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柊叶 编辑
柊叶(Phrynium rheedei Suresh & Nicolson),竹芋科柊叶属的常绿草本植物 ,株高可达1米。根茎块状;叶基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无柄,自叶鞘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披针形,紫红色,顶端初急尖,后呈纤维状,萼片线形,被绢毛,花冠管较萼为短,紫堇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深红色;子房被绢毛,果梨形;花期5-7月 。
柊叶原产于中国 ,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澜沧、临沧、绿春、金平、马关、河口等地区 ,在亚洲南部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80~1400米的山谷或密林下 ,喜、温暖、高湿环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不耐寒,喜阴 ;柊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柊叶的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和分株繁殖。
柊叶的根茎可用于治疗肝肿大,痢疾,赤尿,叶有清热利尿,治音哑,喉痛,口腔溃疡,解酒毒等功效。取其叶还可用来裹米棕或包物使用 。柊叶亦可作密林下的地被,也可作盆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中文名:柊叶
拉丁学名:Phrynium rheedei Suresh & Nicolso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姜目
科:竹芋科
属:柊叶属
种:柊叶
分布区域:亚洲南部广布
命名者及年代:Willd.,1797
柊叶的植株
柊叶,竹芋科柊叶属的常绿草本植物,株高1米,根茎块状。叶基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10-22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急尖,两面均无毛;叶柄长达60厘米;叶枕长3-7厘米,无毛。
头状花序直径5厘米,无柄,自叶鞘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3厘米,紫红色,顶端初急尖,后呈纤维状;每一苞片内有花3对,无柄;萼片线形,长近1厘米,被绢毛;花冠管较萼为短,紫堇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深红色;外轮退化雄蕊倒卵形,稍皱褶,淡红色,内轮较短,淡黄色;子房被绢毛。果梨形,具3棱,长1厘米,栗色,光亮,外果皮质硬;种子3-2颗,具浅槽痕及小疣凸。花期:5-7月。
原产于中国, 产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西双版纳、澜沧、临沧、绿春、金平、马关、河口)等省区; 亚洲南部广布。 生于海拔80~1400米的山谷或密林中荫湿之处。
柊叶喜温、高湿气候环境,疏松、肥沃的土壤宜选土层深厚、肥沃的阴湿地栽培,不耐寒,喜阴。
柊叶的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和分株繁殖。
分株
柊叶
扦插
扦插繁殖一般用顶尖嫩梢,插穗长 10-15厘米,视叶片大小,保留叶片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插穗用 500ppm的奈乙酸处理2-3秒钟,也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ABT生根粉处理。 插穗处理后插于苗床,株行距 5×10厘米为佳。上用薄膜弓棚覆盖 ,管理方法同分株繁殖一样。扦插繁殖在温度不低于20℃时任何时候都可进行。 插穗30-50天生根;但扦插成活率不如分株繁殖高;一般在50% 左右。
柊叶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药用
柊叶的根茎可用于治疗肝肿大,痢疾,赤尿,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治音哑,喉痛,口腔溃疡,解酒毒等功效。 主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柊叶
药用来源:为竹芋科植物柊叶的全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肺、胃、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鲜草捣烂取汁。
民族用药:【仫佬药】冬叶,棕叶:根茎用于醒酒《桂药编》。【瑶药】冬叶,冬于念:根茎治酒精中毒,风湿骨痛,腰痛《桂药编》。【壮药】冬精,棵精通,弄胎:叶用于解酒毒;花治月经过多,失音《桂药编》。
观赏
柊叶亦可作密林下的地被,也可作盆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包装
取其叶还可用来裹米棕或包物使用。
保护级别
柊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