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身寸 编辑
同身寸,针灸取穴比量法。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临床多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还有目寸、口寸等,今已鲜明。详见各该条。
中文名:同身寸
简介:针灸取穴比量法
出处:《千金要方》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以上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的人身体上都是不同长短的;较高的人“一寸”要比较矮的人的“一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所以‘同身寸’只适用于个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位,这样做是找不准穴位的。”
那么既然同身寸用于其他人的选穴不是很方便,那么还可以使用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来作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按照相应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常用的骨度分寸见下表。
分部 | 起止点 | 常用骨度 | 度量法 | 说明 |
头部 | 前发际至后发际 | 12寸 | 直寸 |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
- |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 9寸 | 横寸 |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
胸腹部 |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 9寸 | 直寸 |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天突穴至璇玑穴可作1寸,璇玑穴至中庭穴,各穴间可作1.6寸计算)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
- | 歧骨至脐中 | 8寸 | - | - |
- |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 5寸 | - | - |
- | 两乳头之间 | 8寸 | 横寸 |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 |
背腰部 | 大椎以下至尾骶 | 21寸 | 直寸 | 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
- |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 6寸 | 横寸 | - |
上肢部 |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 9寸 | 直寸 |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
- | 肘横纹至腕横纹 | 12寸 | - | - |
侧胸部 | 腋以下至季胁 | 12寸 | 直寸 | “季胁”指第11肋端下方 |
侧腹部 | 季胁以下至髀枢 | 9寸 | 直寸 |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 |
下肢部 |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侧髁) | 18寸 | 直寸 |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
- |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 13寸 | - | - |
- | 髀枢至膝中 | 19寸 | 直寸 | - |
- | 臀横纹至膝中 | 14寸 | - | - |
- | 膝中至外踝高点 | 16寸 | - | - |
- | 外踝高点至足底 | 3寸 | - | - |
此外还有一种自然标志取穴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表面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来作为取穴位的方法。
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
固定标志法,也就是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
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例如前面介绍的关元穴、气海穴是以肚脐为标志,长强、会阴以肛门、尾骨等为标志来测量。
活动标志法是根据人体进行某些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如找曲池穴时需要弯曲手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