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纹陶 编辑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模印纹饰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
中文名:印纹陶
起始时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终止时期:汉代
类型:陶器
印纹陶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巧合。南方百越先民多住木构建干栏式房屋内,家里盛粮、盛食、打水的器物,均是竹、绳编织的筐子,筐里抹上一层泥,用于防虫或储存,偶尔一场大火,木构建完全烧毁,火灭后,竹绳编织的筐子烧了,里面抹的泥,就成了一件件外带编织纹的陶罐,于是印纹陶就这样发明了。
印纹陶的纹饰有回字纹、席纹、编织纹、绳纹、方格纹、米字纹、窃曲纹、云雷纹、曲折纹、水波纹、布纹、叶脉纹、菱形几何纹,还有少量仿北方青铜器花纹的勾雷纹。其中以席纹、编织纹、方格纹、水波纹最为常见。每种纹饰又有大小之分,如果细分的话,光席纹至少就有十几种。有一种小巧胎薄外饰以布纹的,其精美程度,难以相信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制作的。
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以前,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出现于商代以后,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
印纹陶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地,器形大都为日常用品,如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罍等。
手制、模制、轮制。其纹饰初出于加固陶坯的目的,器物多留有布纹、席纹、绳纹的痕迹,后渐趋丰富、精美,纹样均为几何形纹饰,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字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