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下俞 编辑

中医疾病名

胃脘下俞,中医腧穴,又名胰俞,为奇穴,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卧或俯伏取之,直刺0.3~0.5寸,或斜向脊柱刺入1~1.5寸;可灸。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胰俞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咳嗽。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操作:向内斜刺入1~1.5寸

主要配伍:肺俞、脾俞、足三里治疗消渴。

功能作用

编辑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定位

编辑

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卧或俯伏取之。

解剖

编辑

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八肋间后动,静脉背侧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编辑

1、胃痛,腹痛,胸胁痛;

2、消渴,咽干。

操作

编辑

直刺0.3~0.5寸,或斜向脊柱刺入1~1.5寸;可灸。

临床运用

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炎、胰腺炎等。

配伍

编辑

配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治疗消渴病。

下一篇 五绝指针疗法

上一篇 细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