丹

东丹国,或称东辽、东契丹。926年契丹灭渤海国,辽太祖在其地置东丹国为属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年号甘露(926年——936年),凡十一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其地直属辽廷。乾亨四年(982年),废除东丹国号,东丹国灭亡。

北辽

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追击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大青山)。三月,耶律大石与燕京留守李处温等拥立耶律淳为帝,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这一政权史称北辽。次年十一月,在位仅20日的耶律术烈身死乱军之中,国亡。凡十九月。

君主

年号

起止

时长

干支

宣宗耶律淳

建福

1122三月—六月

4月

壬寅

(萧普贤女)

德兴

1122六月—十二月

7月

壬寅

梁王耶律雅里

神历

1123五月—十月

6月

癸卯

英宗耶律术烈

——

1123十月—十一月

1月

癸卯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哈剌契丹或黑契丹,辽宗室耶律大石所建。1211年(天禧三十四年)政权为乃蛮部屈出律所夺,依旧使用西辽国号,但不使用年号(一说沿用天禧年号)。1218年为蒙古所灭,凡四帝八十八年 。

君主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起止

德宗耶律大石

延庆

10年

甲辰

1124——1133

康国

10年

甲寅

1134——1143

感天后萧塔不烟

咸清

7年

甲子

1144——1150

仁宗耶律夷列

绍兴

13年

辛未

1151——1163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崇福

14年

甲申

1164——1177

耶律直鲁古

天禧

34年

戊戌

1178——1211

屈出律

——

8年

辛未

1211——1218

东辽

1212年(金卫绍王崇庆元年),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反金自立,1213年三月称辽王,建元元统,史称东辽。后向蒙古称臣。1269年忽必烈撤藩,国亡。凡五十七年。

君主

年号

时长

干支

在位

耶律留哥

元统

4年

干支

1213——1216

(姚里氏)

(辽王)

7年

庚辰

1220——1226

耶律薛阇

(辽王)

13年

丙戌

1226——1238

耶律收国奴

(辽王)

22年

戊戌

1238——1259

耶律古乃

(辽王)

11年

己未

1259——1269

后辽

1216年辽朝皇族后裔耶律厮不所建,史家称这一政权为后辽。1219年国亡 。

君主

年号

时长

干支

在位

耶律厮不

天威

1年

丙子

1216

耶律乞奴

天祐

1年

丙子

1216

耶律金山

天德

2年

丙子

1216——1217

耶律统古与

天授

2年

丁丑

1217——1218

耶律喊舍

沿用天授

2年

戊寅

1218——1219

后西辽

西辽政权崩溃后,契丹贵族八剌黑·哈只卜(一译勃劳格·郝贾布·本·廓尔杜兹或步拉克·哈集布,或巴拉克·哈吉布),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地区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即称“起儿漫王朝”。中国史家称为后西辽。起儿漫王朝历经八帝二后,存在85年,最后被蒙古人的伊儿汗灭亡。其间仍坚持契丹铸币惯例,八帝二后都曾登基改元并铸新钱,但均未见建有汉文年号,钱币都为阿拉伯文王号打制币。

辽朝纪年表

编辑

本条目仅编录辽太祖建国至天祚帝亡国期间,辽国与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纪年对照。西辽纪年对照可参见词条:宋朝年号。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人。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痕德堇可汗即位,任阿保机为本部夷离堇。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痕德堇卒。天祐四年正月,阿保机即可汗位。同年四月,朱全忠废唐哀帝李柷,自立为帝,国号梁。阿保机多年征伐,逐渐降服契丹各部。梁末帝贞明二年(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天赞五年(926年)正月,灭渤海国。二月,改元天显。天显元年(926年)七月,阿保机班师途中病死,年五十五,庙号太祖 。

公元

干支

辽(契丹)

后梁/后唐

前蜀

南汉

907

丁卯

辽太祖元年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吴(唐天祐四年)

天复七年

-

908

戊辰

辽太祖二年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

吴(唐天祐五年)

武成元年

-

909

己巳

辽太祖三年

后梁太祖开平三年

吴(唐天祐六年)

武成二年

-

910

庚午

辽太祖四年

后梁太祖开平四年

吴(唐天祐七年)

