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 编辑

中药名

石床石床

石床,中药名。为钟乳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温肾壮骨之功效。用于筋骨痿软,腰脚冷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石床

别名:乳床、逆石、石笋

化学式:CaCO3

分子量:100

晶系:三方晶系

比重:2.6-2.8

硬度:硬度3

颜色:类白色,灰白色或浅棕黄白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或暗淡

采集:石灰岩山洞中采集

毒性:无毒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防潮

入药部位

编辑

钟乳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

性味

编辑

味甘,性温。

功效

编辑

温肾壮骨。

主治

编辑

用于筋骨痿软,腰脚冷痛。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1.5-3g。

炮制

编辑

采集加工

石灰岩山洞中采集,除去杂石,洗净。

炮制方法

洗净,砸成小块,干燥。

形态特性

编辑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呈扁圆锥形、圆锥形及圆柱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类白色,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灰白色或浅棕黄白色等。玻璃光泽或暗淡。硬度3,性脆。断面较平整,可见同心层状构造成放射状构造,中心有的有空心。相对密度2.6-2.8。

生长环境

编辑

钟乳石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经石灰岩裂隙,从溶洞顶滴下,因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钙淀积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渐增长,倒垂于洞顶。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编辑

略呈圆锥形,似冰柱,接近地面上部分。表面白色或类白色。其他特征同钟石乳。以色白,有亮光,无杂石者为佳。

相关论述

编辑

《新修本草》:“酒渍服,与殷孽同。”

下一篇 锻灶灰

上一篇 桃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