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穴 编辑

经穴名

肝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肝俞

出处:《灵枢·背俞》

隶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功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等

特殊主治:肝之背俞穴

操作:斜刺0.5—0.8寸

主要配伍:配光明主治目昏

名解

编辑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功能作用

编辑

散发肝脏之热。

治法

编辑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定位

编辑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编辑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7、第8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7、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7、第8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编辑

1. 黄疸,胸胁长痛,目疾;

2. 癫狂痫;

3. 脊背痛。

操作

编辑

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配伍

编辑

配太冲主治胁肋疼痛;

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

配光明主治目昏。

功效

编辑

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附注

编辑

肝之背俞穴。

相关论述

编辑

《针灸甲乙经》 :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千金方》 :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

下一篇 魂门穴

上一篇 膈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