武成三年

-

911

辛未

辽太祖五年

后梁太祖开平五年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

吴(唐天祐八年)

永平元年

-

912

壬申

辽太祖六年

后梁太祖乾化二年

吴(唐天祐九年)

永平二年

-

913

癸酉

辽太祖七年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

吴(唐天祐十年)

永平三年

-

914

甲戌

辽太祖八年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

吴(唐天祐十一年)

永平四年

-

915

乙亥

辽太祖九年

后梁末帝乾化五年

后梁末帝贞明元年

吴(唐天祐十二年)

永平五年

-

916

丙子

辽太祖神册元年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

吴(唐天祐十三年)

通正元年

-

917

丁丑

辽太祖神册二年

后梁末帝贞明三年

吴(唐天祐十四年)

天汉元年

乾亨元年

918

戊寅

辽太祖神册三年

后梁末帝贞明四年

吴(唐天祐十五年)

光天元年

乾亨二年

919

己卯

辽太祖神册四年

后梁末帝贞明五年

吴武义元年

乾德元年

乾亨三年

920

庚辰

辽太祖神册五年

后梁末帝贞明六年

吴武义二年

乾德二年

乾亨四年

921

辛巳

辽太祖神册六年

后梁末帝贞明七年

后梁末帝龙德元年

吴顺义元年

乾德三年

乾亨五年

922

壬午

辽太祖神册七年

辽太祖天赞元年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

吴顺义二年

乾德四年

乾亨六年

923

癸未

辽太祖天赞二年

后梁末帝龙德三年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吴顺义三年

乾德五年

乾亨七年

924

甲申

辽太祖天赞三年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吴顺义四年

乾德六年

乾亨八年

925

乙酉

辽太祖天赞四年

后唐同庄宗光三年

吴顺义五年

咸康元年

白龙元年

926

丙戌

辽太祖天赞五年

辽太祖天显元年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吴顺义六年

-

白龙二年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太祖次子,辽朝第二位皇帝。天显元年七月,太祖崩逝。天显二年(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未改元。天显十一年(936年),协助石敬瑭灭后唐,得燕云十六州。天显十三年十一月,改元会同。会同七年(944年),以石重贵不肯称臣为由出兵后晋。会同九年十二月攻占开封,石重贵降,后晋亡。会同十年正月,耶律德光在开封受百官朝贺。二月,改国号为大辽,以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大同元年(947年)四月,病逝北归途中,年四十六,庙号太宗 。

