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獐骨 编辑
獐骨,中药名。为鹿科獐属动物獐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的骨骼。动物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具有补虚损,益精髓之功效。主治虚损腰酸,滑精。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动物纲
目:偶蹄目
科:鹿科
属:獐属
种:獐
分布区域: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
中文学名:獐骨
采收时间:四季
用量:内服:煎汤,15-60g;或浸酒
毒性:无毒《药性论》
骨骼。
味甘,性微温。
入脾、肾经。
补虚损,益精髓。
虚损腰酸,滑精。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䓖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内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千金方》獐骨汤)
内服:煎汤,15-60g;或浸酒。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捕捉,宰杀后,剥皮,剔肉,取骨鲜用或晾干。
獐,别名麕《诗经》,麇《说文》,麏《经典释文》,河麂《中国动物药志》,牙獐《中国动物图谱·兽类》。小型鹿类,外表比麝大,重约15千克,体长约1米,四肢粗壮发达,尾甚短,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显露,侧扁,向下延伸,突出口外。耳中等大,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顶端较尖。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没有跗腺和脚腺。体毛多棕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毫米,呈波形弯曲。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
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
1、《别录》:“主虚损泄精。”
2、《日华子》:“补虚损,益精髓,悦颜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