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 编辑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1958年学校中医专业开始首届招生;1973年组建中医系;2001年撤销中医系,成立基础部;2002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17年基础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2021年成立中医学院(仲景学院)。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立11个教研室,开设1个本科专业;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共有教职工109名,在校生2000余人。
中文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
办学性质:二级学院
主管部门:河南中医药大学
现任领导:院长:张瑞
本科专业:1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院系设置:11个教研室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56号
1958年,学校中医专业开始首届招生。
1973年,组建中医系。
2001年,撤销中医系,成立基础部。
2002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7年,基础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
2021年,成立中医学院(仲景学院)。
2022年,成立仲景书院,与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合署办学。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立11个教研室,开设1个本科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 内经教研室 |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
方剂学教研室 | 伤寒学教研室 | 金匮要略教研室 |
温病学教研室 | 各家学说教研室 | 医古文与中医文献教研室 |
医学史教研室 | 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 | -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班) | 五年 |
中医学(5+3一体化) | 八年(分五年本科培养和三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两个阶段) |
中医学 | 五年 |
中医学(全科医师方向) | 五年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共有教职工109名,副高以上职称44人(占比40.4%),博士学位85人(占比77.9%),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河南省一流人才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1人;校级仲景教学名师6人,仲景青年教学名师3人,全国中医类院校优秀辅导员2人;拥有国家级、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1支,省级教学团队2支、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支。
团队类型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仲景学术传承创新教师团队 | 许二平 |
河南省教学团队 | 中医学教学团队 | 司富春 |
中医基石课程群教学团队 | 詹向红 | |
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中医经典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张瑞 |
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仲景学术传承创新教师团队 | 许二平 |
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 崔姗姗 |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 车志英 | |
方剂学教研室 | 龙旭阳 | |
内经教研室 | 唐华伟 |
教师类型 | 教师姓名 |
---|---|
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崔珊珊 |
河南省特聘教授 | 司富春 |
中原教学名师 | 崔珊珊 |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崔珊珊 |
河南省教学标兵 | 郑攀、程凯、邵雷、车志英 |
河南省优秀教师 | 崔珊珊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谢文英 |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 |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 | 杨丽萍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线上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线上一流课程8门、线下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门、课程思政样板课程5门。
项目类别 | 级别 | 立项年份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精品课程 | 省级 | 2004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洪素兰 |
2005年 | 伤寒论 | 梁华龙 | ||
2006年 | 中医诊断学 | |||
2011年 | 方剂学 | 王付 | ||
精品视频公开课 | 省级 | 2013年 |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 谢文英 |
2016年 | 女人的烦恼 | 谢文英 | ||
2016年 | 把脉健康话养生 | 梁润英 |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省级 | 2012年 | 方剂学 | 王付 |
2013年 | 中医诊断学 | 谢文英 | ||
2014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崔姗姗 | ||
2015年 | 中国医学史 | 梁润英 | ||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省级 | 2015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司富春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国家级 | 2018年 | 品掌故 话中医 | 李具双 |
省级 | 2016年 | 方剂学 | 龙旭阳 | |
2017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崔姗姗 | ||
2017年 | 伤寒论 | 王振亮 | ||
2018年 | 医古文 | 李具双 | ||
2018年 | 中国医学史 | 梁润英 | ||
2018年 | 伤寒论症机辨治 | 王振亮 | ||
2019年 | 温病学 | 谢忠礼 | ||
2021年 | 中医诊断学 | 谢文英 | ||
2021年 | 内经选读 | 唐华伟 | ||
2021年 | 中医各家学说 | 李丽 |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国家级 | 2020年 | 中医诊断学 | 谢文英 |
省级 | 2020年 | 内经选读 | 唐华伟 | |
2020年 | 中医诊断学 | 谢文英 | ||
2020年 | 医古文 | 李具双 | ||
2020年 | 中国医学史 | 梁润英 | ||
2021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崔姗姗 | ||
2021年 | 伤寒论 | 王振亮 | ||
2021年 | 金匮要略 | 王勇 | ||
2021年 | 温病学 | 谢忠礼 | ||
线上一流课程 | 国家级 | 2020年 | 伤寒论 | 王振亮 |
2020年 | 品掌故话中医 | 李具双 | ||
2020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崔姗姗 | ||
省级 | 2020年 | 方剂学 | 龙旭阳 | |
2021年 | 医古文 | 李具双 | ||
2021年 | 中国医学史 | 梁润英 | ||
2021年 | 温病学 | 谢忠礼 | ||
2021年 | 伤寒论症机辨治 | |||
2022年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批) | 崔姗姗 | ||
2022年 | 内经选读(第三批) | 唐华伟 | ||
2022年 | 中医诊断学(第三批) | 谢文英 | ||
线下一流课程 | 省级 | 2021年 | 方剂学 | 许二平 |
2021年 | 中国医学史 | 徐江雁 | ||
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 省级 | 2020年 | 方剂学 | 张业 |
2020年 | 医古文 | 李具双 | ||
2021年 | 中医诊断学 | 车志英 | ||
2022年 | 中医基础理论 | 崔姗姗 |
教学成果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厅级教学成果奖12余项。
时间 | 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获得奖项 |
---|---|---|---|