公元

干支

后唐/后晋

吴/南唐

后蜀

南汉

闽国

927

丁亥

辽太宗天显二年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

吴乾贞元年

-

白龙三年

奉后唐正朔

928

戊子

辽太宗天显三年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吴乾贞二年

-

白龙四年

奉后唐正朔

929

己丑

辽太宗天显四年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

吴乾贞三年

-

大有二年

奉后唐正朔

930

庚寅

辽太宗天显五年

后唐明宗天成五年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吴大和二年

-

大有三年

奉后唐正朔

931

辛卯

辽太宗天显六年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吴大和三年

-

大有四年

奉后唐正朔

932

壬辰

辽太宗天显七年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吴大和四年

-

大有五年

奉后唐正朔

933

癸巳

辽太宗天显八年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吴大和五年

-

大有六年

龙启元年

934

甲午

辽太宗天显九年

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

吴大和六年

明德元年

大有七年

龙启二年

935

乙未

辽太宗天显十年

后唐末帝清泰二年

吴大和七年

明德二年

大有八年

永和元年

936

丙申

辽太宗天显十一年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吴天祚二年

明德三年

大有九年

永和二年

通文元年

937

丁酉

辽太宗天显十二年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吴天祚三年

南唐昇元元年

明德四年

大有十年

通文二年

938

戊戌

辽太宗天显十三年

辽太宗会同元年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

南唐昇元二年

广政元年

大有十一年

通文三年

939

己亥

辽太宗会同二年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

南唐昇元三年

广政二年

大有十二年

通文四年

永隆元年

940

庚子

辽太宗会同三年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南唐昇元四年

广政三年

大有十三年

永隆二年

941

辛丑

辽太宗会同四年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南唐昇元五年

广政四年

大有十四年

永隆三年

942

壬寅

辽太宗会同五年

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南唐昇元六年

广政五年

光天元年

永隆四年

943

癸卯

辽太宗会同六年

后晋出帝天福八年

南唐昇元七年

南唐保大元年

广政六年

应乾元年

乾和元年

永隆五年

天德元年

944

甲辰

辽太宗会同七年

后晋出帝天福九年

后晋出帝开运元年

南唐保大二年

广政七年

乾和二年

天德二年

945

乙巳

辽太宗会同八年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

南唐保大三年

广政八年

乾和三年

天德三年

946

丙午

辽太宗会同九年

后晋出帝开运三年

南唐保大四年

广政九年

乾和四年

-

947

丁未

辽太宗会同十年

辽太宗大同元年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南唐保大五年

广政十年

乾和五年

-

辽世宗耶律阮

辽世宗耶律阮(917—95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孙,东丹王耶律倍(辽义宗)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之侄,辽朝第三位皇帝。太宗南征,耶律阮随行军中。大同元年(947年)四月,太宗回军至栾城时崩逝,南征诸将拥立耶律阮为帝。九月,改元天禄。天禄五年(951年)耶律阮南征后周时,在火神淀之乱中为耶律察割弑杀,年三十四。

公元

干支

后汉/后周

南唐

后蜀

南汉

北汉

947

丁未

辽世宗天禄元年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保大五年

广政十年

乾和五年

-

948

戊申

辽世宗天禄二年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

保大六年

广政十一年

乾和六年

-

949

己酉

辽世宗天禄三年

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保大七年

广政十二年

乾和七年

-

950

庚戌

辽世宗天禄四年

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保大八年

广政十三年

乾和八年

-

951

辛亥

辽世宗天禄五年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保大九年

广政十四年

乾和九年

乾祐四年

辽穆宗耶律璟

辽穆宗耶律璟(931—969),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辽朝第四位皇帝。天禄五年(951年)九月初四,耶律察割弑杀辽世宗。时耶律璟随征军中,与耶律屋质等率兵诛杀耶律察割。九月初八,耶律璟即皇帝位,改元应历。耶律璟暴虐无常,于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为近侍所杀,年三十九。

