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子峰 编辑
洛子峰,英文名Lhotse,海拔8516米,地处北纬27°57'42"、东经86°56'00",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南面的山峰”,就因为它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珠穆朗玛峰以北是章子峰。
藏语又称洛子峰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脊为界,其东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
中文名:洛子峰
外文名:Lhotse
海拔:8516 m
排名:世界第四高峰
地理位置:北纬27°57′42''、东经86°56′00''
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所属国家:中国-尼泊尔
首次登顶:1956年5月18日
洛子峰
据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有300多国外勇士,不幸长眠于此峰上,因而当地百姓把此峰比喻为为虎口。
洛子峰除了海拔8516米(27940英尺)的主峰外,还有下列卫峰:
洛子南峰,海拔8426米(27644英尺),位于尼泊尔境内。
地图
洛子中央Ⅰ峰,即洛子中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边界,海拔8410米(27592英尺),地处北纬27°57′39″、东经86°56′20″,2001年5月23日由俄罗斯登山队首次登顶。
洛子中央Ⅱ峰,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8372米(27467英尺),属于喜马拉雅山脉。
洛子夏尔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边界,地处北纬27°57′30″、东经86°56′36″,海拔8383米(27503英尺),1970年5月12日首次登顶。
洛子峰
洛子北Ⅱ峰,海拔8307米(27254英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
洛子北Ⅲ峰,海拔8327米(27320英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
洛子峰
风速比珠峰略低,但雨量又大过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暴雨雪崩频繁发 生,搅得满天雪雾。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南下的西北风压过来,使山峰的气温最低可 达-60℃。只有在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的春季,或9月初至10月末的秋季,气候较为稳定,约可出现几次较好的天气。
洛子峰卫峰
1979年5月12日,奥地利队登顶洛子峰卫峰。
1986年10月16日,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登顶该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6年。他是世界上第1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而且全部均为无氧攀登,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登山家。
洛子峰卫峰
1996年,Chantal Mauduit成为第一个登顶洛子峰的女性。
1998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该峰。
2000年5月19日,意大利人马提尼(Sergio Martini)登顶该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6年。他是世界上第7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
2001年5月23日,俄罗斯人首登洛子峰的中央峰。
但是,还未有人从东坡中国境内一侧攀登成功。
2018年,中国登山者董红娟(又名静雪)登顶洛子峰 。
洛子峰
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在自治区政府、国家体委的亲切关怀和西藏自治区体委14座指挥部直接领导以及西藏登协等有关社会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10名队员满怀百倍信心,肩负着推动我国登山运动发展,带着西藏人民的重托。第六次走出国门,前往山之王国尼泊尔,攀登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经54天的登山,凯旋而归。我向同志们对此次探险活动的基本情况作一个报告。
洛子峰
洛子峰
这里是夏尔巴民族所居的较大的村寨,各种木制结构的大小旅馆,这里是湛兰的天空,你将会看到几座七千米以上雄伟的雪山,茂密的森林和古朴的夏尔巴居民村寨,这些融为一体完全可以和著名的北欧风光相比美。
因这地区的气候等原因,我队登山物资不能准时抵达孔穷寨,直到9月2日。在孔穷待机期间,全体队员严格遵守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彼此间留下了浓厚的友情。
