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信天翁 编辑
皇信天翁(学名:Diomedea epomophora)是信天翁科、大信天翁属的海鸟。体长122厘米,翼展305-351厘米。是一种巨大的黑白相间的信天翁。头部、颈部、上覆羽、臀部和下体为白色。白色披羽上点缀着黑色斑点。上翼深黑褐色,上覆羽上有白色斑点,前缘为白色。白色尾羽,尖端为黑褐色。下翼白色,尖端为黑色。背部和尾巴白色。喙呈浅粉色,上颚边缘为黑色。腿为肉色。一年四季都频繁出现在公海;在荒岛上的草地斜坡、山脊和高原上筑巢。通常独居,会主动跟随渔船。这些鸟的嗅觉似乎很发达。除了起飞时,它们几乎从不扇动翅膀。主要以头足类动物的鱿鱼和鱼为食,辅以海鞘、甲壳类动物。每两年进行一次繁殖,每窝产1枚卵。分布在南纬30°到南纬45°之间。在南部大洋沿岸,集中在南美洲南部的西海岸和东海岸,也包括新西兰周围的海域。
皇信天翁" alt="
皇信天翁"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850352ac65c10385343536d12498413b07eca802351?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皇信天翁
该物种在繁殖后会绕行南大洋,但最常见的记录是在新西兰和南美水域。繁殖期成年个体从南岛向南觅食到坎贝尔高原并向北觅食到查塔姆海隆。非繁殖鸟类在南美洲西海岸和东海岸觅食,一般在南纬30-55°之间。
行为
皇信天翁通常独居,但在非常有利的觅食地点也能看到小群。它们会主动跟随渔船。这些鸟的嗅觉似乎很发达。无论是在繁殖地还是在海上,它们都不太胆怯。除了起飞时,它们几乎从不扇动翅膀。在地面上,在繁殖地,它们需要平坦的地面和大部分斜坡才能起飞。它们飞行时翅膀坚硬而伸展,飞行轨迹呈长波浪形。
食性
主要以头足类动物的鱿鱼和鱼为食,辅以海鞘、甲壳类动物。大部分食物都是在水面捕获的(通常在夜间),但这些信天翁也会潜水。
非繁殖地: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乌拉圭;
游荡:南极洲、新喀里多尼亚;
起源不明(季节性不确定):布韦岛。
全年都可以在所有南部海域观察到皇家信天翁,范围为南纬36°至63°(尽管它们也可以到达智利海岸线以南18°)。不繁殖的鸟类似乎不会降落,并且经常环游地球。该物种在澳大利亚近海相当常见。在更南部的水域非常罕见。春季在南岛东海岸附近很容易观察到,尤其是凯库拉近海。
皇信天翁分布图
于孵化期较长(近两个半月)且雏鸟在巢中抚养时间较长(8个月),因此雌性皇家信天翁每两年才产1枚卵。孵化鸟在巢中待2-3周后才被接替孵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7日——易危(VU)。
种群现状
2004-2008年间,坎贝尔岛的繁殖对数量估计为7,800对。2001年,恩德比岛上有69对繁殖对,2013年和2014年的航空调查估计筑巢对数量分别为54对和63对。尽管奥克兰岛和亚当斯岛合计有约20对繁殖对(Croxall和Gales 1998年),但过去10年的航空调查似乎证实,该物种并未在奥克兰岛繁殖(B. Baker pers. comm. 2016年)。根据Croxall和Gales(1998年)使用的比例,估计每年约有7,900对繁殖对,相当于约27,200只成熟个体。
趋势解释:1994-1995年对坎贝尔岛进行的全岛皇信天翁数量普查和1996-1997年的研究地块种群数量普查表明,该物种数量可能保持稳定,或者可能增加(Moore等人,1997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