公元

干支

后周/北宋

南唐

后蜀

南汉

北汉

951

辛亥

辽穆宗应历元年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保大九年

广政十四年

乾和九年

乾祐四年

952

壬子

辽穆宗应历二年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保大十年

广政十五年

乾和十年

乾祐五年

953

癸丑

辽穆宗应历三年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保大十一年

广政十六年

乾和十一年

乾祐六年

954

甲寅

辽穆宗应历四年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

保大十二年

广政十七年

乾和十二年

乾祐七年

955

乙卯

辽穆宗应历五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保大十三年

广政十八年

乾和十三年

乾祐八年

956

丙辰

辽穆宗应历六年

后周世宗显德三年

保大十四年

广政十九年

乾和十四年

乾祐九年

957

丁巳

辽穆宗应历七年

后周世宗显德四年

保大十五年

广政二十年

乾和十五年

天会元年

958

戊午

辽穆宗应历八年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中兴元年

交泰元年

广政二十一年

大宝元年

天会二年

959

己未

辽穆宗应历九年

后周恭帝显德六年

奉后周正

广政二十二年

大宝二年

天会三年

960

庚申

辽穆宗应历十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三年

大宝三年

天会四年

961

辛酉

辽穆宗应历十一年

宋太祖建隆二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四年

大宝四年

天会五年

962

壬戌

辽穆宗应历十二年

宋太祖建隆三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五年

大宝五年

天会六年

963

癸亥

辽穆宗应历十三年

宋太祖建隆四年

宋太祖乾德元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六年

大宝六年

天会七年

964

甲子

辽穆宗应历十四年

宋太祖乾德二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七年

大宝七年

天会八年

965

乙丑

辽穆宗应历十五年

宋太祖乾德三年

奉北宋正朔

广政二十八年

大宝八年

天会九年

966

丙寅

辽穆宗应历十六年

宋太祖乾德四年

奉北宋正朔

-

大宝九年

天会十年

967

丁卯

辽穆宗应历十七年

宋太祖乾德五年

奉北宋正朔

-

大宝十年

天会十一年

968

戊辰

辽穆宗应历十八年

宋太祖乾德六年

宋太祖开宝元年

奉北宋正朔

-

大宝十一年

天会十二年

969

己巳

辽穆宗应历十九年

宋太祖开宝二年

奉北宋正朔

-

大宝十二年

天会十三年

辽景宗耶律贤

辽景宗耶律贤(948—982),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辽朝第五位皇帝。辽穆宗遇弑后,耶律璟即位,改元保宁。保宁十一年(979年)五月,宋灭北汉。宋军趁势继续北伐辽国,意图收复幽燕,最终在高梁河之战中惨败。同年十一月,改元乾亨。乾亨四年九月,耶律贤病逝,年三十五。

公元

干支

辽(契丹)

北宋

南汉

北汉

969

己巳

辽景宗保宁元年

宋太祖开宝二年

大宝十二年

天会十三年

970

庚午

辽景宗保宁二年

宋太祖开宝三年

大宝十三年

天会十四年

971

辛未

辽景宗保宁三年

宋太祖开宝四年

大宝十四年

天会十五年

972

壬申

辽景宗保宁四年

宋太祖开宝五年

-

天会十六年

973

癸酉

辽景宗保宁五年

宋太祖开宝六年

-

天会十七年

974

甲戌

辽景宗保宁六年

宋太祖开宝七年

-

广运元年

975

乙亥

辽景宗保宁七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

-

广运二年

976

丙子

辽景宗保宁八年

宋太祖开宝九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

广运三年

977

丁丑

辽景宗保宁九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

广运四年

978

戊寅

辽景宗保宁十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

广运五年

979

己卯

辽景宗保宁十一年

辽景宗乾亨元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

广运六年

980

庚辰

辽景宗乾亨二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

-

981

辛巳

辽景宗乾亨三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

-

982

壬午

辽景宗乾亨四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

-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圣宗耶律隆绪(972—1031),辽景宗长子,辽朝第六位皇帝。乾亨四年(982年)九月即皇帝位。统和元年(983年),复国号大辽为大契丹。圣宗在位四十九年,使辽国进入鼎盛时期,有统和、开泰、太平三个年号。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崩,年六十一。

公元

干支

辽(契丹)

