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论争 编辑

医学领域术语

中西医论争是医学领域术语。

医学史界将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废除旧医案和1950年的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的提出,作为近代三次中西医论争的标志。2006年随着张功耀“告别中医论”一出,又兼方舟子等人积极参与,遂引发中医存废问题的新世纪大论战。与前三次自上而下的批判不同,第四次中医批判由于有众多网友的参与,呈现出鲜明的自觉启蒙特点。这一场论战持续不断,直到屠呦呦获诺奖,这一论争再起波澜。

“中西医论争”实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论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西医论争

发生地点:医学

发生领域:中医、西医;传统医学、现代医学

论争背景

编辑

现代医学因为教会传教的需要,于19 世纪初开始进入中国。在其传入中国之时,还没有中医的概念,中医实际上是因为现代医学的传入而出现的。因为现代医学是由来自西方国家的医生带来的,所以被称为西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便被称为中医。从此便开始有了中西医论争。

不过在两者争论的开始阶段,更多的是把西医称为新医,中医唤做旧医,中西医之争为新旧医之争。从西医传入中国开始,中医和西医就对立起来,造成独一无二的中国特有现象。

论争实质

编辑

中西医论争是近代中国社会中西冲突的一个侧面,其论争的实质在于:面对中西新旧并存的近代中国医界,中国医学如何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相携并进。

中西医论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在论争过程中,中西医论争与其他论争交织进行,且学理论争与生存抗争结合。中西医论争不仅是医学界内部的论争,更涉及到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论争,其实质是中西文化的论争。

论争辨析

编辑

如果把名词的含义都搞错了,那讨论的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在“中医”、“西医”这两个词上,大多数人都犯了糊涂。“中医”指“中国古代医学”,它对应其他民族的古代医学知识,比如“西方古代医学”。而“西医”实际上是近代以来传入和发展的“现代医学”,在欧洲首先发展起来并彻底替代了“西方古代医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里的“古代医学”都是以当时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都存在大量的错误认识甚至迷信,而且这些错误的水平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医学”和“西方古代医学”,才是精神上的孪生兄弟。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中西方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差不太多,对人体的认识也极其相似。 比如《黄帝内经》则认为眼泪和鼻涕是从大脑里渗漏出来的(泣涕者,脑也)。中国古籍《素问》认为“心主神明”,认为心脏主导着人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思维。类似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同样主张心脏是智力之所在,因为他认为作为理智的声音来自胸腔而不是脑袋。

“西医”,即现代医学,是在科学革命影响之下,西方传统医学通过否定自我,更新蜕变而成的。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的结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天文学和医学同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中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通过观察尸体,发现前人典籍中关于人体脏腑的论述中“立言处处自相矛盾”,1830年出版《医林改错》,成为中国医学解剖学的一大成就。然而王清任的“改错”遭到了同时代许多名医的攻击。 而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 很快发展起来,因为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传统医学去粗取精,使之由经验演化成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也应该走同样的道路,无论从教育还是方法上,都应引进科学的标准和手段,使中医融入现代医学中来。

所以,“中西医论争”实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论争。

名人观点

编辑

中西医论争是伪命题

根据冯友兰的观点,学者应当从哲学属性、科学属性、文化属性3个方面去把握中医学,并将医与药分开讨论,而中西医论争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结合其亲身经历,他认为中医学的未来应当在不失其个性的现代化。

五个阶段

编辑

中西医论争始于1851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51到1894年,期间由于西医的传入,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汇通医家;

第二阶段是1895年到1911年,这一时期中国医学界出现普及西医知识的高潮,同时对如何处理中西医关系问题形成了一些争论;

第三阶段是1912年到1929年,这一时期的论争及事件包括中医界为争取中医的合法地位及权利同北洋政府进行斗争,同时与西医界的"废止中医"思想进行学术争论,中医内部也产生出如何发展中医的不同看法;

第四阶段是1929年"废止中医案"出笼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崩溃,这期间中医一直进行着反废止,反歧视的斗争,汇通思想已相当成熟。

第五阶段是从1949年始,随着一些与医学有关的热点事件,如1950年的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的提出、2006年张功耀的“告别中医论” 、2014年“烧伤超人阿宝”发起中西医挑战赛——脉诊验孕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0年6月《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关于“不得诋毁、污蔑中医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发布“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钟南山表示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等,又不断引起关于中医药的争论。

大事记

编辑

1911年的中西医论争与伍连德狙击东北鼠疫有关。

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29年废除旧医案。

在中医面临废止之时,恽铁樵先生作为中医界代表人物,挺身而出提出抗议,著《群经见智录》以反驳余云岫的《灵素商兑》。

1950年的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

2006年10月7日,张功耀等人 在网上发出《关于征集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致国家发改委公开信签名的公告》。

2014年10月,北京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中西医挑战赛——脉诊验孕 ,奖金在网友赞助下追加到10万,引发广泛关注。最终因挑战者退出,且随后无人应战,挑战赛最终“流产”。

2017年4月8日,浙江省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上、下),意味着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 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一全国“首创”,引发了热议。网上甚至出现了“中医粉”和“西医粉”的论战。 反对者认为应该以科学精神弄清楚其中正确和错误部分,而不是盲目把古代未经充分审视的知识,连同古人的错误囫囵吞枣地教给还缺少足够辨识能力的少年儿童。

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药针灸科医师发表论文称,量子纠缠理论能运用到针灸临床的直系亲属互治上。这个“突破性”的成果意味着,如果孩子生病,针扎妈妈就有可能治好。16日,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发表声明:《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确是我院针灸科王军、彬、陈晟三位医师发表在2017年11月《中国针灸》 杂志“学术争鸣”专栏里的论文。

2020年6月,《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不得诋毁、污蔑中医药” 及相应追责处罚条文引发大量讨论与争议。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征求意见稿中“禁止诋毁中医药以及诋毁中医药将入刑”等条款,被删除。

相关论著

编辑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皮国立 著,中华书局,2019年;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赵洪钧 著,学苑出版社,2012年;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赵洪钧 著,学苑出版社;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

中医与科学

编辑

人物观点

吴仪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

张伯礼:中医是一种科学,没有问题,不容置疑。

王国强: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中医的科学性是不容否定的。

范吉平:中医的疗效证明它是科学的。中医的科学性是个伪命题,不容置疑。

下一篇 经验

上一篇 艾莉森·J.麦格雷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