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渡诗 编辑
《竞渡诗》是唐代诗人卢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鼓声阵阵,龙舟争先,浪花翻腾,人声鼎沸,一派热闹的竞渡场面。尾联表面上是对竞渡夺标龙舟的赞许,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科举夺魁后兴奋自豪的心情,并对往日轻视自己的人略寓讽刺。全诗描写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结尾语义双关,是写景,又是喻志,余味无穷。
作品名称:竞渡诗
作者:卢肇
创作年代:唐代
出处:《全唐诗》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别名: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
竞渡诗⑴
石溪久住思端午⑵,馆驿楼前看发机⑶。
鼙鼓动时雷隐隐⑷,兽头凌处雪微微⑸。
冲波突出人齐譀⑹,跃浪争先鸟退飞⑺。
向道是龙刚不信⑻,果然夺得锦标归⑼。
词语注释
⑴竞渡诗:一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江宁,地名,故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袁州,治今江西宜春。
⑵石溪:地名,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北有石溪镇、宁都县东北有石溪墟,此处石溪或指其中之一。
⑶馆驿:古代官方设立供邮传、行旅食宿的地方。发机:拨动强弩发射箭矢的机关。此处指龙船比赛开始时发出的指示号令。机,弩机关,即弩牙。
⑷鼙(pí)鼓: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鼓。小鼓曰鼙,大鼓曰鼓。隐隐:雷声。
⑸兽头:雕饰有龙头、鹢首一类图形的船。此代指龙船。凌处:高高耸立的地方,即船头。雪微微:指浪花飞溅。雪,指浪花。
⑹譀(hàn):吼叫,叫喊。
⑺退飞:指飞鸟遇疾风逆飞,不进反退。
⑻刚:偏偏。
⑼锦标:用彩锦做成的旗帜。
白话译文
在石溪住久了想念端午节,于是在旅馆楼前看竞渡。
鼓声敲打起来好像雷声隆隆,船头到处雪浪激起。
龙舟冲进水波中,又冲出水波来,人们齐声高喊,冲波跃浪,奋勇争先,鸟儿都落后了。
刚才还不相信会得第一,不料果然夺得锦标回来。
据载,出身贫寒的卢肇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与朱门子弟黄颇同时应举,袁州刺史成应元非常势利,独为黄颇饯行,而置卢肇于不顾。会昌三年(843),卢肇状元及第而归,春风得意。他在江宁观看竞渡后触景生情,联想及己,写了这首诗寄给成应元。
文学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龙舟竞赛的精彩激烈场面。首联交代作者久住石溪,闲闷难受,适逢端午,便来到馆驿观看龙舟赛。这一联点明了观渡的时间和地点,也道出了龙舟在正式比赛之前,每只船都在伺机发动。
颔联描写龙舟赛锣鼓喧天的声势,渲染龙舟劈波斩浪的场面,以典型画面和细节描写,突出龙舟竞渡的宏大规模。鼙鼓助威,船只齐发,船桨击打着水面,浪花就像雪花一样翻飞,场面很壮观、很热烈。
颈联以“冲波”“人譀”写一舟当先突出重围,到了冲刺的时候,划船的号子声、观众兴奋的呐喊声合在一起,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去,就连天空的飞鸟也望船兴叹,自愧速度不如。“跃浪”“鸟退”衬托龙舟的速度,以少总多,刻画龙舟赛的动态画面。作者用飞鸟作为参照来衬托龙舟的速度,实在是很有新意的。
尾联交代某船夺得锦标,游戏结束。这一联语带双关,表面上诉说对竞渡夺标龙舟的赞许,实际上嘲讽成应元有眼无珠,不识真龙,但自己最终还是蟾宫折桂,抒发了踌躇满志之情。在龙舟比赛中,要靠实力说话,在人生的竞赛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颂扬了苦干、实干精神,为自强不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们谱了一曲凯歌。
全诗的主体部分写龙舟破浪争先的场面:鼓声如雷,船飞如龙,浪花如雪,飞鸟为之逊色,写来气势豪雄。尾联语义双关,是写景,又是喻志,反映了作者科举夺魁后兴奋自豪的心情,并对往日轻视自己的人略寓讽刺。
名家点评
湖南大学学报副编审唐子畏《历代状元诗联鉴赏》:诗的前六句,描写端午龙舟竞渡从发机到夺锦的全过程,形象生动,气氛热烈。末尾二句“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别有含义,作者以龙自喻,意谓终于喜登龙门,夺魁天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