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心编 编辑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

快心编快心编

《快心编》是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醒世奇观快心编全传》,一名《快心编全传》《快心编传奇》,又名《儒释道三剑忠烈传》。三集十六卷三十二回。题“天花才子编辑,四桥居士评点”,成书于清初。

作品以主人公凌六鳌的身世经历为主线,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凌父母早亡,矢志举业,气节不俗,与同邑秀才张玉飞等友善,又折节结交落难英雄石琼和恶霸丁严的小厮柳湘烟等。虽遭丁严毒计陷害,终在义友、忠仆的帮助下,遇难呈祥,与几个患难朋友都巧逢施展才能的机遇,并分别巧结良缘。凌、石、柳的姻事亦多波折,但因祸得福,六对情人终成眷属,冤仇得报,各获美满结局。故事场面宏大,情节复杂。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快心编

作者:天花才子

创作年代:清初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字数:455000

内容简介

编辑

书叙明代扬州府江都县秀才凌驾山、张玉飞自幼相知。驾山遇山西太原府人石珮珩,因报父仇伤人,流亡来扬,留至家,与之结义。珮珩受驾山托往闽探姑母,过仙霞岭,投宿裘友生家,除盗救裘女翠翘,结为夫妇,同归扬州,并探得驾山姑母夫妇均已亡。有丁姓家仆名柳俊,能文善武,擅相术,闻其主欲诬驾山为盗,告驾山与之同逃。二人在兖州大报恩寺借宿,遇在寺养病的福建按察司李绩及其女丽娟。驾山遇丽娟,慕之,得婢兰英为介,互相倡和。不久,遇乱失散。李绩后任山东巡抚,得柳俊、石珮珩为部将,平寇立功,封兵部,柳、石为总兵。柳俊娶兰英,其时兰英因与主失散后,为玉飞父张哲收为女,改名婉玉。石珮珩亦迎翠翘来住。时驾山已中进士,授江西巡抚,与丽娟成婚。玉飞亦中举为官。嗣后凌、张、柳、石四姓相互联姻,来往不绝。