983

癸未

辽圣宗统和元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984

甲申

辽圣宗统和二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

宋太宗雍熙元年

985

乙酉

辽圣宗统和三年

宋太宗雍熙二年

986

丙戌

辽圣宗统和四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

987

丁亥

辽圣宗统和五年

宋太宗雍熙四年

988

戊子

辽圣宗统和六年

宋太宗端拱元年

989

己丑

辽圣宗统和七年

宋太宗端拱二年

990

庚寅

辽圣宗统和八年

宋太宗淳化元年

991

辛卯

辽圣宗统和九年

宋太宗淳化二年

992

壬辰

辽圣宗统和十年

宋太宗淳化三年

993

癸巳

辽圣宗统和十一年

宋太宗淳化四年

994

甲午

辽圣宗统和十二年

宋太宗淳化五年

995

乙未

辽圣宗统和十三年

宋太宗至道元年

996

丙申

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宋太宗至道二年

997

丁酉

辽圣宗统和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8

戊戌

辽圣宗统和十六年

宋真宗咸平元年

999

己亥

辽圣宗统和十七年

宋真宗咸平二年

1000

庚子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宋真宗咸平三年

1001

辛丑

辽圣宗统和十九年

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2

壬寅

辽圣宗统和二十年

宋真宗咸平五年

1003

癸卯

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年

宋真宗咸平六年

1004

甲辰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5

乙巳

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

宋真宗景德二年

1006

丙午

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

宋真宗景德三年

1007

丁未

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

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8

戊申

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1009

己酉

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10

庚戌

辽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1011

辛亥

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2

壬子

辽圣宗统和三十年

辽圣宗开泰元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013

癸丑

辽圣宗开泰二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1014

甲寅

辽圣宗开泰三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1015

乙卯

辽圣宗开泰四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6

丙辰

辽圣宗开泰五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1017

丁巳

辽圣宗开泰六年

宋真宗天禧元年

1018

戊午

辽圣宗开泰七年

宋真宗天禧二年

1019

己未

辽圣宗开泰八年

宋真宗天禧三年

1020

庚申

辽圣宗开泰九年

宋真宗天禧四年

1021

辛酉

辽圣宗开泰十年

辽圣宗太平元年

宋真宗天禧五年

1022

壬戌

辽圣宗太平二年

宋真宗乾兴元年

1023

癸亥

辽圣宗太平三年

宋仁宗天圣元年

1024

甲子

辽圣宗太平四年

宋仁宗天圣二年

1025

乙丑

辽圣宗太平五年

宋仁宗天圣三年

1026

丙寅

辽圣宗太平六年

宋仁宗天圣四年

1027

丁卯

辽圣宗太平七年

宋仁宗天圣五年

1028

戊辰

辽圣宗太平八年

宋仁宗天圣六年

1029

己巳

辽圣宗太平九年

宋仁宗天圣七年

1030

庚午

辽圣宗太平十年

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1

辛未

辽圣宗太平十一年

宋仁宗天圣九年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1055),辽圣宗长子,辽朝第七位皇帝。太平十一年六月,圣宗崩,耶律宗真即位,改元景福。景福二年十一月,改元重熙。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崩,年四十。

公元

干支

辽(契丹)

西夏

1031

辛未

辽兴宗景福元年

宋仁宗天圣九年

-

1032

壬申

辽兴宗景福二年

辽兴宗重熙元年

宋仁宗天圣十年

宋仁宗明道元年

西夏景宗显道元年

1033

癸酉

辽兴宗重熙二年

宋仁宗明道二年

西夏景宗显道二年

1034

甲戌

辽兴宗重熙三年

宋仁宗景祐元年

西夏景宗显道三年

西夏景宗开运元年

西夏景宗广运元年

1035

乙亥

辽兴宗重熙四年

宋仁宗景祐二年

西夏景宗广运二年

1036

丙子

辽兴宗重熙五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

西夏景宗广运三年

西夏景宗大庆元年

1037

丁丑

辽兴宗重熙六年

宋仁宗景祐四年

西夏景宗大庆二年

1038

戊寅

辽兴宗重熙七年

宋仁宗景祐五年

宋仁宗宝元元年

西夏景宗大庆三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1039

己卯

辽兴宗重熙八年

宋仁宗宝元二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二年

1040

庚辰

辽兴宗重熙九年

宋仁宗宝元三年

宋仁宗康定元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三年

1041

辛巳

辽兴宗重熙十年

宋仁宗康定二年

宋仁宗庆历元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1042

壬午

辽兴宗重熙十一年

宋仁宗庆历二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五年

1043

癸未

辽兴宗重熙十二年

宋仁宗庆历三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六年

1044

甲申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

宋仁宗庆历四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1045

乙酉

辽兴宗重熙十四年

宋仁宗庆历五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八年

1046

丙戌

辽兴宗重熙十五年

宋仁宗庆历六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九年

1047

丁亥

辽兴宗重熙十六年

宋仁宗庆历七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年

1048

戊子

辽兴宗重熙十七年

宋仁宗庆历八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

1049

己丑

辽兴宗重熙十八年

宋仁宗皇祐元年

西夏毅宗延嗣宁国元年

1050

庚寅

辽兴宗重熙十九年

宋仁宗皇祐二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

1051

辛卯

辽兴宗重熙二十年

宋仁宗皇祐三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二年

1052

壬辰

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

宋仁宗皇祐四年

西夏毅宗天祐垂圣三年

1053

癸巳

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

宋仁宗皇祐五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元年

1054

甲午

辽兴宗重熙二十三年

宋仁宗皇祐六年

宋仁宗至和元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二年

1055

乙未

辽兴宗重熙二十四年

宋仁宗至和二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三年

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辽兴宗长子,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即皇帝位,改元清宁。咸雍二年(1066年),改国号为大辽。耶律洪基在位四十六年,有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五个年号。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十三日,耶律洪基病逝,年七十。