2021年 | 基于慕课的《伤寒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 张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21年 | 《伤寒论症机辨治》河南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 张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21年 | 基于国家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中医基础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 高小玲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21年 | 医药大数据在线分析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 王超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22年 | 基于中医药专业核心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许二平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中医诊断学》“四位一体”混合式金课的设计与实践 | 程凯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徐江雁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高等中医药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 | 许二平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22年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伤寒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张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学科获评B。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中医学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中医各家学说 |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个。
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48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39部。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得奖项 | 第一完成人 |
---|---|---|
清热化痰方治疗食管癌的关键有效成分鉴定、组方及信号传导机制 | 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司富春 |
脑老化过速的情志病机与疏肝法早期防治 | 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詹向红 |
两宋金元中医药文化研究 | 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李成文 |
郑州中医药文化概览 | 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禄保平 |
丹蒌片调控ERS/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 2017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曹珊 |
基于回归分析探究饮食、心理状态与中医体质的内在联系 | 2016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张瑞 |
家校社会联动 夯实文化根基 | 201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司富春 |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与TGF-β1等通路的作用机制 | 2015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王付 |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肝毒性及其防治机理研究 | 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禄保平 |
肺纤维化形成阶段中医基本病机与中药防治的实验研究 | 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宋建平 |
中风病中医外治康复方法的规范化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梁润英 |
茵陈蒿汤治疗胆汁淤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朱平生 |
河南省HIV/AIDS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谢世平 |
不同治法方药对胃癌前病变大鼠干预作用的比较研究及应用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蒋时红 |
小柴胡汤调控肝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 201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王付 |
鳖甲煎丸多层次、多靶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 2010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谢世平 |
爱罗咳喘宁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谢文英 |
瓜蒌薤白汤、肾气丸对肺纤维化模型防治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宋建平 |
疏肝健脑调郁片卒中后抑郁大鼠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许二平 |
益肝化毒胶囊对荷瘤小鼠IL-2、TNF-α及病理形态学影响 | 2007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蒋时红 |
益气健脾法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脑老化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 | 2006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詹向红 |
长期激怒致肝肾阴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变化及中药对其调节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樊蔚虹 |
脑脉通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封银曼 |
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宋建平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经费 |
---|---|---|---|
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优势学科培育类) | 健脾活瘀方调控胆汁酸诱导的mir-92a-1-5p/FOXD1/CDX2通路在胃粘膜肠化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许二平 | 80万元 |
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优势学科培育类) | 基于miR-133a/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肿瘤炎性微环境研究启膈散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 | 高小玲 | 20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调和肝脾法治疗抑郁症的证治规律研究 | 许二平 | 12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古代中原仲景学术的发展及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 徐江雁 | 12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以仲景文化为主线探讨中原医学的渊源与传承 | 许敬生 | 12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基于iTRAQ蛋白组学技术研究《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养阴化浊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功能和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 | 张瑞 | 6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全国名老中医高体三教授伤寒三阴学术特色研究 | 高天旭 | 6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全国名中医毛德西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特色经验研究 | 禄保平 | 6万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放课题(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 | 伤寒学术流派演变脉络及现代传承发展研究 | 程传浩 | 6万元 |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 | 河南中医药史研究 | 禄保平 | 6万元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祛瘀生新”理论探讨益母草促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 李艳 | 5万元 |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 | 中原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 侯凌波 | 3万元 |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 | “得强则生”理论指导下针灸调控miR-27b-3p/CXCL12靶向VEGF促HM修复的分子机制 | 杜雪源 | 10万元 |
院徽
院徽
职务 | 姓名 |
---|---|
院长 | 张瑞 |
党委副书记 | 徐里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李宁 |
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 | 刘文礼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上一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