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膈散 编辑
凉膈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之功效。主治上中焦邪郁生热证。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属上中二焦火热者。
中文名:凉膈散
功用:泻火解毒,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焦邪郁生热证
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芒硝、大黄、栀子、连翘、黄芩、甘草、薄荷、竹叶。
川大黄、朴硝、甘草各600g,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g,连翘1250g。
上药为粗末,每服6g,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年龄加减服之。
泻火解毒,清上泄下。
上中焦邪郁生热。症状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本证多由热毒火邪郁结于胸膈所致,治疗以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为主。
热邪灼伤津液,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唇焦,口舌生疮;
火性炎上,故见面赤;
热邪灼伤津液,无力行舟,故见便秘;
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热毒火邪互结之症。
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清透上焦之热,故为君药。
黄芩清透上焦之热,清透胸膈之热;栀子清利三焦之热,通利小便,引火下行;大黄、朴硝泻下通便;故为臣药。
薄荷清利头目、利咽;竹叶清上焦之热;故为佐药。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是为清解胸膈郁热而设。“以泻代清”。
本方用于上中焦邪郁生热证,临床应用以面赤唇黑,胸膈烦燥,口舌生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若热结壅阻上焦,大便不燥者,去朴硝,加桔梗、石膏以清热凉膈。
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①《成方便读》:以大黄、芒消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
②《医方集解》: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
③《古方选注》: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消,从三焦与心包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大黄、芒消,从胃与大肠下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