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族大学 编辑
湖北民族大学(Hubei Minzu University),简称湖北民大(HBMZU)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学院路39号,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 ,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
1938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建立,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1998年,湖北民族学院同1958年创办的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11月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有桂花园、舞阳坝、土桥坝、黄家峁4个校区 ,面积16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85亿元,藏书248余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330余万种。学校现设有19个学院(部),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中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0个,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39个(截至2022年10月) ,专业学位硕士点11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
中文名:湖北民族大学
外文名:Hubei Minzu University
简称:湖北民大(HBMZU)
创办时间:1938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省属综合类大学
学校特色:省部共建大学(2008)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15)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向前进(党委书记)、顿祖义(党委副书记、校长)
本科专业:50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截至2024年3月)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9个(截至2022年10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截至2024年3月)
院系设置:19个学院(部)
校训: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校歌:《湖北民族大学校歌》
校庆日:9月29日
地址:桂花园校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学院路39号舞阳坝校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大道四巷61号土桥坝校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土桥大道五峰山路2号黄家峁校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学院路23号
院校代码:10517
主要奖项: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教师人数: 1209人(截至2024年3月)
学生人数:20000余人(截至2024年3月)
占地面积:1600 亩(余)
前身渊源
湖北民族学院
1942年民国政府办学批文
1950年10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 1953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召开全省第一次师范工作会议,确定恩施师范为全省7所重点师范之一。1958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与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合署。1961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撤销。1970年9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建始师范学校、咸丰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恩施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11月,恩施地区师范学校改建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
1978年,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改建为恩施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
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
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设在地区卫生学校内,一校两部。
1962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停办。
1965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
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合并发展
湖北民族学院
199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 1999、2004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7年10月,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对口支援湖北民族学院。 2008年3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湖北民族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7月,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为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 201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湖北民族大学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湖北民族学院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校园风光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校园依山傍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
湖北民族大学校门
学校风光
学校风光
湖北民族大学校内风光
湖北民族大学校内风光
湖北民族大学校内风光
湖北民族大学校内风光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中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学位授予门类 |
---|---|---|---|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新闻学 | 四年 | 文学 | |
编辑出版学 | 四年 | 文学 |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
湖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
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工学 | |
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工学 | |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中医学 | 五年 | 医学 | |
中药学 | 四年 | 理学 | |
医学影像技术 | 四年 | 理学 |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理学 |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
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四年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湖北民族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生物制药 | 四年 | 工学 | |
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
商务英语 | 四年 | 文学 | |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四年 | 教育学 | |
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 | 四年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学 |
湖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舞蹈学 | 四年 | 艺术学 |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四年 | 艺术学 | |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社会学 | 四年 | 法学 |
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 地理科学 | 四年 | 理学 |
城乡规划 | 五年 | 工学 |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
林学 | 四年 | 农学 |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
湖北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硕士学位授予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应用统计、法律、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能源动力、电子信息、临床医学、中医、会计、设计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术型 | |||||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二级学科代码 | 研究方向 | 学制 | 所属学院 |
民族学 | 民族学 | 030401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文化产业发展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030402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武陵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030403 | 少数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三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少数民族区域经济 | 三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少数民族经济管理 | 三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030404 | 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史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少数民族文化史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武陵地区历史文化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030405 | 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 | 三年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
民族美术理论与实践 | 三年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
传统艺术语言的当代转换 | 三年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
民族社会学 | 0304Z1 | 民族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民族社区发展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研究 | 三年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
民族法学 | 0304Z2 | 民族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 三年 | 法学院 | |
宪政与民族区域自治研究 | 三年 | 法学院 | |||
法治与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研究 | 三年 | 法学院 | |||
民族体育学 | 0304Z3 | 民族体育文化 | 三年 | 体育学院 | |
民族体育教育 | 三年 | 体育学院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科学体系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发展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地方治理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党的建设 | 0305Z1 |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民族地区党建历程与基本经验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基层党建与地方治理 | 三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050101 | 中国文化与文论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文艺与传媒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050102 | 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汉语言文字学 | 050103 | 汉语史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汉语方言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汉语语用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中国古代文学 | 050105 | 先唐文学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唐宋文学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元明清文学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050106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中国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数学 | 基础数学 | 070101 | 代数学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几何与分析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应用数学 | 070104 | 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模糊数学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现代数学物理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070105 | 智能优化与控制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数据分析与图像处理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信息安全 | 0701Z1 | 密码理论与技术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数据库安全与优化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081701 | 材料化学工程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资源化学工程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环境化学工程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化学工艺 | 081702 | 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半合成工艺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绿色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生物化工 | 081703 | 生化分离及制药工程技术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生物活性物质的纯化与结构修饰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功能食品开发及食品品质分析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应用化学 | 081704 | 化学及生物识别与检测技术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应用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材料化学及应用 | 三年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弹性体材料先进制造 | 0817Z1 | 新型弹性体材料研发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弹性体材料加工工程与应用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 | 083201 | 食品化学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天然产物开发与应用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食品生物技术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083202 | 植物蛋白质工程与硒蛋白质工程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特色粮油加工与开发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083203 | 果树贮藏与加工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特色生物资源食品加工与开发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功能食品营养与安全 | 0832Z1 | 硒食品工程与营养评价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药食同源食品科学与工程 | 三年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
林学 | 森林经理学 | 090704 |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林业装备与信息化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090705 | 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保护技术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特色植物生物工程与应用技术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090706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园林植物生理生化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090707 |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 三年 | 林学园艺学院 |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100501 | 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应用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内科学 | 100506 | 中医药防治痹证的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及脂肪肝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失调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骨伤科学 | 100508 | 中医对筋伤骨伤的内外并治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妇科学 | 100509 | 中医治疗不孕症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民族医学 | 100513 | 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常见病症防治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常用土家族药的制剂开发与应用研究 | 三年 | 医学部 | |||
专硕型 | |||||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领域 | 学制 | 所属学院 | ||
应用统计 | 0252应用统计 | 三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法律 | 0351 法律 | 三年 | 法学院 | ||
体育 | 045201 体育教学 | 三年 | 体育学院 | ||
045202 运动训练 | 三年 | 体育学院 | |||
045204 社会体育指导 | 三年 | 体育学院 | |||
翻译 | 055101英语笔译 | 三年 | 外国语学院 | ||
新闻与传播 | 0552新闻传播实务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0552编辑出版实务 | 三年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
能源动力 | 085801电气工程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电子信息 |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085404 计算机技术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085406 控制工程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085412 网络与信息安全 | 三年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临床医学 | 105101内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02儿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04神经病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06皮肤病与性病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08重症医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09全科医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1外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2儿外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3骨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4运动医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5妇产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6眼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7耳鼻咽喉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8麻醉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19临床病理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123放射影像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中医 | 105701中医内科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707针灸推拿学 | 三年 | 医学部 | |||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三年 | 医学部 | |||
会计 | 1253会计 | 三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艺术 | 135101 音乐 | 三年 | 音乐舞蹈学院 | ||
135107 美术 | 三年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
135108 艺术设计 | 三年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
共8个一级学科点,包括39个二级学科点;11个专硕点。 | 参考资料: |
重点学科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现有湖北省“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湖北省“十三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
项目类型 | 学科名称 |
---|---|
湖北省“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 生物资源与营养健康学科群、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 、数学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群 |
湖北省“十三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 林学与特色生物资源学科群 、民族社会发展学科群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 、法学、体育学 、应用数学 |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 | 民族学、林学、中医学 |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 数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民族医学(土家族医学)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41人,其中教授131人。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50余人。
师资类别 | 名录 |
---|---|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 陈心林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 |
湖北省教学团队 | 园艺学教学团队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 |
2023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杨洪林 |
湖北民族大学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 | 谭华 、黄力 、袁琳 、姚兰 、徐铜柱 、蔡世鄂 、杨艳 、周大寨 |
(部分展示) |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国家级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点)22项(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及创业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2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 林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截至2022.06,共有8个 )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英语、新闻学、生物工程、旅游管理、法学、物理学、统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美术学、林学、中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临床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 (截至2022.06,共有22个 )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湖北民族大学——恩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林学、园艺 |
卓越(中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中医学 |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荆楚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临床医学(荆楚卓越医生协同育人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英语(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会计学(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新闻学(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协同育人计划) |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项 | 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生物工程、林学、会计学 |
湖北省试点学院 | 智能科学工程学院(由原信息工程学院与原新材料学院2022年2月22日合并而成) |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
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与制药类实验实训虚拟仿真教学中心 |
湖北省(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 旅游管理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民族大学实习实训基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实训 、湖北恩施州文化传媒中心实习实训基地 、恩施州文化传媒中心 |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 民族文艺创作与传播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
