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浆穴 编辑
承浆穴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承浆穴近于口,该穴有镇静镇痛作用。颈项痛为病在阳,针刺该穴为病在阳取之阴之意,故可治疗口及临近部位的病症。
中文名:承浆穴
外文名:Chéng jiāng
别名:天池穴
取穴方法: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疾病:口眼歪斜 唇紧面肿 齿痛齿衄
功用:生津敛液 舒筋活络
承浆穴 Chéng jiāng(RN24)
承浆穴(图中红点)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承浆穴 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穴,鬼市穴,悬浆穴,羕浆穴。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承浆穴
(2)天池。天,本穴位于天部也。池,储水之器也。天池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地部水液。理同承浆名解。悬浆名意与天池穴同,悬指本穴经水位于天部,处于不稳定状态。
(3)鬼市。鬼,与天相对,指地部经水也。市,集市也。鬼市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的集散之地。理同承浆名解。
(4)羕浆。羕,通漾,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荡漾之水。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羕浆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理同天池穴名解。
(5)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既有任脉的冷降水液又有胃的下行经水,故为足阳明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任脉回流体内。
〖功能作用〗连通体表体内。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齿槽尖肿:配女膝穴、唇里穴(《奇穴治疗诀》)。
下牙痛:配合谷穴、下关穴、颊车穴、承浆穴(《中华口腔科杂志》)。
面肌痉挛:配攒竹穴、四白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三叉神经痛:配下关穴、合谷穴(出处同上)。
斜刺0.3~0.5寸;可灸。
【主治】⑴口腔溃疡 ⑵颈项强痛
【机理】承浆穴近于口,该穴又有镇静镇痛作用。承浆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颈项痛为病在阳,针刺该穴为病在阳取之阴之意,故可治疗口及临近部位的病症。
【刺灸法】针刺;放血
【治疗经验】
◎于天源:承浆治疗颈项强痛、运动不利,每用必效。轻者单取承浆即可,重者可配合后溪。或每日针1次,针数日。承浆一穴不仅可用于颈部外伤后的疼痛,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落枕及颈椎病有颈部疼痛及运动不利者。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向上或向下斜刺0.3-0.5寸,得气后以捻转为主,小幅度提插为辅,留针15-20分钟。本穴针感以胀痛为主。
典型病例:李x,男,27岁。1987年9月24日就诊。诊断:颈部外伤。患者来诊前1天被撞伤颈部。来诊时颈部疼痛,不可左右转头。检查两侧肌肉痉挛,压痛明显。当时只针承浆一针,得气后快速捻针,每分钟达150次,针感以胀痛为主。捻针半分钟,嘱病人活动颈部数次。如此反复数次后,留针15分钟,其间行针3次,留针过程中嘱病人反复活动颈部。起针后病人自述疼痛消失,检查颈部活动正常
《甲乙经》:“足阳明、任脉之会。”
《通玄指要赋》:“头项强,承浆可保。”
《百症赋》:“承浆泻牙疼而即停。”
《聚英》:“若一向灸,恐足阳明脉断,其病不愈。停息复灸,令血脉通宣,其病立愈。”
痛经
配大椎,经潮前3天开始,每日1次,至经净为1疗程。
落枕
配风府,用泻法,有强的针感为好,一般针刺后即有一定效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