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僻 编辑

汉语词语

邪僻邪僻

邪僻,汉语词语,拼音:xié pì,意思是乖谬不正;品行不端的人。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邪僻

拼音:xié pì

解释:乖谬不正

出处:《管子·正世》

释义

编辑

1、乖谬不正。2、品行不端的人。

出处

编辑

《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例句

编辑

1、乖谬不正。

《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贾谊《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汉 ·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愿君王公选于众,精炼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

晋·干宝《晋纪总论》:“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

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身蹈于礼而耳属于乐,如此而辟不至。”

明 · 徐皇后 《内训·迁善》: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薛蝌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2、品行不端的人。

《内训·迁善》:“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周书·皇后传序》:“至于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谒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

下一篇 十二月建

上一篇 敬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