9月3日早晨,在毛毛细雨之中,全体队员带着慰问的心情,拜访了85岁高龄的安次仁夏尔巴先生的母亲并敬献了哈达祝愿她老人家吉祥如意。
从这里我们又开始往西行军,经5个小时的岩石森林爬坡,就到达定布齐镇,它的海拔高度为4100米,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定布齐寺庙,于是9月4日,全体队员休息一天,因为运送登山物资的牦牛没能到达按原先指定地点,于9月8日顺利到达海拔5350米的洛子峰大本营,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正因为如此,在每年登山旺季时有许多从世界各地来的登山勇士来此攀登这两座雄伟的高峰,其中尼泊尔王国的一名夏尔巴探险家最为引人注目,据说此次攀登珠峰他将创18小时内登顶珠峰的纪录。
洛子峰
9月9日清晨,风消雪停,朝霞给壁立的各大雪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海拔5350米的洛子峰充满了神化般的色彩,五颜六色的40来顶帐篷和各种登山彩旗,给这个冰川区域带来无限的生机,队员们也乘机拍下这些难以忘怀的美好景观,而后在雪与石头渗杂的冰川坡上忙于修整大本营,清理高山物资,建立了大本营。
9月10日至12日,全体队员在大本营修整;在此期间也积极参加其他国外登山同仁的采访,并大力宣传我国登山的发展,和14座探险队的雄伟目标,增进了不同国家的登山友情。
9月13日,晴空万里,光茫四射的太阳不慌不忙地升上来,在白雪皑皑的峰顶上,燃起了火焰,早已醒来的各国队员带着惊异的目光,观赏着这大自然的绝美,进行了大量的拍摄,而后在海拔5350米的洛子峰大本营上进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同时为14座八千米以上的探险队曾经提供赞助和关心的社会各界朋友和团体组织进行了大量拍摄广告和宣传活动,以此做为答谢他们的热情赞助。下午根据大本营临时指挥部意图,对不同营地的食品及集体装备进行了合理分配,并一一编号,整装待发。为第一次从BC-CI运送物资做准备。
洛子峰
9月19日,英雄的登山健儿们,最后一天在大本营。他们基本完成了所有上阵的准备,随时整装待发,午饭后队长桑珠和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又一次主动召集了一次初步攀登洛子峰实施方案的会议,在会中首先总结了探险队进山以来,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方面,要求全体队员齐心协力;在艰难的登山活动中,以党员同志为核心,发扬老登山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携手完成此次重任。队长及队员们通过一些洛子峰的图文资料,详细分析了此山峰的攀登路线、气候等,总结了历代国外探险队攀登此次山峰的经验,怎样能把握攀登时机方面,全体队员也各抒己见,经激烈的探讨,原制定的AB两组不变,队员的安排也按原来的形式进行登山活动,选择C4为突击营地,登项初步计划为两个阶段;10月5日登顶为第一方案,若因气候等原因未能按原计划登顶,将采取第二方案,(在会中也强调了对一些企业单位所赞助的高山服装和药品等广告宣传提出了要求)。
9月20日,是一个很好的天气,早晨5点钟已醒来的桑珠队长,一一叫醒了队员们,所有队员也从睡梦中醒来,面带微笑和希望,在月亮陪伴下的夜色里,忙于出征准备。当7名队员与我们分手刹那,大家又是握手、又是拥抱,相互道珍重,祝胜利而归,健康而归,充满了生离死别的庄严气氛,其情其景、催人泪下,的确,在登山过程中常常是“壮士一去不复还”,这珍重的就将成为悲壮的永诀,大约五点半7名探险勇士,从大本营挺进海拔高度6430米的二号营地,在途中,首先要通过恐怖冰川架设的36节金属梯子,一旦那位队员,带着沉重的物资在梯子失去了平衡就直接坠入无底深渊的冰穴里,而这段的行军又都在夜间,周围的明裂暗缝随时可能夺去健儿们年青的宝贵生命,同样三、四号营地也是攀登洛子峰最艰难的路段,雪崩频繁,常有较大的高空风,路线长、积雪深、冰坡度大,在夜里,又因帐篷等陈旧,四面透风,虽然钻进鸭绒睡袋,仍然感到周身冰凉,加上缺氧,常常是彻夜不眠,在高山营地常常是四至五人睡在一个面积只有1平方米的帐篷里,翻身时全部统一行动,而白天又因太阳辐射在雪源上直射作用,在帐篷内近达40℃高温,使得所有队员们的脸几次蜕皮,嘴唇也患日光火,绽裂、出血、胃疼、常常发作旧病,连吃饭喝水时疼痛难忍,在这些重重困难面前,全体队员早已把个人安全置之度外,克服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困难,发扬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勇敢精神,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经过9天平均每天7-8小时的奋力拼搏,先后打通了海拔6430米的二号高山营地和海拔7150米的三号高山营地及7900米的四号突击营地。
登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和搏斗,期间,既伴随着胜利的喜悦,也往往会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突发事件”。9月27日,那天,正是如此,当喜悦的胜利果实得手之际,不可预测的恶劣气候,突如其来的大雪且来势凶猛,而8000米以上的积雪,因地势陡峭,未能积存,导致北京时间夜里11点左右,向四号和三号营地同时被雪崩袭击,毫无准备的AB两组队员面对着雪崩,无言相对,都拼命的挣扎,而无情的大自然已经把A组4名队员埋在了1米多厚的雪堆里,无法与外界联系,只有死亡的魔鬼在呼唤着他们,当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之际,A组的1名队员幸免爬出了雪堆,他在夜色的雪地里含着泪,呼唤着其他3名队员的姓名,拼命地在雪地里掏雪,不知他的手上打起了多少水泡,最后3名队员得以死里逃生,而住在三号营地的B组队员也受到雪崩,当晚连夜撤回到二号营地,所有三四号加固的绳索和帐篷全被冲垮,使原来的登山计划被破坏。
