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宝荪 编辑
曾宝荪(1893年3月9日—1978年7月27日),字平芳,别名浩如,一生以教育为业,终身未婚。其父亲曾重伯(广钧)是光绪十五年进士,祖父曾纪鸿是清末著名数学家。其曾祖父即曾国藩。
中文名:曾宝荪
别名:浩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3年
逝世日期:1978年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
职业:教育家
出生地: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乡
字:平芳
相关人物:曾纪鸿之孙
曾宝荪像
曾宝荪
《曾宝荪回忆录》
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沙遭敌机轰炸,曾宝荪、曾约农避居香港,1942年他们又回到家乡,办家塾,课教曾氏子弟。抗战胜利后,回到长沙,收回原曾文正公祠--浩园,恢复艺芳女校,国难日艰,筚路蓝缕,实属不易。1947年,曾宝荪在湘乡竞选国大代表,由于曾氏宗亲的奔走活动,终于压倒国民党中央内定的张默君而获胜。1949年,她和曾约农先生去了香港,走后,要师爷把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曾广钧等人的日记及其他重要手稿装了四大铁箱带到了香港,1951年初,曾宝荪姊弟又去了台湾,日记、手稿等又被运到了台湾,1971年,曾氏姊弟已届耄耋,决计将这批珍贵历史文献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厚堂及其他在荷叶的曾氏府第所存手稿及藏书后来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交湖南图书馆保存,完好无损。曾宝荪、曾约农姊弟均终身未婚,相依为命。曾约农任过设在台中的东海大学校长,长期在台湾大学任教。曾宝荪去台后,未再直接从事教育工作,除了传教布道外,也参加了一些政治活动。1978年7月27日在台北溘然仙逝。
曾宝荪回忆录
作者名称 曾宝荪
曾宝荪手迹
1912年4月初,她们从中国出发。到英国后,为升大学,她于1912年9月入英国有名的黑山高级女子中学学习英文,并选修生物学和化学,将来准备学医,科学救国。1913年9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伦敦大学的西田书院。在西田书院,她选的是理科,课程有生物、化学和数学。
当曾宝荪不负恩师厚望,考上伦敦大学西田书院时,巴师的归期已到,曾宝荪该怎么办?是放弃学业回国?还是不守当初对祖母的承诺独自留在英国?但如果巴师不回中国再为教会服务五年,她将失去退休金。经过一夜的痛苦抉择,巴师决定继续留在英国陪伴曾宝荪完成学业。曾宝荪说:“那你岂不是为了我牺牲了自己的退休金么?”这位爱才的女士说:“上帝会安排的。”
1916年,她以优异成绩获伦敦大学理科学士,这是中国女子所得的第一个理科学位,她就成了中国女子中的第一个理科学士。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是第一遭。毕业后的她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继续读研究科目。为了将来办学,1917年,她又在伦敦学了一年师范科,并与巴师在英国筹措资金筹划回国办学事宜。1917年10月30日,她们得到西田书院校长和各界人士的捐款资助,决定带着基金回国办学。
回到中国的曾宝荪,决定与巴师在湖南长沙办一所全新的女子学校,既不同于外国人的教会女校,也不同于中国人办的女子学校,而是将中西最好的东西兼容并蓄,办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学校。1918年9月,艺芳学校正式开办,一办就是32年。曾宝荪任校长兼英语和生物教员,巴师作英文教员,曾宝荪的弟弟曾约农任教务主任兼英、算及理化教师,又请了一些国文、体育、音乐和手工教员。
艺芳学校是一个既民主又严肃的学校,是初中高中六年一贯制度。学校管理采取民主制,学校大小事由学友会成员投票决议,所有学生和教员都是学友会成员。学校所有账目公开,任何学生都可以查账。学校从不开除学生,不记过,不当堂训斥学生,有什么问题私下谈话解决。
曾宝荪一生未婚,但她并不寂寞,她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了每一个学生和教育事业。她不仅是艺芳学校的校长,还兼任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校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她常常被邀请演讲,有一次在12个省市演讲,时间长达半年。1938年冬,她曾应邀出席英国伊顿学校的演讲,题目为《中国抗战必胜》,是东方女性在这里演讲的第一人。 她曾四次出席国际会议,包括在日本和中国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由于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受到人民的尊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