公元

干支

西夏

1055

乙未

辽道宗清宁元年

宋仁宗至和二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三年

1056

丙申

辽道宗清宁二年

宋仁宗至和三年

宋仁宗嘉祐元年

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四年

1057

丁酉

辽道宗清宁三年

宋仁宗嘉祐二年

西夏毅宗奲都元年

1058

戊戌

辽道宗清宁四年

宋仁宗嘉祐三年

西夏毅宗奲都二年

1059

己亥

辽道宗清宁五年

宋仁宗嘉祐四年

西夏毅宗奲都三年

1060

庚子

辽道宗清宁六年

宋仁宗嘉祐五年

西夏毅宗奲都四年

1061

辛丑

辽道宗清宁七年

宋仁宗嘉祐六年

西夏毅宗奲都五年

1062

壬寅

辽道宗清宁八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

西夏毅宗奲都六年

1063

癸卯

辽道宗清宁九年

宋仁宗嘉祐八年

西夏毅宗拱化元年

1064

甲辰

辽道宗清宁十年

宋英宗治平元年

西夏毅宗拱化二年

1065

乙巳

辽道宗咸雍元年

宋英宗治平二年

西夏毅宗拱化三年

1066

丙午

辽道宗咸雍二年

宋英宗治平三年

西夏毅宗拱化四年

1067

丁未

辽道宗咸雍三年

宋英宗治平四年

西夏毅宗拱化五年

西夏惠宗乾道元年

1068

戊申

辽道宗咸雍四年

宋神宗熙宁元年

西夏惠宗乾道二年

1069

己酉

辽道宗咸雍五年

宋神宗熙宁二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元年

1070

庚戌

辽道宗咸雍六年

宋神宗熙宁三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二年

1071

辛亥

辽道宗咸雍七年

宋神宗熙宁四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三年

1072

壬子

辽道宗咸雍八年

宋神宗熙宁五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四年

1073

癸丑

辽道宗咸雍九年

宋神宗熙宁六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五年

1074

甲寅

辽道宗咸雍十年

宋神宗熙宁七年

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六年

1075

乙卯

辽道宗大康元年

宋神宗熙宁八年

西夏惠宗大安元年

1076

丙辰

辽道宗大康二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

西夏惠宗大安二年

1077

丁巳

辽道宗大康三年

宋神宗熙宁十年

西夏惠宗大安三年

1078

戊午

辽道宗大康四年

宋神宗元丰元年

西夏惠宗大安四年

1079

己未

辽道宗大康五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

西夏惠宗大安五年

1080

庚申

辽道宗大康六年

宋神宗元丰三年

西夏惠宗大安六年

1081

辛酉

辽道宗大康七年

宋神宗元丰四年

西夏惠宗大安七年

1082

壬戌

辽道宗大康八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

西夏惠宗大安八年

1083

癸亥

辽道宗大康九年

宋神宗元丰六年

西夏惠宗大安九年

1084

甲子

辽道宗大康十年

宋神宗元丰七年

西夏惠宗大安十年

1085

乙丑

辽道宗大安元年

宋神宗元丰八年

西夏惠宗大安十一年

1086

丙寅

辽道宗大安二年

宋哲宗元祐元年

西夏惠宗天安礼定元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元年

1087

丁卯

辽道宗大安三年

宋哲宗元祐二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二年

1088

戊辰

辽道宗大安四年

宋哲宗元祐三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三年

1089

己巳

辽道宗大安五年

宋哲宗元祐四年

西夏崇宗天仪治平四年

1090

庚午

辽道宗大安六年

宋哲宗元祐五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元年

1091

辛未

辽道宗大安七年

宋哲宗元祐六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二年

1092

壬申

辽道宗大安八年

宋哲宗元祐七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三年

1093

癸酉

辽道宗大安九年

宋哲宗元祐八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四年

1094

甲戌

辽道宗大安十年

宋哲宗元祐九年

宋哲宗绍圣元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

1095

乙亥

辽道宗寿昌元年

宋哲宗绍圣二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六年

1096

丙子

辽道宗寿昌二年

宋哲宗绍圣三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七年