虽然第一次行动惨遭失利,全队体力消耗颇大,增加攀登难度。但队员势气未减,在逆境中进一步坚定攀登成功的信念,在大本营,认真分析研究山区气候变化周期,及时向队员们治疗,重新组织攀登计划,为再次上阵做出充分的准备,然而加布和阿嘎布两位队员,因雪崩的影响,再是本人的旧病复发,经医生治疗但病情较重,无法再次上阵,不得不取消此次登顶的机会。10月10日气候开始趋于好转,为了抓住短暂的气候好的周期,我们采取稳扎稳打,稳中求快的登山策略。10月12日成功地建立了在海拔7900米处的突击营地。10月13日,是我们喜庆的一天,也是决定胜败的一天,A、B两组共5名队员(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洛则、达穷)于13日北京时间早晨6:15分从突击营地出发,在黑夜里冲刺。然而随着高空风的逐渐增大,给所有的登顶队员带来极大的困难,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他们,经过4个半小时间10:45分,A、B两组共5人同时携手踏上了顶峰,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洛子峰之巅,在顶峰停留55分钟,采集标本,拍摄照片,摄下达庄严的历史时刻,忠实记录登山史上辉煌的一页,为祖国人民争了光。
10月14日,晴空万里,洛子峰大本营一片欢腾,同胜利归来的英雄健儿亲切握手,热烈拥抱,互相致意问候,敬献洁白的哈达。10月16日至17日,全体探险队按照尼泊尔王国珠峰自然环保局指标,以党员同志为先峰,在珠峰和洛子峰子峰大本营进行了全面清扫各种废品,为“世界屋脊”的珠峰自然生态平衡尽了义务。10月18日,全部队员从大本营安全撤离,并于10月19日,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在加都受到了尼泊尔亚洲徒步旅行社安次仁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中国驻尼泊尔新闻媒体的采访。
总之,此次登山探险活动中,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在付出之后了收获,这与我们这支探险队历来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热爱本职工作的高尚品德,以及敢于攀登,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队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然而也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探险活动中,由于登山通信设施等陈旧,无法与海拨高处的队员联系;常常通过借用别国的通信设施,因而在整个探险活动中时常带来极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探险活动情况,有时在运输方面没有加强管理,导致集体及个人装备的丢失等,决心在今后的登山探险活动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以崭新的恣态来迎接和完成具有跨世纪历史意义的登山探险活动。
洛子峰海拔8516米,是世界第四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它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二者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脊为界,其东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
藏语又称洛子峰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这位“仙女”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大小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还未有人从东坡中国境内的一侧攀登成功。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大小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
洛子峰
洛子西壁上只有一条成功的攀登路线,那就是1956年5月18日首登时的路线。由A·Eggler率领的瑞士队首先沿珠峰路线攀登到7800米,然后转向狭窄的冰雪槽路线,最终F·Luchsinger和E·Reiss登上了顶峰。除了传统的“瑞士路线”,还有两条路线可以登顶洛子峰,但均位于南壁。此外还有3条路线可以登顶洛子夏尔峰和洛子中峰,位于西藏境内的东壁无人登顶。
据央视新闻,尼泊尔军队2024年4月7日宣布,将再次派出登山队清理登山者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等高峰沿途留下的约10吨废弃物,并带回5具登山者遗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