作品目录

编辑

原序

凡例

快心编传奇初集

快心编传奇二集

卷之一

第一回 凌羽化旅中嘱子 石佩珩深院报仇

第二回 凌驾山订誓花园 丁孟明存心书室

卷之二

第三回 露机关湘烟送信 受刑罚魏义存忠

第四回 惧横逆抱恨许亲 遇姻缘侠肠诛盗

卷之三

第五回 结花烛感恩报恩 越重牢仗义救义

第六回 见丽人寺中留寓 思淑女笺上题词

卷之四

第七回 诉衷情兰英递简 论佛法见性崇儒

第八回 乐善村褚愚留旧主 报恩寺李绩识英材

卷之五

第九回 鼠窃贼一朝得志 乌合众三路兴兵

第十回 大修斋刀兵加颈 小完聚灯火谈心

卷之一

第一回 李按察升官当重任 柳中军杀贼显英名

第二回 愿从征兖州托主 施妙策峡谷烧兵

卷之二

第三回 舒素志笆壁言怀 应招贤华堂抵掌

第四回 较武艺柳俊识根由 炼黄金道人弄幻术

卷之三

第五回 贪分外一炬破家 逞血气千弓殒命

第六回 丁严宿迁投贼军 柳俊营中勘赖录

卷之四

第七回 石将军峄县成功 李巡抚宿迁中箭

第八回 报恩寺柳子遗书 乐善村凌生害病

卷之五

第九回 奉势利公子役帮闲 探因由花婆谈艳质

第十回 巧笼络念动一函 恶商量心输三利

快心编传奇三集

卷之一

第一回 脱奸谋侍儿有智 抢新妇公子无缘

第二回 娶丑妻甘心忍气 偷美婢积恨成仇

卷之二

第三回 喜儿硬证鸳鸯鞋 张哲义认螟蛉女

第四回 焚贡院天庇奇才 猎上林君嘉神箭

卷之三

第五回 石佩珩两处执柯 刘世誉一场春梦

第六回 看告示唬杀白头人 避江涛搭救红颜女

卷之四

第七回 裘翠翘尼院题诗画 石佩珩浙省勘河渠

第八回 解忿争倾谈见画 拯冤溺惊妒逢妻

卷之五

第九回 捷春闱李公得婿 居武宪柳子迎亲

第十回 希懋先登高自作孽 凌驾山看雪鸟鸣冤

卷之六

第十一回 袭翠翘片言仇自杀 张婉玉百两怨平消

第十二回 赐完婚三生遂愿 成巨族四姓荣封

后记

创作背景

编辑

小说述及前朝(明朝)的科举、官僚等制度比较熟悉,作者应该生活在明末清初,并且经历了崇祯、顺治、康熙三朝。

《快心编》成书于康熙后期,最早也为康熙二十八年(1688)。

《快心编》未署刊印时间,学者普遍认定其成书年代为清顺康年间,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明清稀见小说坊·快心编》介绍小说言:“成于清顺治末或康熙间,为清代早期的一部著名世情小说。书中围绕着石、柳、凌、张四对青年人的恋情故事,对清初的社会生活,展开了广泛的、多层次的描写。”松岭点校本《快心编》的出版说明亦持此观点。持此观点的还有孙楷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长篇小说辞典》认为《快心编》一书应成于康熙年间,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中亦认为此书成于康熙年间。

《快心编》的成书时代,已有众多的才子佳人小说存于世,所以《快心编》的作者想编写一部有新意的小说。综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故事情节,《快心编》概作于康熙后期。

人物介绍

编辑

【凌驾山】名六鳌,字驾山,乃浙江绍兴府太守凌登之子。父母早亡,他少怀大志,潜心读书,一心接续书香,参加童生考试,以第一名进学。后结识落魄英雄石琼,与之结拜为异姓兄弟。偶然看到恶公子丁严窝藏强盗的秘信,因此遭丁的阴谋陷害,买通盗犯、扳为主谋。幸得丁严的小斯湘烟报信,并由湘烟陪筒外逃投友。路上,遇太守李绩之女李丽娟,二人互赠诗词传情,不意被人中散。后来,石琼和柳湘烟投在新任山东巡抚李绩标下为将,石、柳二人不仅帮助凌驾山昭雪冤案,而且为他执柯定下了李丽娟这头亲事。凌进京谋取功名,纳监应考,连捷举人、进士,官授侍御史,补授江西巡按,为官清正。回朝复命,皇帝给假完姻,荣耀已极。尽管一度受磨难,但终于才志获展,快心满意。

【石佩珩】名琼,字佩珩,太原城西陆家庄人,农民之子。有志于建功立业,学得满腹韬略和一身高超武艺。因荒年难以为生,家中借了恶霸郝龙的高利贷,其父母无力还债,被逼死。石琼夜入郝家,手刃仇人郝龙夫妇。逃往扬州避难,结识了凌驾山。他代凌去福建建宁问候其姑,行至仙霞岭,路见不平,杀死岭上草寇,救了裘友生之女裘翠翘,遂被裘家招之为婿。返回扬州时,凌因遭诬陷逃亡在外,遂入狱救出凌驾山义仆魏义,二人同进京寻找凌。途中与魏义被寇兵冲散,他应募做了李绩手下将领,靠镇压农民起义为朝廷立功,做了淞总兵。借勘河渠的机会,寻访被拐卖而失踪的妻子裘翠翘,得与之团圆。夫妻之仇尽得相报。后受贪官排挤解官,定居杨州,不以荣辱为念,但图终身受享,成为杨州一大巨室。

【柳俊】本为宣镇人,幼丧父母,为柳寡妇收养。柳寡妇死后,被无籍子弟诱骗,堕入其党,荡尽家产,又被卖到戏班中学戏。后被丁少师赎出,更名湘烟,教他习文学武。到二十岁上,已知修谨自爱,识别善恶。见书生凌驾山气节不俗,心甚倾慕。丁少师之子丁严欲陷害凌驾山,他冒险送信,并伴驾山逃走,一路把驾山当主人侍候。后来为寇兵所阻,二人失散,柳俊受到山东巡抚李绩赏识,提拔为中军官,参加镇压农民起义,立功,补授准扬总兵,与张玉飞的义妹婉玉(原李丽娟的丫环兰英)成亲,终成扬州巨室。

