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花秋月 编辑
春花秋月(拼音:chūn huā qiū yuè)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指春秋季节的美景。也泛指美好的时光。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
中文名:春花秋月
拼音:chūn huā qiū yuè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音字母:ㄔㄨㄣ ㄏㄨㄚ ㄑㄧㄡ ㄩㄝˋ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主语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春花秋月”。
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十九年,因病去世,儿子李煜继位,就是南唐后主,史称李后主。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继位后把京城重新迁回金陵。这时,中原政权已由后周变为大宋,当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南唐已向宋朝称臣,成为宋朝的属国。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九七一年),李煜把南唐的国号改为江南,自己改称为江南国主。他派弟弟韩王李从善到宋朝京城开封朝见宋太祖,被留在京师。李煜上疏请求放从善回国,宋太祖不准。第二年,李煜下令把国家制度降格,中书、门下省降为左、右内史府,御史台降为司宪府,枢密院降为光政院,诸王降级为国公,表示以此尊奉朝廷。这些做法,都显示出李煜对来自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内史舍人潘佑上奏章,极力提出规谏,劝后主应振作起来。后主不听,把潘佑关人监狱,潘佑自杀而死。
开宝七年(公元九七四年),宋太祖派遣使者召李后主人京,李煜托辞有病拒绝。于是宋太祖下令讨伐,派大将曹彬统率大军下江南,李煜派大臣徐铉去见宋太祖,请求免予讨伐,让南唐保存下来。宋朝的大臣也告诉宋太祖,徐铉这人博学多才,口才又好,不容易对付。宋太祖笑说:“只管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你们不晓得的。”徐铉朝见了宋太祖,说道:“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宋太祖请他起来,把话说完。徐铉说:“李煜是小国之君,奉事大国,就像儿子奉事父亲一样,并没有什么过失,为什么要派兵讨伐呢?”他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宋太祖等他把话说完,就反问道:“你既然说到父子关系,那么你说说看,父子分做两家行吗?”徐铉被问哑口无言,只好走了。第二年,宋军攻入金陵,俘虏了李后主,南唐灭亡。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位昏庸的君主,在文学上却是一位成就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人称“词国皇帝”。他被俘后所作的一些词,尤其脍炙人口。所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词中表达了他无穷无尽的哀愁,也表现出他的悔恨、怨痛、不满和愤激情绪,因而招来嫉忌,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古语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夏秋冬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美,春天来的时候,就欣赏百花;夏天的时候,就体味凉风带给人们的那一刹那的清凉;秋天的时候赏月;冬天的时候赏雪,只有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用心地来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一人一物,才能够在平常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意义,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如“春花秋月”般的美好、幸福。
成文用法
“春花秋月”指春秋季节的美景。也泛指美好的时光。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
“春花秋月”也作“秋月春花”。
运用示例
宋·许纶《转庵挽词》:“无复从容唱和诗,忍为恻怆挽歌词。生前秋月春花了,身后高山流水知。”
元·曾瑞《山坡羊·妓怨》曲:“春花秋月,歌台舞榭,悲欢聚散花开谢,恰和协,又离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五:“这四句诗,泛论春花秋月,恼乱人心,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九回:“弟居半城半郭,虽非近市,朝夕得所求焉。窃附晏婴之志,原不常到此庄,即到此庄,亦止静坐黄石轩中做些工夫,春花秋月实实辜负他的。”
清·孙祖德《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春花秋月一年年,静锁红闺镇日闲。”
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七章:“崇祯摇头说:国事日非,你也知道。纵然御苑风景如故,可是那春花秋月,朕有何心赏玩!”
陈去病《笠泽词征自叙》:“美人香草,阐厥风情;秋月春花,繇斯感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