1097

丁丑

辽道宗寿昌三年

宋哲宗绍圣四年

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八年

1098

戊寅

辽道宗寿昌四年

宋哲宗绍圣五年

宋哲宗元符元年

西夏崇宗永安元年

1099

己卯

辽道宗寿昌五年

宋哲宗元符二年

西夏崇宗永安二年

1100

庚辰

辽道宗寿昌六年

宋哲宗元符三年

西夏崇宗永安三年

1101

辛巳

辽道宗寿昌七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元年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1128),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辽顺宗(追封)耶律浚之子,辽朝末代皇帝。寿昌七年正月即皇帝位,二月改元乾统。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保大五年(1125年)二月,天祚帝败退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时被金军俘获,辽亡。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卒,年五十四(据《辽史▪天祚帝本纪》) 。

公元

干支

西夏

1101

辛巳

辽天祚帝乾统元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元年

-

1102

壬午

辽天祚帝乾统二年

宋徽宗崇宁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二年

-

1103

癸未

辽天祚帝乾统三年

宋徽宗崇宁二年

西夏崇宗贞观三年

-

1104

甲申

辽天祚帝乾统四年

宋徽宗崇宁三年

西夏崇宗贞观四年

-

1105

乙酉

辽天祚帝乾统五年

宋徽宗崇宁四年

西夏崇宗贞观五年

-

1106

丙戌

辽天祚帝乾统六年

宋徽宗崇宁五年

西夏崇宗贞观六年

-

1107

丁亥

辽天祚帝乾统七年

宋徽宗大观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七年

-

1108

戊子

辽天祚帝乾统八年

宋徽宗大观二年

西夏崇宗贞观八年

-

1109

己丑

辽天祚帝乾统九年

宋徽宗大观三年

西夏崇宗贞观九年

-

1110

庚寅

辽天祚帝乾统十年

宋徽宗大观四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年

-

1111

辛卯

辽天祚帝天庆元年

宋徽宗政和元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一年

-

1112

壬辰

辽天祚帝天庆二年

宋徽宗政和二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二年

-

1113

癸巳

辽天祚帝天庆三年

宋徽宗政和三年

西夏崇宗贞观十三年

-

1114

甲午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

宋徽宗政和四年

西夏崇宗雍宁元年

-

1115

乙未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

宋徽宗政和五年

西夏崇宗雍宁二年

金太祖收国元年

1116

丙申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宋徽宗政和六年

西夏崇宗雍宁三年

金太祖收国二年

1117

丁酉

辽天祚帝天庆七年

宋徽宗政和七年

西夏崇宗雍宁四年

金太祖天辅元年

1118

戊戌

辽天祚帝天庆八年

宋徽宗政和八年

宋徽宗重和元年

西夏崇宗雍宁五年

金太祖天辅二年

1119

己亥

辽天祚帝天庆九年

宋徽宗重和二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

西夏崇宗元德元年

金太祖天辅三年

1120

庚子

辽天祚帝天庆十年

宋徽宗宣和二年

西夏崇宗元德二年

金太祖天辅四年

1121

辛丑

辽天祚帝保大元年

宋徽宗宣和三年

西夏崇宗元德三年

金太祖天辅五年

1122

壬寅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

宋徽宗宣和四年

西夏崇宗元德四年

金太祖天辅六年

1123

癸卯

辽天祚帝保大三年

宋徽宗宣和五年

西夏崇宗元德五年

金太祖天辅七年

金太宗天会元年

1124

甲辰

辽天祚帝保大四年

宋徽宗宣和六年

西夏崇宗元德六年

金太宗天会二年

1125

乙巳

辽天祚帝保大五年

宋徽宗宣和七年

西夏崇宗元德七年

金太宗天会三年

其他年号

编辑

辽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

国号

君主

年号

起止

时长

对应辽朝纪年

兴辽

大延琳

天庆

1029八月——1030八月

2年

辽圣宗太平九年——太平十年

大元

高永昌

隆基

1116正月—四月

1年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萧干

天复

1123正月—八月

1年

辽天祚帝保大三年

下一篇 曷懒甸之战

上一篇 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