【魏义】乃凌驾山家的得力家人,是忠心耿耿的管家,深受凌氏父子的信任。凌驾山被陷害逃难,他在家中应付局面,代主人坐牢,受尽酷刑,宁死不招主人去向。在严刑逼供之下,自已全部招承了罪名。后为石琼救出,又追随主人凌驾山进京,为主人的前程、家计、婚事竭忠尽智地奔波。尤其在主人患难之际,他不顾自己身家性命,一心为主人效劳。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义仆形象。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1.劝世功用

《快心编》中作者所写的好人都有一个好的结局,而那些恶人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作者虽描写的是世态人情,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状况,然而最能体现作者用心的还是小说中所体现的善恶观。作者的最终目的宣扬的是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因果报应论也是道德因果论,因为它强调的其实是儒家“仁、义、孝、悌”的道德观念。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都具有这样好的品质,当违背了这些道德观念时,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时,就会得到惩罚。

这些言论清楚地表明,小说有一部分是为劝世、明世而作,不单纯是谈世情而为。劝世、明世无疑要说明一种道理,使读者领悟到作者的苦心。

2.抒发理想

《快心编·凡例》中作者自诩“是编皆从世情上写来,件件逼真”,而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阻碍他们幸福的恶人都得到应有的报应。小说中的主角都经历了各样的磨难或挫折,但是都一一消除,也没有给主人公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最后达到了顺心如意的人生状态,“成巨族四姓荣封”。作者的这种写作把现实残酷的生活转化成了一种理想的状态,运用的是一种简单化、主观化的处理方式,这是作者臆想的一种成功,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会存在的。即使作者明白这种矛盾,也知道现实与理想存在尖锐的冲突,却还是采取这种简单的手法来化解矛盾,将想象的美满人生带给主角和读者。

说到底,《快心编》作者所追求的还是一种人生状态:温柔富贵的人生理想。男主人公取得功名,凌驾山和张玉飞通过文才的途径,而石佩珩和柳俊则是通过武略的途径,这是作者所想象的通向成功的两种理想方式。

《快心编》对功名的追求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社会上战乱不断,官场腐败,许多没有入仕的文人希望有一官半职,甚至是功成名就,一方面,他们把希望寄托于传统的科举入仕,另一方面,又幻想自己可以为朝廷平叛战乱,通过武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小说正是反映了清初一部分落魄文人的想法。

艺术特色

从全书来看,绝大多数重要情节场面的描写都是封建社会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真实感很强,至于少量虚幻荒诞的情节,如亲人显灵托梦、测字求签灵验、乌鸦鸣冤报信等,确为情节过渡的需要,所谓“间有一二点缀处,亦不过借为金针之度耳”,是无伤大局的。

此书采用“主干挺拔,枝桠横生”式的结构,便是服务于这一立意的。丁严嘱盗扳害凌驾山是全书一个重要的情节,好比挺立的主干;驾山逃祸途中得遇丽娟、柳俊随从李绩杀贼立功、石佩珩劫狱救出魏义、又应招投军担任先锋、丁严炼金破家投贼、柳俊设计破贼赚赖禄、刘世誉设谋抢亲、张哲买妾喜得螟蛉女、裘自足谋财卖妹、石佩珩莲庵寻妻、凌驾山除恶平冤以至丁严驿亭行刺被杀、裘自足镇府投军受审自缢等,都是从主要情节中派生出来的悄节,好比主干上横生出来的枝桠。这样的结构,既主次分明,又互相派生、纠结,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艺术整体,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世情,揭露了世相,出色地完成了作者的构想,显现了他的立意。

版本信息

编辑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课花书屋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清光绪元年(1875)“申报馆丛书”排印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中一书局石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课花书屋藏板本,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课花书屋藏板本,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下一篇 古锁

上一篇 吉祥图案