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公孽 编辑

中药名

孔公孽孔公孽

孔公孽,中药名。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Stalactite的钟乳状集合体。中间稍细部分或有中空者。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通阳散寒,化瘀散结,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腰膝冷痛,症瘕结聚,饮食不化,恶疮,痔瘘,乳汁不通。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孔公孽

别名:通石、孔公石

化学式:CaCO3

分子量:100

比重:2.6-2.8

晶系:三方晶系

颜色:类白色

光泽:玻璃光泽或暗淡

硬度:3

用量:9-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

毒性:无毒《吴普本草》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防潮

入药部位

编辑

钟乳状集合体。中间稍细部分或有中空者。

性味

编辑

味甘、辛,性温。

功效

编辑

通阳散寒,化瘀散结,解毒。

主治

编辑

腰膝冷痛,症瘕结聚,饮食不化,恶疮,痔瘘,乳汁不通。

相关配伍

编辑

治风气脚弱:孔公孽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之。(《肘后方》)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编辑

阴虚火旺,肺热盛者及孕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细辛。”

2、《药性论》:“忌羊血。”

采集加工

编辑

石灰岩山洞中采集,除去杂石,洗净。

形态特征

编辑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呈扁圆锥形、圆锥形及圆柱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类白色,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灰白色或浅棕黄白色等。玻璃光泽或暗淡。硬度3,性脆。断面较平整,可见同心层状构造或放射状构造,中心有的有空心。相对密度2.6-2.8。

生长环境

编辑

钟乳石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经石灰岩裂隙,从溶洞顶滴下,因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钙淀积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渐增长,倒垂于洞顶。

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编辑

石灰岩溶洞顶下垂成冰柱状中间较细部分或有中空者。

相关论述

编辑

1、《蜀本草》:“凡钟乳类有五种,一钟乳,二殷孽,三孔公孽,四石床,五石花。虽一体而注疗有异。此二孽只可酒浸,不堪入丸散药用,然甚疗脚弱脚气。”

2、《本草图经》:“孔公孽、殷孽既云是钟乳同生,则有孽处皆当有乳,今并不闻有之,岂用之既寡,则采者亦稀乎?抑时人不知孽中有乳,故不尽采乎?不能尽究也。”

3、《纲目》:“以姜石、通石二石推之,则似附石生而粗者,为殷蘖;接殷蘖而生,以渐空通者,为孔公蘖;接孔公蘖而生者,为钟乳。当从苏恭之说为优。盖殷蘖如人之乳根,孔公蘖如乳房,钟乳如乳头也。”

下一篇 阳起石

上一篇 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