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热 编辑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称为“鸟热”更为合适。多数鹦鹉热病情较轻微,在染病后5到14天内发病,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中医病名鹦鹉热外文名psittacosis别名鸟热就诊科室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多发群体玩赏鹦鹉者常见病因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常见症状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传染性有图集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谷丽丨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审核
目录1病原体2临床表现3传染源4检查诊断5传播途径6治疗预后7人群易感性8防控措施9发现病例基本信息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有增减,淋巴细胞始终正常,嗜酸细胞减少,多数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现中毒颗粒,血沉加快。
2.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检标本中分离病原体,阳性率通常仅11%~17%,且有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于诊断。
3.取发病2周内及恢复期(6周后)的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效价4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若效价在1:16以上也有诊断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抗体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必要时对接触过的可疑鸟类作病理及病原学检查,以确诊传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过程。
5.胸部X线片可见支气管炎型的肺浸润灶,以下叶为多。或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有时可见粟粒样实变灶。
诊断
有高热、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肌痛、肺炎表现。与禽类接触史,应考虑本病。血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病原体,或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效价4倍或以上增加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
在疾病早期尚无肺炎症状时,应与流行性感冒、伤寒、粟粒性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当肺炎症状明显时,应与支原体肺炎、各种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应与脑膜炎鉴别。
此病恢复期较长,预后良好。
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严格养禽和鸟类贸易集市以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必要时尚需采取检疫和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病例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
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混加四环素以预防和控制鹦鹉热流行。改善禽类养殖和加工场所人员的防护条件,一旦发生疫情,对患者、病禽应隔离治疗,感染场所房舍以及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2021年9月上旬开始,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例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长,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经实验室检测宏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
经治疗,截至10月5日,5例已痊愈出院,1例临床症状已消失,病情稳定,尚在住院观察(9月23日入院)。另有1例因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医治无效死亡。
广东佛山市现两例“鹦鹉热”病例
2022年1月20日,从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获悉,日前,该院呼吸内科与感染科收治了两名确诊为鹦鹉热的患者。据悉,一名患者出现了持续3天39℃以上的高烧情况,患者咳出来的痰又黄又浓,并出现了胸闷、精神反应差,在高烧3日后家人带至该院治疗。
据院方介绍,该名患者胸部CT显示大片肺炎伴实变,血常规除了轻度贫血无明显异常,追问职业史,患者家中养有数十只家禽。针对该病例,科室团队为患者做了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检查,肺泡灌洗液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致病元凶为“鹦鹉热衣原体”。
另一患者相对凶险,出现了持续5天39℃以上的高烧情况,无咳嗽咳痰,然而已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血液检查提示多器官(心、肝、肾)功能损伤,胸部CT出现多肺叶实变,病情危重,一度下达病重通知书。该名患者与另一位患者不同的是,此患者无明确的活禽接触史,然而居住环境周边野生鸟类极多。随后同样为患者做了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检查,肺泡灌洗液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证实同为“鹦鹉热衣原体”。
针对鹦鹉热,在正规抗感染与对症治疗后,两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病情恢复良好。
成都一家三口感染“鹦鹉热”
2023年2月初,成都一家三口分别因为听力下降、肠胃不适、咳嗽,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消化内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
一系列排查后,医院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三人系“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接受针对性治疗后,患者一家三口病情明显好转,均康复出院。
2023年2月,常州出现5例鹦鹉热病例,患者出现了连续3天40℃的高烧精神状态差。
2023年4月11日,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通州区1例鹦鹉热确诊病例。
2023年5月30日消息,上海77岁的忻阿婆(化名)发热不退,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病原检测竟发现是“鹦鹉热”惹的祸。
2023年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周报显示,山东省青岛市近日首次报告一例鹦鹉热确诊病例,患者是一名69岁的退休男性,伴有发烧(最高时达到38.4℃)、咳嗽、喘息,并因症状加重而入院治疗。据悉,他常年养着一群信鸽,定期放飞。
当地时间2024年3月5日,世卫组织证实欧洲爆发致命“鹦鹉热”,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典和荷兰等国传出病例,目前已经造成5人死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