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斑岩 编辑
角斑岩(Keratophyre)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中性岩。多呈致密角岩状,大多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钠长石或钠长石-更长石,深色矿物的斑晶很少,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中文名:角斑岩
外文名:Keratophyre
提出时间:1874年提出
结构:斑状结构
学科:岩石学
类别:拉斑玄武岩系列中性岩
性质:洋底低级变质作用产物
角斑岩,泛指富钠的海相硅铝质中性喷出岩。成分与粗面岩(SiO260%,Na2O+K2O 8%~13%)近似。与细碧岩伴生,且有成因联系。德国地质学家C·W·冈贝尔于1874年提出,原指产于德国的菲希尔特山的一种含钠长石的、野外肉眼观察极近似粗面岩的喷出岩。一种中性海底喷发岩。富含钠质。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钠长石,次为钠更长石、钾长石,暗色矿物斑晶少见;基质为隐晶质,主要由钠长石、钠更长石组成,次为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角斑岩呈致密角岩状,大多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钠长石或钠长石-更长石,深色矿物斑晶很少,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基质为隐晶质,具霏细结构、粗面结构,主要由钠长石或钠长石-更长石组成,此外还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显微镜下可见石英斑晶,且常有溶蚀现象。由于深色矿物蚀变成绿泥石、方解石,故呈浅绿色或绿褐色。如斑晶中出现石英,则称为“石英角斑岩”。
角斑岩
角斑岩常与细碧岩共生,并组成海底细碧角斑岩系,多见于洋底和蛇绿岩套中。其成因,有人认为是由海底粗面岩经钠长石化而成 ,也有人认为是细碧-角斑岩浆或玄武岩浆分异晚期的富钠产物。
角斑岩是由优地槽海底火山作用形成,常赋存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如西班牙的里奥廷托的硫化物多金属矿床、中国甘肃白银厂的含金银多金属黄铁矿型铜矿床。有时含辉石。基质中可含石英,很少见到玻璃质。角斑岩中常赋存有经济价值的矿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