湖北省精品课程 | 植物学、高等代数、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民族传统体育、病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大学物理、中国现当代文学、普通生态学 |
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 中国文学经典赏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赏析 |
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 恩施州产学研结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
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 恩施州中心医院研究生工作站、武汉豪迈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恩施市德泓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研究生工作站 |
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 | 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同时学校每年参加由教育厅组织的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多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在2023年12月,学校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分别同伏尔加国立电信与信息大学与津巴布韦哈拉雷理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备忘录,并有意向同俄方高校在师生互派互访、国际合作办学、实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85亿元,设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推广中心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20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
平台类型 | 科研平台 |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基地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 “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片区基地" |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湖北省校企共建光伏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
湖北省校企共建信息安全研发中心 | |
湖北省文化厅与湖北民族学院共建研究中心 | 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武陵山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 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基地 |
省少数民族体育全民健身科研基地 |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武陵山片区(湖北)国情调研基地 |
(部分展示)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63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9项,出版学术专著13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78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立项类别 | 项目批准号 | 立项作品 | 获项人 | 时间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 23&ZD115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收入稳定性监测与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 魏代俊 | 2023-12-28 |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 23BMZ121 | 《藏羌彝走廊碉楼建筑文化的保护调查研究》 | 李嘉 | 2023-09-22 |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 23BZJ037 | 《武陵山区道教史研究》 | 2023-09-22 | |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23CMZ039 | 《清水江流域各民族刺绣文化基因共享研究》 | 王庆贺 | 2023-09-22 |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 23XMZ026 | 《传统礼俗与武陵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 谭志满 | 2023-09-27 |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 23XYY012 | 《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词汇在日本的流变研究》 | 戴敏 | 2023-09-27 |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 23XTY004 | 《武陵山区民俗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研究》 | 刘尧峰 | 2023-09-27 |
(部分展示)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学术刊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恩施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从1993年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914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328/C ),为季刊,从2002起改为双月刊。201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1825号)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907/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7586,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新刊名和新刊号,仍为双月刊。该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5-2017)、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8年版)、RCCSE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等收录;曾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19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出刊(截止2020年1月)37卷,104期,现为季刊,120页。2000年加入清华大学光盘期刊网,2002年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同时加入了重庆的维普资讯和2004年加入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网,相继进入超星期刊网。2003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先后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八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且分别入选第二届、第三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02年进入了美国《化学文摘》(CA)固定摘录期刊、德国《数学文摘》固定摘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固定摘录期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成为了《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等收录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病例报告、临床经验交流、医学教育、论著摘要等。该刊已进入《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分册的刊源,成为中国统计源期刊的扩展版,其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已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网,2002 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执行《CAJ-CD规范》优秀奖”。
形象标识
校旗
大红色长方形 旗帜,长宽比为3:2,居中自左而右分别为校徽、校名、英文校名(其中校名、英文校名上下排列)。校旗上的校标和校名均为标准白色。
校徽
湖北民族大学校徽
学校校标以学校首写拼音字母“H”、“M”为主要设计切入点。由代表民族性的西兰卡普单八勾、代表地域性的火凤凰形象与代表行业性的书的形象组成。字母“M”变形为打开的书和火凤凰的外形,其负空间则形成了字母“H”。标志以圆形为外部构型,颜色为蓝色。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徽章为白底红字,学生徽章为红底白字。
精神文化
校训: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博学:
“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博学”,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作为一所民族高校,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并蓄,“博学”也代表着学校将谨遵多元一体、厚德博学的传统。
博爱:
在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根据中国语言大师吕淑湘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湖北民族大学是一所地方民族院校,“博爱”不仅表达着学校对中华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热爱和情谊,也代表着在学校学习的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友爱,相扶相持,代表着学校培养的各民族校友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团结奋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立人达人:
“立”的含义是指努力去建立、实现奋斗目标,“达”的含义是指通过努力获得的一定的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立人”、“达人”,语法上采用使动式,即“使人立”、“使人达”。“立人达人”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学校而言,“立人达人”代表学校将不断致力于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同时,学校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湖北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凝结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 “博学博爱”是行为规范, “立人达人”是终极目的。这一校训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中关于正确处理德与业、己与人、人与天等关系的精髓,又切合当今以人为本、建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要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永恒的精神指针。
校训
民院精神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校歌
湖北民族大学校歌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设有四个校区 :
桂花园校区: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也是学校法定注册地址 ;
舞阳坝校区:恩施市舞阳大道四巷61号;
土桥坝校区:恩施市土桥大道五峰山路2号;
黄家峁校区:恩施市学院路23号。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向前进 |
党委副书记、 校长 | 顿祖义 |
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 邓磊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张宏磊 |
党委常委、统战部长 | 田景福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军 |
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总会计师 | 余来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志军 |
参考资料: |
管理组织
党政部门、群团组织 | 直属、附属单位 | |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教师工作部、党委人才办公室、人事处 研究生部(处)、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处) 保卫工作部(处)(武装部) 发展规划处、政策研究室 教务处 科学发展研究院 招生就业与校友联络处 财务处 审计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基建处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工会 校团委 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后勤保障部 | 图书馆 学报编辑部 教学质量评价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档案馆 武陵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 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附属民大医院 | |
参考资料: |
人物姓名 | 简介 |
---|---|
冯黎明 | 曾在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三年,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走向全球化》《语言的欢悦》等学术著作。 |
李林江 | 湖北民族大学200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代表性文学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何处上岸》,长篇小说《记忆流年》,散文集《闭着眼睛看天黑》,诗集《将来的诗》。 |
覃燕妮 | 荣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
连芳 | 艺术片《牵手》的制片人,曾获戛纳的民族荣誉奖,曾任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制片人。 |
参考资料: |
荣誉称号 |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 |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
“省级平安校园” |
“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